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692 篇 期刊文献
  • 422 篇 学位论文
  • 245 篇 会议
  • 10 篇 报纸
  • 9 册 图书
  • 3 篇 专利
  • 3 篇 科技报告

馆藏范围

  • 9,380 篇 电子文献
  • 4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726 篇 教育学
    • 2,569 篇 教育学
    • 145 篇 体育学
    • 25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2,241 篇 文学
    • 1,66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98 篇 新闻传播学
    • 188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2,200 篇 艺术学
    • 1,191 篇 美术学
    • 488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399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315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66 篇 艺术学理论
  • 854 篇 哲学
    • 849 篇 哲学
  • 648 篇 法学
    • 330 篇 社会学
    • 185 篇 民族学
    • 133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0 篇 政治学
  • 404 篇 历史学
    • 261 篇 中国史
    • 174 篇 考古学
  • 352 篇 工学
    • 96 篇 建筑学
    • 61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42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42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27 篇 城乡规划学
    • 24 篇 土木工程
  • 351 篇 管理学
    • 229 篇 公共管理
    • 88 篇 工商管理
    • 2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83 篇 理学
    • 28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69 篇 医学
  • 68 篇 经济学
    • 61 篇 应用经济学
  • 41 篇 农学
    • 21 篇 林学
  • 3 篇 军事学

主题

  • 9,381 篇 审美意识
  • 297 篇 艺术风格
  • 197 篇 培养
  • 190 篇 中国
  • 165 篇 审美能力
  • 150 篇 语文教学
  • 140 篇 美术教育
  • 135 篇 审美价值
  • 122 篇 审美教育
  • 119 篇 审美理想
  • 99 篇 文学作品
  • 98 篇 审美观念
  • 97 篇 诗歌
  • 96 篇 素质教育
  • 94 篇 审美情趣
  • 90 篇 艺术家
  • 89 篇 艺术形象
  • 85 篇 艺术
  • 81 篇 文学创作
  • 80 篇 审美特征

机构

  • 53 篇 山东大学
  • 50 篇 北京大学
  • 48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46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42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42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40 篇 苏州大学
  • 38 篇 南京大学
  • 38 篇 河南大学
  • 38 篇 武汉大学
  • 38 篇 云南大学
  • 36 篇 浙江大学
  • 35 篇 辽宁师范大学
  • 34 篇 湖南师范大学
  • 32 篇 南开大学
  • 31 篇 四川大学
  • 31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30 篇 复旦大学
  • 29 篇 云南师范大学
  • 29 篇 哈尔滨师范大学

作者

  • 18 篇 朱志荣
  • 15 篇 杨明刚
  • 11 篇 杨春时
  • 11 篇 陈望衡
  • 11 篇 张世英
  • 9 篇 李运抟
  • 9 篇 李景隆
  • 9 篇 王静
  • 8 篇 周来祥
  • 8 篇 李萍
  • 8 篇 王平
  • 7 篇 王玫
  • 7 篇 王世德
  • 7 篇 姚文放
  • 7 篇 施建业
  • 7 篇 杜卫
  • 7 篇 孙郁
  • 6 篇 罗杰
  • 6 篇 李国春
  • 6 篇 吴功正

语言

  • 9,372 篇 中文
  • 7 篇 英文
  • 5 篇 日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审美意识"
9384 条 记 录,以下是101-110 订阅
排序:
论中国审美意识史研究的价值
收藏 引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9期34卷 145-149,164页
作者: 朱志荣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上海200241
中国历代的审美意识是中国美学思想史的源头活水,是自古以来的先民们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的感性形态的体现。中国审美意识史与中国美学思想史和美学理论史共同组成了中国美学史的整体。前人重要的美学思想大都是直接从审美意识中加以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藏族的自然生态审美意识
收藏 引用
青海民族研究 2012年 第2期23卷 92-96页
作者: 李景隆 青海民族大学 青海西宁810007
青藏高原的主体民族——藏族的生态审美意识在各民族中独树一帜。在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中藏族不仅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自然审美观,还以其生态的智慧和对宗教生态观的的领悟,始终保持了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审美意识。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神韵”与“空灵”——中国山水画审美意识的形成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 2011年 第6期 165-166页
作者: 马力 襄樊学院美术学院
中国山水绘画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其审美意识体现着独特的风格和艺术意境,它代表着东方艺术的审美特点。研究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意识,对当代山水画的创新与发展十分重要。
来源: 评论
歌曲再创造中的自我审美意识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 1993年 第4期 34-35页
作者: 张淑芳
歌曲的再创造,是由歌唱者把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审美追求,思想情感,尽可能完美地表现出来,形成一个生动、饱满、完整的音乐意想。歌唱者除了声乐技巧和音乐素质外,其自身审美意识的参予和发挥,在再创造中就更为重要。它包含了歌唱者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商周青铜器的审美意识反观当下中国美学
收藏 引用
新美术 2017年 第9期38卷 92-95页
作者: 朱尽晖
审美意识是人类在审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自主状态,受客观存在和观念因素的影响与牵涉。商周青铜器的审美意识牵涉一条历时性和精神性的文脉遗绪,包含造型本体和精神意象,暗合主体认知及客观存在,显现先民对生命宇宙、生存环境的朴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审美意识的特质
收藏 引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 第3期45卷 90-94页
作者: 朱志荣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上海200241
审美意识是主体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感性具体、具有自发特征的意识形态,由长期的审美实践积累形成传统。自然山水在中国人审美意识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同时代的社会风尚也会在审美意识中打上时代烙印,体现了社会性与个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现代作家审美意识论》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 1993年 第4期 151-152页
作者: 李继凯
在当今不少人的心灵镜象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已经从那耀眼的虹桥的顶端滑向尚有几许风光的低谷。有幸的是,龙泉明的《中国现代作家审美意识论》(武汉出版社1993年版,以下略称为《意识论》),还带有经由那虹桥顶端的盛期而来的令人欣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人生实现与文学实现——王蒙审美意识的张力场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 1989年 第3期 2-5页
作者: 毕光明
王蒙的人生道路经历了一个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形。命运的大起大落,在他的经验世界里形成反差极强烈的对比性存在。1957年以前和1979年以后,是其生命的高峰期,也是正常阶段。而1957至1978年之间则是一个长而深的低谷,是人生的逆境。这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方审美文化的输入与中国文学审美意识现代转型
收藏 引用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4年 第1期25卷 82-88页
作者: 陈学祖 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江苏杭州310036
西方审美文化对中国文学审美意识的影响大致以1840年为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况,1840年前较为微弱,1840年后则不断地增强,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第一次高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审美文化,尤其是美学思想随着"西学东渐"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第五代导演审美意识中的批判精神
收藏 引用
探索 1989年 第3期 67-70+79页
作者: 王渝飞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重庆电影电视部
《黄土地》的诞生,使我国电影艺术经历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时期。相继而出的一批作品,以其全新的面貌——文化意识、映象功能,主体感受……给封闭在旧电影观念中的观众提供了新的审美经验。由于几千年的以“大一统”压抑人性,消溶个性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