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692 篇 期刊文献
  • 422 篇 学位论文
  • 245 篇 会议
  • 10 篇 报纸
  • 9 册 图书
  • 3 篇 专利
  • 3 篇 科技报告

馆藏范围

  • 9,380 篇 电子文献
  • 4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726 篇 教育学
    • 2,569 篇 教育学
    • 145 篇 体育学
    • 25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2,241 篇 文学
    • 1,66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98 篇 新闻传播学
    • 188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2,200 篇 艺术学
    • 1,191 篇 美术学
    • 488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399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315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66 篇 艺术学理论
  • 854 篇 哲学
    • 849 篇 哲学
  • 648 篇 法学
    • 330 篇 社会学
    • 185 篇 民族学
    • 133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0 篇 政治学
  • 404 篇 历史学
    • 261 篇 中国史
    • 174 篇 考古学
  • 352 篇 工学
    • 96 篇 建筑学
    • 61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42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42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27 篇 城乡规划学
    • 24 篇 土木工程
  • 351 篇 管理学
    • 229 篇 公共管理
    • 88 篇 工商管理
    • 2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83 篇 理学
    • 28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69 篇 医学
  • 68 篇 经济学
    • 61 篇 应用经济学
  • 41 篇 农学
    • 21 篇 林学
  • 3 篇 军事学

主题

  • 9,381 篇 审美意识
  • 297 篇 艺术风格
  • 197 篇 培养
  • 190 篇 中国
  • 165 篇 审美能力
  • 150 篇 语文教学
  • 140 篇 美术教育
  • 135 篇 审美价值
  • 122 篇 审美教育
  • 119 篇 审美理想
  • 99 篇 文学作品
  • 98 篇 审美观念
  • 97 篇 诗歌
  • 96 篇 素质教育
  • 94 篇 审美情趣
  • 90 篇 艺术家
  • 89 篇 艺术形象
  • 85 篇 艺术
  • 81 篇 文学创作
  • 80 篇 审美特征

机构

  • 53 篇 山东大学
  • 50 篇 北京大学
  • 48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46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42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42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40 篇 苏州大学
  • 38 篇 南京大学
  • 38 篇 河南大学
  • 38 篇 武汉大学
  • 38 篇 云南大学
  • 36 篇 浙江大学
  • 35 篇 辽宁师范大学
  • 34 篇 湖南师范大学
  • 32 篇 南开大学
  • 31 篇 四川大学
  • 31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30 篇 复旦大学
  • 29 篇 云南师范大学
  • 29 篇 哈尔滨师范大学

作者

  • 18 篇 朱志荣
  • 15 篇 杨明刚
  • 11 篇 杨春时
  • 11 篇 陈望衡
  • 11 篇 张世英
  • 9 篇 李运抟
  • 9 篇 李景隆
  • 9 篇 王静
  • 8 篇 周来祥
  • 8 篇 李萍
  • 8 篇 王平
  • 7 篇 王玫
  • 7 篇 王世德
  • 7 篇 姚文放
  • 7 篇 施建业
  • 7 篇 杜卫
  • 7 篇 孙郁
  • 6 篇 罗杰
  • 6 篇 李国春
  • 6 篇 吴功正

语言

  • 9,372 篇 中文
  • 7 篇 英文
  • 5 篇 日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审美意识"
9384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排序:
审美意识的形成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 2001年 第3期 21-31页
作者: 郁沅 湖北大学中文系
研究审美意识的形成,牵涉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从总体上研究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二是从个体上探讨文艺家创作过程中审美意识的形成.但不管是研究哪一方面,审美意识的形成都是与文艺的产生和独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文艺是表现审美意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肤觉比喻与审美意识
收藏 引用
文史哲 2005年 第2期 11-15页
作者: 赵之昂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基于现代实验心理学的肤/视联系和肤觉经验的“视觉化”,人们可以在一定的空间内对外物进行肤觉体验和肤觉把握,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肤觉比喻就具有空间的、情感的、无意识的诗性的特征。肤觉比喻以其意向性,将肤觉自我投射出去,在一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审美理想的深化与审美情趣的变易——导演审美意识管窥
收藏 引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1991年 第4期 18-28页
作者: 查明哲
审美理想与审美情趣既是审美意识的主要表现形态,又常以自身的变化反作用于审美意识,影响、决定着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进入新时期后,无论是从追求对内容和形式完美融合的表现这一美学角度,还是从把握时代精神,力图改善和变革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中国审美意识史的研究方法
收藏 引用
广东社会科学 2012年 第5期 159-164页
作者: 朱志荣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美学史研究应该是美学思想史与审美意识史的互补统一,中国审美意识史是中国美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坚实基础。对此前辈学者王国维、宗白华、李泽厚、蒋孔阳等曾给予高度重视并身体力行。在具体的中国审美意识史的研究中,我们应当力主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当代神话及其审美意识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 2009年 第3期 172-185页
作者: 颜翔林 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湖州313000
现代社会的实用理性和科技发展共同终结了古典神话,将之送入精神文化的历史博物馆。然而,神话思维和神话意识则共时性地隐匿于人们的心理结构之中,对文明和文化依然施加了重要影响。在现代和后现代的历史文化语境中,神话以变形的方式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王弼的言意之辨与中国古代审美意识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 1994年 第1期 106-111页
作者: 孙延军 吉林大学哲学系
审美境界,是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魏晋时代,是中国古代审美意识自觉的时代.王弼哲学,是整个魏晋时代精神的真正代表.本文拟从哲学与审美意识的关系的角度,兼涉文化融合问题,对王迅哲学的理论内核——言意之辨作初步探讨.一、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当代艺术生产对都市人审美意识的培养
收藏 引用
求是学刊 2002年 第1期29卷 79-84页
作者: 蒋述卓 张康庄 暨南大学中文系 广东广州510632
艺术生产在都市人审美意识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艺术生产培养了都市人理性化的审美意识 ,主要表现在对自身平民身份的认同 ,对都市社会关系的主动认可 ,对自身独立人格理想的顽强追求等 ;艺术生产也培养了都市女性的审美意识 ,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审美意识到音象: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想象的形成路径
收藏 引用
学习与探索 2021年 第11期 168-175页
作者: 韩伟 佟姗珊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哈尔滨150080
语言具有想象性是不争的事实。从宏观角度看,这种想象性的形成与民族的、时代的、地域的审美意识关系密切,从微观角度看,语言想象又是“诗象”与“音象”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研究中,一直以来对显性的“诗象”(即内容)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认识活动中的认知意识、道德意识审美意识
收藏 引用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89年 第2期26卷 108-116页
作者: 周文彰 南京大学哲学系
真善美在认识活动中如何统一的问题,一直是认识论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考察人的知、意、情三重心理能力入手,分别揭示了求真的认知意识、求善的道德意识、求美的审美意识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探求认识中的真善美统一问题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瑶族图腾看瑶族的审美意识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研究 1992年 第3期 109-114页
作者: 唐桂军 广西民族学院民语系
瑶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它分布在我国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等地和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泰国、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勤劳勇敢的民族。与其它少数民族相比较,它有着自己本民族独特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