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46 篇 期刊文献
  • 10 篇 学位论文
  • 3 篇 会议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26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2 篇 文学
    • 5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56 篇 艺术学
    • 26 篇 美术学
    • 10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0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9 篇 艺术学理论
    • 2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47 篇 哲学
    • 47 篇 哲学
  • 46 篇 教育学
    • 43 篇 教育学
    • 2 篇 体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32 篇 法学
    • 29 篇 社会学
    • 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民族学
  • 10 篇 工学
    • 3 篇 建筑学
    • 3 篇 土木工程
    • 2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1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9 篇 历史学
    • 5 篇 考古学
    • 5 篇 中国史
  • 7 篇 理学
    • 3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化学
  • 6 篇 管理学
    • 5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医学
    • 1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主题

  • 260 篇 审美本质
  • 14 篇 审美意识
  • 12 篇 文学
  • 12 篇 审美关系
  • 10 篇 审美活动
  • 8 篇 艺术
  • 8 篇 审美特征
  • 8 篇 中国
  • 7 篇 美学研究
  • 7 篇 审美价值
  • 7 篇 书法艺术
  • 7 篇 文学艺术
  • 6 篇 艺术审美
  • 6 篇 文学作品
  • 6 篇 文艺作品
  • 6 篇 文学创作
  • 6 篇 艺术作品
  • 6 篇 马克思主义
  • 6 篇 诗人
  • 6 篇 美学规律

机构

  • 3 篇 山东大学
  • 3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3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3 篇 长江大学
  • 3 篇 郑州大学
  • 3 篇 苏州大学
  • 3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3 篇 厦门大学
  • 3 篇 广西师范大学
  • 2 篇 内蒙古师范大学
  • 2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2 篇 湖南科技大学
  • 2 篇 闽江学院
  • 2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2 篇 青岛大学
  • 2 篇 辽宁师范大学
  • 2 篇 四川大学
  • 2 篇 黑龙江大学
  • 2 篇 河南大学
  • 2 篇 上海大学

作者

  • 4 篇 杨春时
  • 3 篇 靳义增
  • 3 篇 周来祥
  • 3 篇 刘隆民
  • 3 篇 叶纪彬
  • 2 篇 王志耕
  • 2 篇 袁兴华
  • 2 篇 林宝全
  • 2 篇 刘锋杰
  • 2 篇 叶伯泉
  • 2 篇 王肃
  • 2 篇 yang chunshi
  • 2 篇 马建辉
  • 2 篇 董宏
  • 2 篇 陆贵山
  • 2 篇 马龙潜
  • 1 篇 刘万岑
  • 1 篇 张卉
  • 1 篇 杨希顺
  • 1 篇 李亚萍

语言

  • 26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审美本质"
26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回归文学的审美本质与重建文本的诗学——评贺仲明《当代乡土小说审美变迁研究(1949—2015)》
收藏 引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5年 第1期 209-215页
作者: 郝璐 雷鸣 西北大学文学院
茨维坦·托多洛夫把文学研究的方法归纳为三种:投射、评论和诗学。投射是批评家透过文学作品对作者、对社会、或对他感兴趣的其他某个批评对象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它竭力贯穿并超越作品;评论则自始至终在作品内部进行,对作品进行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审美本质的发现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 2014年 第5期46卷 102-109页
作者: 杨春时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 福建厦门361005
审美本质审美意义,获得审美意义的方法是现象学。现象学的还原,实际上是由现实意识升华为审美意识(审美体验),所谓本质直观也就是审美体验,审美意象就是现象。对审美体验的反思就获得了对审美意义的把握。这包括两个步骤:通过对审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审美本质探微——吴道子的线之创新及其精神
收藏 引用
飞天 2009年 第10期 91-93页
作者: 姚馨 中州大学
吴道子生活于大唐盛世,他对中国的人物绘画的贡献之大,使他的地位和生在欧州,比他晚八百年的达-芬奇、拉裴尔等西方画圣并驾齐驱.可惜由于材料的贫乏,特别是传世的作品可以说还没有发现可靠真迹,就连传为吴道子画的(现为日本阿部次朗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讲话》:哲学的认识论基础与文艺的审美本质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 1992年 第3期 65-71页
作者: 王鸿儒
新时期以来,对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清除“左”倾教条主义的歪曲和误解之时,《讲话》本身又遭到了各种指责和非难.集中起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讲话》过时论.有的论者认为《讲话》论述的只是当时面临的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音乐审美本质略论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 2001年 第3期 108-116页
作者: 石蔚 山东淄博学院音乐系
音乐的审美本质是音乐美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对音乐审美本质的界定 ,首要的是以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听觉感性体验为基础 ,这是区别音乐与非音乐、美与丑的重要准则。同时人的社会历史性 ,也赋予了人具有精神内涵的属性 ,这个属性不能脱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马克思“美的规律”思想与审美本质
收藏 引用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 第6期45卷 5-14页
作者: 尤西林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710119
21世纪汉语美学主流基本已否弃了审美本质论。马克思"美的规律"思想也不再享有经典根据地位。但对实践美学的反思批判恰恰深化了马克思"美的规律"思想与审美本质论的问题意识,回应这些问题成为深入诠释马克思美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方古典合唱中的“和谐”及其审美本质
收藏 引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2年 第2期 39-43,47页
作者: 田晓宝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合唱是一种最为接近和注重"和谐"的艺术形式。在西方古典合唱中,"和谐"作为一种特定的表现形态,则是审美中主客体的统一。"和谐"无疑是一种基于"美感"和"快感"的审美经验,有其感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旅游的审美本质
收藏 引用
旅游学刊 1992年 第4期7卷 50-52页
作者: 陈刚 北京旅游学院基础部
一 关于旅游活动的本质特性,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因而各自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又由于旅游活动在现代商品社会极易显出的经济意义,许多人倾向于从经济的角度去解答这个问题。但是,旅游作为一项经济活动是19世纪以后的事,而在这之前,非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督教的产生与文学审美本质的丧失
收藏 引用
世界宗教文化 2008年 第1期 45-48页
作者: 肖四新
有一种观念认为,罗马帝国的衰颓是由于基督教的出现。事实上,基督教的出现,与其说是罗马帝国衰颓的原因,勿宁说是罗马帝国衰颓的结果。它的产生,与罗马帝国感性主义的蜕变与泛滥是分不开的。
来源: 评论
人自由也让物自由——论生态自由的审美本质
收藏 引用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1期46卷 107-111页
作者: 黄翠新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210046 钦州学院 广西钦州535000
现代性追求征服自然、做自然主人的自由,认为通过对自然的分解、对个别事物必然性的把握就可以获得个人的无限自由。现代性自由是原子式的自由,强调对人类个体利益的满足而忽视人类的整体和普遍利益,强调对自然物的占有而忽视自然生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