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6 篇 期刊文献
  • 11 篇 学位论文
  • 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3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5 篇 艺术学
    • 18 篇 美术学
    • 8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8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3 篇 艺术学理论
    • 3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32 篇 哲学
    • 32 篇 哲学
  • 32 篇 文学
    • 2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5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2 篇 新闻传播学
  • 20 篇 教育学
    • 17 篇 教育学
    • 2 篇 体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1 篇 法学
    • 6 篇 民族学
    • 5 篇 社会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6 篇 历史学
    • 4 篇 中国史
    • 2 篇 考古学
  • 6 篇 管理学
    • 4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工商管理
  • 5 篇 工学
    • 5 篇 建筑学
    • 3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2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131 篇 审美模式
  • 6 篇 环境美学
  • 4 篇 艺术
  • 4 篇 英语教学
  • 3 篇 审美价值
  • 3 篇 艺术家
  • 3 篇 审美意识
  • 3 篇 艺术风格
  • 3 篇 战争小说
  • 3 篇 中国画
  • 3 篇 审美经验
  • 3 篇 人物形象
  • 2 篇 乐天安命
  • 2 篇 中国电影
  • 2 篇 文学
  • 2 篇 实验研究
  • 2 篇 王维
  • 2 篇 转变
  • 2 篇 诗歌
  • 2 篇 以和为美

机构

  • 5 篇 涪陵师范学院
  • 4 篇 山东大学
  • 4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4 篇 山东师范大学
  • 3 篇 周口师范学院
  • 2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2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2 篇 乐山师范学院
  • 2 篇 中南民族大学
  • 2 篇 安徽大学
  • 2 篇 吉林工商学院
  • 2 篇 四川大学
  • 2 篇 重庆大学
  • 2 篇 扬州大学
  • 2 篇 深圳大学
  • 2 篇 湖南师范大学
  • 1 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1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1 篇 大连理工大学
  • 1 篇 江苏苏州市吴中区...

作者

  • 4 篇 邱德雄
  • 3 篇 邓佑玲
  • 2 篇 王立新
  • 2 篇 庞耀辉
  • 2 篇 张超
  • 2 篇 崔晓艾
  • 2 篇 刘奕华
  • 2 篇 熊清华
  • 2 篇 张之沧
  • 2 篇 黄石明
  • 2 篇 liu yi-hua
  • 1 篇 潘燕明
  • 1 篇 杨震
  • 1 篇 杨艳丽
  • 1 篇 刘晔原
  • 1 篇 郑利权
  • 1 篇 岳阳
  • 1 篇 杨国平
  • 1 篇 李朝
  • 1 篇 郎晓梅

语言

  • 13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审美模式"
131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排序:
四王 影响后世百余年
收藏 引用
艺术品鉴 2018年 第11期 94-127页
清初四王,是指清朝初期以王时敏为首的四位著名画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翠,又称江左四王。他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认可和提倡,四人画风接近,按传统审美模式的心理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南斯拉夫影片与中国大陆电影文化语境的对接——以北京电影制片厂1973年译制的《桥》(1969)为例
收藏 引用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2期30卷 12-17,95页
作者: 袁庆丰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100024
和大陆当时引进译制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电影一样,南斯拉夫电影的间断性出现,始终是意识形态高度一致和国际政治立场同质化的产物。但南斯拉夫电影在呈现出鲜明的民族、国家和文化特色的同时,其对正反面人物形象的描写刻画,以及主题思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生之道:先秦时期的审美本体论
中国美学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美学研究 2024年 第1期 14-32页
作者: 黄炜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先秦思想中的生生之道,代表着宇宙生命的终极本源,不仅包括了从哲学层面对本体论的阐释,也包含着从审美层面对本体论的观照。从生生本体意识的缘起,到生生审美模式的建立,再到生生审美本体的形成,生生之道作为思想脉络贯穿始终。在生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牛郎织女神话叙事结构的艺术转换与文学表现——由汉代“牛郎织女”画像石而引发的思考
收藏 引用
古代文明 2007年 第1期1卷 95-103页
作者: 李立 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 教授 130024
牛郎织女神话具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即口头承传的话语形式(文本形式)和以星宿形象为依托的物象形式(画面形式)。缘于上述两种神话表现形式的比较研究,促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审视牛郎织女神话,从而发现牛郎织女神话独特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陶瓷艺术语言的创新性探索——记2020届清华美院陶瓷系研究生毕业展
收藏 引用
中国陶艺家 2020年 第2期 44-55页
作者: 杨莎莎
陶瓷,这门古老的手工艺术,在不同时代受当时工艺技术和社会思潮等因素影响,携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陶瓷的传统审美模式时至今日仍旧根深蒂固,人们习惯性地从造型、釉色、烧制、工艺等方面去评判一件器物的优劣。陶瓷艺术发展到今天,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小学教师课堂情绪管理模式之研究
收藏 引用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 第43期 21-22页
作者: 王虹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广东深圳518060
中小学课堂的优质高效离不开教师自我的情绪管理,通过分析教师情绪诱因,根据逻辑、操作、艺术及交往四种思维类型,提出四种情绪转化模式,即认知模式、行为模式审美模式及交往模式,在四种模式下,又划分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策略,以期为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试论环境美学视野下的自然审美特点
收藏 引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 第28期3卷 38-39页
作者: 王建清 西藏大学文学院
自然是环境概念下的一个大类,自然也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自然美学也是环境美学理论学科下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当今自然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对自然的审美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和关注.该文主要通过自然审美活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时期英雄主义写作研究综述
收藏 引用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 第6期5卷 123-124,140页
作者: 丰晓流 徐振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 湖北襄樊441021 襄樊市第九中学 湖北襄樊441000
新时期军事文学受世俗的影响,既不愿抛弃英雄,又重新审视和解构英雄,于是塑造出一批有别于传统的英雄人物形象。相应地,对英雄主义写作的研究,也从转型社会的震荡、世俗化文学的冲击等诸多方面来解读新时期英雄主义写作。
来源: 评论
中西游客旅游审美行为浅析
收藏 引用
新西部(下半月) 2008年 第12期 141-141页
作者: 陈蕊 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
中西方旅游者的旅游审美行为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具体分析了两者在旅游审美模式和行为的差异,研究了中西审美观差异的根本原因,并思考了旅游业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来源: 评论
变形记中的生命救赎——以兰楚芳《南吕·四块玉·风情》为例
收藏 引用
名作欣赏 2015年 第2期 152-153页
作者: 魏佳 普洱学院中文系
本文以《南吕·四块玉·风情》中的爱情模式为例,从元散曲的"审丑"视角入手,剖析了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处境及心态。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