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905 篇 期刊文献
  • 56 篇 学位论文
  • 42 篇 会议
  • 19 册 图书
  • 1 篇 科技报告

馆藏范围

  • 3,017 篇 电子文献
  • 11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52 篇 教育学
    • 909 篇 教育学
    • 28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21 篇 体育学
  • 797 篇 哲学
    • 795 篇 哲学
  • 417 篇 文学
    • 296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90 篇 新闻传播学
    • 20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385 篇 艺术学
    • 132 篇 美术学
    • 110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77 篇 艺术学理论
    • 63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53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368 篇 法学
    • 250 篇 社会学
    • 8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4 篇 政治学
    • 28 篇 民族学
  • 200 篇 管理学
    • 147 篇 公共管理
    • 37 篇 工商管理
    • 1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7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56 篇 工学
    • 11 篇 建筑学
    • 8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4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4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38 篇 历史学
    • 24 篇 中国史
    • 15 篇 考古学
  • 22 篇 理学
    • 5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4 篇 生物学
  • 21 篇 经济学
    • 19 篇 应用经济学
  • 17 篇 医学
  • 10 篇 农学
  • 2 篇 军事学

主题

  • 3,023 篇 审美活动
  • 223 篇 审美对象
  • 195 篇 审美主体
  • 170 篇 审美意识
  • 165 篇 审美教育
  • 114 篇 审美关系
  • 91 篇 审美客体
  • 89 篇 语文教学
  • 87 篇 美育
  • 87 篇 审美能力
  • 86 篇 审美价值
  • 77 篇 艺术作品
  • 77 篇 美学
  • 70 篇 美学研究
  • 67 篇 审美心理
  • 67 篇 审美情感
  • 66 篇 美学理论
  • 63 篇 音乐作品
  • 63 篇 审美情趣
  • 61 篇 审美体验

机构

  • 42 篇 南京大学
  • 28 篇 山东大学
  • 28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25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23 篇 四川大学
  • 23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23 篇 北京大学
  • 20 篇 湖南师范大学
  • 19 篇 复旦大学
  • 17 篇 武汉大学
  • 15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14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13 篇 山西师范大学
  • 12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12 篇 吉林大学
  • 12 篇 中国传媒大学
  • 12 篇 浙江大学
  • 12 篇 东北师范大学
  • 11 篇 江西师范大学
  • 11 篇 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38 篇 潘知常
  • 17 篇 杜书瀛
  • 12 篇 王世德
  • 12 篇 朱立元
  • 12 篇 章辉
  • 11 篇 张玉能
  • 10 篇 叶朗
  • 10 篇 刘士林
  • 10 篇 李天道
  • 9 篇 陈望衡
  • 9 篇 邹广文
  • 8 篇 潘智彪
  • 8 篇 朱志荣
  • 8 篇 李志宏
  • 7 篇 王旭晓
  • 7 篇 王杰
  • 6 篇 赵伯飞
  • 6 篇 王德胜
  • 6 篇 王朝闻
  • 6 篇 杜卫

语言

  • 3,022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审美活动"
30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审美活动中的作者和主人公
收藏 引用
国外文学 1989年 第3期 65-80页
作者: 巴赫金 徐小英
对于作者和主人公在作品构筑上的稳定关系和动力学的生动关系,必须既从其一般的原则基础上,又从某个作者在某一作品中所表现的那些形形色色的个人特点上去理解。我们的任务只是考察这个原则基础,然后简单谈谈这个基础个性化的途径和类型。
来源: 评论
审美活动中的信息相似块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 1990年 第1期 58-63页
作者: 王明居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被谪为江州司马时,在浔阳江头,夜闻一沦落飘零的歌女弹奏琵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竟然打动了白居易的心弦,使他感动得落下泪来。这是什么道理呢?论地位,自居易毕竟还是个官,而歌女则是个地位卑下的流浪艺人;论身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审美活动的神经机制与认知意义
收藏 引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2期49卷 151-158页
作者: 丁峻 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浙江杭州310012
审美与艺术创造活动本质上属于一种心理操作。迄今的美学研究主要以概念思辨和抽象分析为主,一是缺乏符合研究对象的时空模型,二是对审美的认知操作机制缺少深入系统的观照,三是缺少来自大脑系统的客观证据,从而降低了审美研究的客观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审美活动作为内时间意识的流畅性及其构成——论叔本华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之一
收藏 引用
学术论坛 2016年 第9期38卷 92-98页
作者: 刘彦顺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叔本华哲学是典型的人生哲学。他认为"表象"作为意志的具体体现在其构成状态上是主客不分离的,且"意志"为"表象"的涌现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尤其是提供未来时间涌出的"可能性",因此"时间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审美活动“如何可能”──审美活动的本体论内涵及其阐释
收藏 引用
学习与探索 1997年 第3期 61-67页
作者: 潘知常 南京大学中文系
审美活动是美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但过去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审美活动的来源(实践美学)、审美活动是什么(认识论美学)等问题上。而就美学研究而言,最为重要的应是审美活动“如何可能”(生命美学)。文章由此入手,指出审美活动是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审美活动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3期52卷 11-18页
作者: 李咏吟 浙江大学中文系 浙江杭州310027
主体性理论与主体间性理论对于审美活动都具有解释的理论意义。主体性在审美活动中的优先性地位应予以肯定 ,但它也存在解释学上的局限。因此 ,应强调主体间性理论对主体性理论的超越性意义。从具体的考察中发现 :审美活动的本质特性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审美活动与性格塑造  第1版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当代大学生丛书
1986年
作者: 庄志民
来源: 评论
审美活动根源意义的原始发生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 2013年 第5期33卷 210-216页
作者: 朱媛 绍兴文理学院文学院
在人类学美学的研究中,原始社会的审美活动附属于其他活动之中,美学家关于艺术以其直观特质充当人类根源性活动的研究又表明审美活动不仅不附属于他者,而是一切活动的根源基础。鉴于两者的理论相悖所带来的问题,即审美活动的原初、本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审美活动生态圈*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4期27卷 107-111页
作者: 袁鼎生 广西民族学院 广西南宁530006
审美场是审美欣赏、批评、研究、创造活动按序运转良性循环的生态圈。
来源: 评论
审美活动与社会控制
收藏 引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6期 62-68页
作者: 潘智彪 中山大学中文系 广东广州510275
社会控制是维系社会稳定、防止社会解体的基本手段。审美活动作为社会活动的子系统之一 ,也在社会控制的范围之内。审美控制具有不同于一般社会控制的特点。社会通过文化、教育、舆论、群体组织等系统对社会审美活动进行控制。与此同时 。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