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85 篇 期刊文献
  • 93 篇 学位论文
  • 83 篇 专利
  • 4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0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93 篇 农学
    • 202 篇 兽医学
    • 79 篇 作物学
    • 42 篇 畜牧学
    • 10 篇 植物保护
  • 113 篇 理学
    • 113 篇 生物学
  • 82 篇 工学
    • 77 篇 生物工程
    • 8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23 篇 医学
    • 18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2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2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323 篇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
  • 82 篇 家蚕
  • 22 篇 bmnpv
  • 13 篇 转基因
  • 12 篇 rna干扰
  • 12 篇 原核表达
  • 11 篇 抗性
  • 10 篇 杆状病毒
  • 10 篇 多角体
  • 9 篇 bac-to-bac系统
  • 8 篇 家蚕细胞
  • 8 篇 亚细胞定位
  • 8 篇 荧光定量pcr
  • 8 篇 基因表达
  • 8 篇 序列分析
  • 8 篇 细胞凋亡
  • 7 篇 病毒复制
  • 6 篇 致病力
  • 6 篇 抗病毒
  • 6 篇 基因转录

机构

  • 60 篇 西南大学
  • 56 篇 江苏科技大学
  • 42 篇 浙江大学
  • 41 篇 江苏大学
  • 30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
  • 28 篇 苏州大学
  • 27 篇 浙江理工大学
  • 15 篇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10 篇 浙江省家蚕生物反...
  • 9 篇 安徽农业大学
  • 9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
  • 8 篇 华南农业大学
  • 8 篇 广西大学
  • 8 篇 山东农业大学
  • 7 篇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
  • 5 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
  • 5 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
  • 4 篇 重庆师范大学
  • 4 篇 云南农业大学
  • 4 篇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

作者

  • 27 篇 潘敏慧
  • 21 篇 吴小锋
  • 20 篇 董战旗
  • 20 篇 贡成良
  • 19 篇 沈兴家
  • 17 篇 夏庆友
  • 16 篇 薛仁宇
  • 15 篇 鲁成
  • 15 篇 曹广力
  • 13 篇 赵巧玲
  • 13 篇 吴祥甫
  • 13 篇 沈卫德
  • 12 篇 张耀洲
  • 12 篇 于威
  • 11 篇 白兴荣
  • 11 篇 gong cheng-liang
  • 10 篇 张健家
  • 10 篇 许伟凡
  • 10 篇 胡志刚
  • 10 篇 唐芬芬

语言

  • 40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406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排序: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92a与经口感染因子PIF1的相互作用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92a与经口感染因子PIF1的相互作用
收藏 引用
浙江省科协服务科技创新项目——推进蚕桑产业传承发展论坛
作者: 沈运旺 郑秦 孔祥硕 张健家 冯敏 吴小锋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orf92a(Bm92a)基因在所有已测序的鳞翅目昆虫杆状病毒中高度保守。通过5'RACE发现Bm92a的转录起始于晚期基因启动子基序TAAG的第一个A,表明Bm92a是一个晚期基因。为了鉴定Bm92a在杆状病毒生活周期中的功能,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V病毒结构蛋白间的互作网络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V病毒结构蛋白间的互作网络
收藏 引用
中国蚕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
作者: 张健家 冯敏 范颖 许伟凡 郑秦 吴小锋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家蚕病毒与基因工程实验室
杆状病毒的结构蛋白虽有大部分已被鉴定,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尚不清楚。为揭示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 PV)出芽型病毒结构蛋白及结构相关蛋白间的互作关系,本文利用酵母双杂交(Y2H)系统对病毒27个结构蛋白间的互作关系进行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病毒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收藏 引用
中国蚕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
作者: 俄广晓 赵泽 车俊甲 刘舒云 郭锡杰 张振东 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质型多角病毒(Bombyx mori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BmCPV)是当前严重危害养蚕生产的主要病毒性病原。BmNPV感染引起的血液型脓病主要以节肿胀(呈竹节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入侵机制研究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入侵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蚕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
作者: 郝碧芳 李晨亚 刘娜 沈兴家 黄金山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江苏科技大学蚕业研究所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蚕业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原微生物,每年给蚕桑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BmNPV是一种有囊膜的DNA病毒,其典型特征是在病毒的感染循环过程中形成两种病毒粒子,其中包埋型病毒(ODV)主要负责病毒在虫之间传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基因gp41及Da26的融合表达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基因gp41及Da26的融合表达
收藏 引用
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
作者: 朱莎 王文兵 李兵 沈卫德 苏州大学基础医学和生物科学学院 江苏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
为了研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BmNPV)中gp41和Da26蛋白的功能,从BmNPV的基因组中克隆了gp41和Da26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转座载pFastBac-GFP中,构建成重组转座载pFastBac-GFP-gp41和pFastBac-...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lef-11基因RNA干扰策略的优化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lef-11基因RNA干扰策略的优化
收藏 引用
中国蚕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研讨会
作者: 陈婷婷 董战旗 胡楠 胡志刚 鲁成 潘敏慧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大学农业部家蚕功能基因组和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目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 lef-11基因作为杆状病毒高度保守的晚期表达因子之一,对病毒晚期基因的表达极其重要。因此对lef-11基因进行有效RNA干扰将提高宿主细胞对BmNPV的抗性。【方法】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劫持宿主MVB产生芽生病毒机制研究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劫持宿主MVB产生芽生病毒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蚕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
作者: 姚淙越 潘世佳 徐瀛 卢梦泽 赵雅婷 霍佳瑶 郝碧芳 黄金山 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江苏省蚕桑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杆状病毒具一类有囊膜的双链DNA病毒,其在感染循环中主要产生两种形式的病毒粒子:包埋型病毒粒子(ODV)及出芽型病毒粒子(BV)。现有理论认为BV核衣壳在细胞质膜(PM)出芽获得囊膜结构及GP64等病毒蛋白,其中细胞膜定位的GP64是产生有感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T3株对家蚕的亚致死作用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T3株对家蚕的亚致死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国蚕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研讨会
作者: 唐芬芬 郑亚强 李从容 白兴荣 陈斌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姚安县植保植检站
病毒对宿主昆虫的亚致死作用是指感染病毒后未死亡的昆虫,其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能力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了探明家蚕发生血液型脓病时是否存在病原物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对家蚕的亚致病作用,以家蚕品种菁松×皓月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表达短ie-1 dsRNA的转化细胞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抑制作用
收藏 引用
蚕业科学 2008年 第3期34卷 459-465页
作者: 张鹏杰 薛仁宇 曹广力 贡成良 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江苏苏州215123
为了利用RNAi技术提高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抗性,根据BmNPV复制必需基因ie-1设计其相应的dsRNA,构建带有ie-1 dsRNA表达盒的转基因载piggyantiIE-Neo,结果显示:表达短ie-1 dsRNA的稳定转化Bm细胞,对BmNPV的增殖表现出抑制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家蚕中肠细胞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经口感染因子P74的互作蛋白筛选
收藏 引用
蚕业科学 2018年 第1期44卷 56-63页
作者: 郑秦 孔祥硕 王海萍 许伟凡 吴小锋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包涵衍生型病毒粒子(ODV)被家蚕幼虫食下后通过侵染中肠上皮细胞引发全身性感染,这个过程称为经口感染。已知有多种ODV囊膜蛋白在经口感染中发挥关键作用,被称为经口感染因子(PIF)。P74作为最早被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