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BmCPV)是当前严重危害养蚕生产的主要病毒性病原体。BmNPV感染引起的血液型脓病主要以体节肿胀(呈竹节型)...
详细信息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BmCPV)是当前严重危害养蚕生产的主要病毒性病原体。BmNPV感染引起的血液型脓病主要以体节肿胀(呈竹节型)、体色乳白、狂躁爬行、体壁易破等为临床表征,而家蚕感染BmCPV后则出现发育缓慢、体躯瘦小、行动呆滞的中肠型脓病,
为了研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BmNPV)中gp41和Da26蛋白的功能,从BmNPV的基因组中克隆了gp41和Da26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转座载体pFastBac-GFP中,构建成重组转座载体pFastBac-GFP-gp41和pFastBac-...
详细信息
为了研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BmNPV)中gp41和Da26蛋白的功能,从BmNPV的基因组中克隆了gp41和Da26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转座载体pFastBac-GFP中,构建成重组转座载体pFastBac-GFP-gp41和pFastBac-GFP-Da26,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ac-to-Bac)筛选重组杆状病毒,在家蚕细胞BmN中进行了表达。
【目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 lef-11基因作为杆状病毒高度保守的晚期表达因子之一,对病毒晚期基因的表达极其重要。因此对lef-11基因进行有效RNA干扰将提高宿主细胞对BmNPV的抗性。【方法】本...
详细信息
【目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 lef-11基因作为杆状病毒高度保守的晚期表达因子之一,对病毒晚期基因的表达极其重要。因此对lef-11基因进行有效RNA干扰将提高宿主细胞对BmNPV的抗性。【方法】本文基于经典的sh-RNA-loop骨架及家蚕内源性的miRNA骨架,构建以BmNPVlef-11基因为靶标的干扰载体pIZ-shRNA1、pIZ-shRNA2和pIZ-DsRed-amiR279;分别构建基于A4、IE1、IE1-295、IE2、IE2-339、hr3A4和hsp70启动子驱动的干扰载体,用以评价不同启动子驱动的干扰载体的抗病毒效果,并对干扰载体进行优化。【结果】首先,本文通过比较miRNA-based和shRNA-basedRNAi载体对同一靶基因同一位点的干扰效率,发现pIZ-DsRed-amiR279对BmNPVlef11基因的干扰效率超过90%,远优于shRNA-based RNAi载体的干扰效果;其次,通过对干扰载体进行优化,发现IE1启动子的效果最优,由其驱动的pIZ-DsRed-milef11干扰载体也是本研究中的最优干扰载体,对病毒的增殖抑制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对目的基因的干扰效果并非启动子的活性越高、miRNA积累得越多就越好,只有综合考虑干扰片段的选择、启动子的活性以及靶基因自身的功能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提高干扰效率,达到干扰目的。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包涵体衍生型病毒粒子(ODV)被家蚕幼虫食下后通过侵染中肠上皮细胞引发全身性感染,这个过程称为经口感染。已知有多种ODV囊膜蛋白在经口感染中发挥关键作用,被称为经口感染因子(PIF)。P74作为最早被鉴定的PIF,与ODV结合中肠上皮细胞有关。为了鉴定宿主家蚕中肠细胞中与P74互作的蛋白质,构建家蚕中肠酵母文库,并以P74作为诱饵进行酵母双杂交筛选。初步筛选到7种互作候选蛋白,分别为U3小核仁核糖核蛋白IMP3、60S核糖体蛋白L5、JAB-MPN结构域蛋白、细胞质肌动蛋白A3、35 k D蛋白酶、富半胱氨酸和组氨酸蛋白1-B和真核翻译起始因子1A。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表明JAB-MPN结构域蛋白和P74之间存在强烈互作,该蛋白质可能是ODV结合中肠细胞的关键宿主因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Bm NPV经口感染的详细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