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7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9 篇 医学
    • 17 篇 中医学
    • 13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主题

  • 28 篇 寒因寒用
  • 14 篇 反治法
  • 14 篇 热因热用
  • 14 篇 通因通用
  • 13 篇 塞因塞用
  • 12 篇 以寒治寒
  • 11 篇 反治
  • 4 篇 清热剂
  • 3 篇 治病求本
  • 3 篇 辨证论治
  • 3 篇 白虎汤
  • 3 篇 从者反治
  • 2 篇 中国医药学
  • 2 篇 素问
  • 2 篇 热服
  • 2 篇 至真要大论
  • 2 篇 反佐
  • 2 篇 祛寒剂
  • 1 篇 真热假寒
  • 1 篇 肠鸣泄泻

机构

  • 1 篇 浙江省慈溪县观城...
  • 1 篇 河南滑县中医院
  • 1 篇 温州市卫生职工中...
  • 1 篇 湖南中医学院
  • 1 篇 丽水地区农业局
  • 1 篇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
  • 1 篇 东台市中医院
  • 1 篇 黑龙江中医学院
  • 1 篇 宁波市第一医院
  • 1 篇 上海市长宁区中心...
  • 1 篇 南京中医学院
  • 1 篇 南京中医药大学
  • 1 篇 广西中医学院
  • 1 篇 河南中医学院
  • 1 篇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
  • 1 篇 湖北省十堰市卫校...
  • 1 篇 河北省新城县中医...
  • 1 篇 都昌县中医院
  • 1 篇 宁波市医学科学研...
  • 1 篇 安徽中医学院

作者

  • 2 篇 孙之卓
  • 1 篇 曾定伦
  • 1 篇 王少华
  • 1 篇 瞿岳云
  • 1 篇 张子久
  • 1 篇 马荫笃
  • 1 篇 朱文锋
  • 1 篇 崔应珉
  • 1 篇 张迪蛟
  • 1 篇 张荣孝
  • 1 篇 张恩树
  • 1 篇 贝时英
  • 1 篇 田秉星
  • 1 篇 文娟
  • 1 篇 金文君
  • 1 篇 杨晓明
  • 1 篇 白建中
  • 1 篇 陶兆敏
  • 1 篇 王卫中
  • 1 篇 但剑亭

语言

  • 2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寒因寒用"
28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变法实践录(续十二)
收藏 引用
浙江中医杂志 2001年 第1期36卷 25-27页
作者: 王少华 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
23 提壶揭盖 本法适于肺气不利,升降之令不行而致之癃闭。由于癃闭的病位在膀胱,根据“六腑以通为”的原则,一般治癃闭常着眼于通。然亦有屡车前、木通、赤茯苓、泽泻之属而症情不减者,此时若在原方中(如五苓散之类),加入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寒因寒用
收藏 引用
中医药文化 1996年 第4期 27-27页
作者: 孙之卓 湖北省十堰市卫校!442000
来源: 评论
“热寒因寒用”辩
收藏 引用
国医论坛 1993年 第6期8卷 32-32页
作者: 孙之卓 湖北省十堰市卫校 442000
对于中医治则“热寒因寒用”等,若囫囵吞枣,医家似无异议.但在具体训释这些治则的第一、第三个字的意义和语法关系时,文人往往各执一端.若不能正确理解这些文字的意义和语法关系,就不可能自诩精通这些治则.郑江斌同志认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反治”探析
收藏 引用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3年 第3期12卷 8-11页
作者: 吴华强 安徽中医学院科研处 合肥230038
一、概述 反治法与正治法相对而言,显然是于病变发展的特殊阶段。在一般情况下,疾病的外表所见与疾病的内在属性是基本一致的,但当疾病发展变化到一个特殊阶段,病机有殊,所表现的外在征象往往有可能与其内在属性不相一致,较为殊异,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能把反佐归属于反治
收藏 引用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2年 第1期20卷 49-50页
作者: 金文君 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
一般的中医书籍常把反治列入治疗原则,而反佐归在反治中论述。明朝李时珍也把反佐当作反治,并在《本草纲目》中说:“从者反治,反佐,即从治也”。一些中医辞典也认为:“反佐法是反治法之一”。在此,笔者对这一说法提出商榷,抛砖引玉,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有问必答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刊 1991年 第6期 37-37页
湖北省武穴市国营农场胡巧珍问: 如何鉴别阴阳格拒,各有何特征? 阴阳格拒,分为阳盛格阴、阴盛格阳二证。阳盛格阴,指热极似的一种病理变化,病的本质属热。热极邪气深伏于里,阳气被遏,不能外透,表现为四肢厥冷、脉沉伏等假症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救误案二则
收藏 引用
中医药学报 1988年 第3期 30-31页
作者: 秦书礼 黑龙江中医学院
近年来,在临床诊治病人中,常常遇见误审、误辨证、误投方药的病例。为吸取教训,提高确诊率,辨证施治能力和治愈率,介绍救误案二则,以供参考。〔案一〕:署热伤阴救误案墨××,男,37岁,1952年8月18日初诊。病者,体素健。一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对反治法的认识与讨论
收藏 引用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88年 第3期 13-15页
作者: 王贵淼,娄绍昆 浙江省文城县卫生进修学校 温州市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一、反治法的一般认识 反治法,又称从治法,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一般认为,当人身阴阳、热、虚实失去平衡,致盛患者见“热盛”证侯,热盛患者见“盛”证候,虚患者见“实热”证候,反治法旨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第十章 防治原则
收藏 引用
中国社区医师 1988年 第4期 50-50页
【学习重点】防治原则是指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本篇重点介绍有关“治未病”和治疗疾病的原则。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涵义,应重点掌握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具体措施。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治则是本章的重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变法医案讨论(二)
收藏 引用
广西中医药 1986年 第4期 44-45页
作者: 王卫中 南京中医学院内科 研究生
寒因寒用,积热除而血止陆某,男,38岁,1980年4月22日初诊。膏粱厚味14载,其阳明湿热内蕴,已不言而喻。起病之初,先感心下似嘈似痛,有如热水存贮状,温温然,翌晨即觉逆气上冲而吐血盈碗,色黯红。甫失血后,心下稍宽,未及半日而嘈痛依旧,泛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