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已成为制约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国家政府的共识。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可持续化发展,并于2020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国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我国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时期,具有高碳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中国要以目前巨大的排放体量和高碳的发展模式在短短四十年内实现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达到的减排目标,确实需要付出努力。全面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建立新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型,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是我国现阶段的重点工作。因此,国家在制定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部署要求以及减排政策时,应将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其区域化特点考虑在内,精准识别影响各区域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因地制宜,开辟出一条高效率减排、高质量发展的“双碳”愿景最佳路径。基于碳中和目标下的实证分析有利于我国立足长期低碳发展战略,探究“双碳”目标衔接的可行性政策及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节能减排路径。本文以我国重点排放省区为研究区域,对各个省份的碳排放影响因素以及长期低碳转型路径进行细致分析研究。首先,根据各区域的碳排放特征,绘制波士顿矩阵图,识别各区域的重点排放省区,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帮助政府部门更好更快地抓住减排重点;其次,运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模型分别研究了 2000—2019年我国重点排放省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设计包含省份、部门和能源种类的三层次完全分解模型;最后在此基础上使用情景分析法构建LEAP模型研究我国重点排放省区长期低碳发展的不同情景:基准情景(BAU)、天然气替代情景(NGR)、清洁能源替代情景(CEA)、综合能源结构转型情景(IET),以甄选出低碳转型的最佳路径。结果表明:规模效应和发展水平效应对我国的四个重点减排省区的碳排放的增加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具有明显的负向影响;该阶段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是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以及辽宁省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大幅上升的首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是影响河北省、内蒙古以及辽宁省碳排放总量的第二大主导因素,而能源效率提升则是影响山西省碳排放总量减少的第二大主导因素;除基准情景外,2020-2060年低碳情景下我国重点排放省区碳排放都是逐年下降的,且天然气替代情景(NGR)相较其他两个低碳情景下降幅度有限,不足以实现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的愿景,而清洁能源替代情景(CEA)和综合能源结构转型情景(IET)下降幅度更大,因此综合考量实际情况,选择综合能源结构转型情景(IET)为各重点排放省区最优低碳发展路径。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的贡献主要有:(1)在研究对象方面,本文根据波士顿矩阵识别出的重点排放省区有针对性地对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更能体现不同地区影响碳排放的区域化影响因素。(2)在LMDI因素分解模型上,基于三层完全分解法,将省份、部门和能源种类三个层次全部引入模型进行完全分解,将产业结构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同时纳入影响因素中,细化了我国各部门的碳排放影响因素,使模型更具有实用性与可操作性。(3)在预测年限上,从碳中和目标出发,将研究年限扩展至2060年,基于LEAP模型从情景分析的角度探究碳中和愿景的可行性以及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四大区域长期节能减排最优路径的分析与选择。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