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46 篇 期刊文献
  • 63 篇 会议
  • 25 篇 学位论文
  • 1 册 图书
  • 1 篇 报纸
  • 1 篇 科技报告

馆藏范围

  • 73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31 篇 哲学
    • 426 篇 哲学
  • 112 篇 法学
    • 79 篇 社会学
    • 20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9 篇 法学
    • 8 篇 政治学
  • 78 篇 教育学
    • 74 篇 教育学
    • 3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48 篇 文学
    • 2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2 篇 新闻传播学
    • 4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8 篇 历史学
    • 8 篇 中国史
    • 8 篇 世界史
    • 1 篇 考古学
  • 18 篇 管理学
    • 7 篇 工商管理
    • 7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9 篇 艺术学
    • 4 篇 艺术学理论
    • 3 篇 美术学
  • 8 篇 工学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建筑学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7 篇 理学
    • 3 篇 物理学
    • 1 篇 地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6 篇 经济学
    • 4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3 篇 医学
    • 1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军事学

主题

  • 737 篇 康德哲学
  • 58 篇 黑格尔
  • 55 篇 形而上学
  • 51 篇 认识论
  • 51 篇 《纯粹理性批判》
  • 46 篇 物自体
  • 45 篇 德国古典哲学
  • 37 篇 康德
  • 34 篇 自在之物
  • 33 篇 黑格尔哲学
  • 32 篇 哲学家
  • 28 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
  • 26 篇 费希特
  • 25 篇 唯心主义
  • 24 篇 牟宗三
  • 24 篇 西方哲学
  • 23 篇 纯粹理性批判
  • 23 篇 实践理性
  • 22 篇 批判哲学
  • 20 篇 海德格尔

机构

  • 22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21 篇 复旦大学
  • 14 篇 中山大学
  • 13 篇 北京大学
  • 11 篇 吉林大学
  • 11 篇 武汉大学
  • 10 篇 南京大学
  • 10 篇 南开大学
  • 9 篇 山西大学
  • 8 篇 安徽大学
  • 8 篇 黑龙江大学
  • 7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7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6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6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6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 6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 5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
  • 5 篇 清华大学
  • 5 篇 山东大学

作者

  • 7 篇 邓晓芒
  • 6 篇 张志伟
  • 5 篇 叶秀山
  • 5 篇 宋祖良
  • 4 篇 强以华
  • 4 篇 韩水法
  • 4 篇 成中英
  • 4 篇 谢遐龄
  • 4 篇 张能为
  • 4 篇 郭大为
  • 4 篇 俞吾金
  • 4 篇 许景行
  • 4 篇 邓安庆
  • 3 篇 李泽厚
  • 3 篇 尚文华
  • 3 篇 黄见德
  • 3 篇 杜丽燕
  • 3 篇 陈家琪
  • 3 篇 贺磊
  • 3 篇 宋溟

语言

  • 736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康德哲学"
73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康德哲学的“理性”范畴批判
收藏 引用
江汉论坛 2016年 第9期 58-63页
作者: 胡家祥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
康德在前人的感性与理性之分基础上提出心灵有三种能力,力图进一步将"理性"与"理智"区分开来,具有重大的意义,甚至可以看作其哲学的特定标识。但德文中"Vernunft"与"Verstand"均有表示"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康德哲学中“特兰德伦堡漏洞”的外在论解决方案及其问题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2002年 第8期 41-48页
作者: 孙和平 盛晓明 浙江湖州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 浙江大学哲学系
In "transcendental aesthetics " in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Kant proves that space-time should only be subjectively the form of perceptual view instead of the property of body. But it seems that Kant may ove...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康德哲学辨正──兼论哲学的价值课题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1994年 第4期 63-73页
作者: 黄克剑 福建社会科学院
来源: 评论
康德哲学与近代西方文化自觉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辑刊 2003年 第4期 4-9页
作者: 张政文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文化自觉是人类普遍价值追求。与当代民族多元文化自觉论不同 ,西方近代文化自觉突出地表现为工业化过程中人类对自身文化问题的理性思考和理论整合 ,具有明显的形而上人本主义特征。康德哲学以深邃的批判精神 ,对科技文化自觉、宗教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康德哲学的先验逻辑及其意义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2007年 第2期 84-89页
作者: 强以华 湖北大学哲学系
先验逻辑作为康德认识理论的核心内容,其意义不仅超越了逻辑学,而且超越了认识论,成为康德清算旧形而上学、实现形而上学革命的关键环节,也是康德哲学通过形而上学的意义转换贯通古代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关键环节。探讨康德哲学的先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康德哲学中的艺术美与自然美再探讨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2008年 第10期 99-103页
作者: 郭宾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
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未回答“美的艺术是否超越了自然美”;相反,他在解释审美活动时,经常会消解掉自然美与艺术美之间的界限。但是,随着人在自然中主体地位意识的崛起,康德之后的许多大陆哲学家认为美的艺术比自然美更美,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康德哲学视点下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问题探讨
收藏 引用
法学杂志 2018年 第9期39卷 43-54页
作者: 李扬 李晓宇 中山大学法学院 广东广州510275
康德"主客体统一认识论"和"人是目的"哲学视点下,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到何种阶段,都只能作为人利用的客体和工具处理,而不能将其拟制为与人享有平等地位的法律主体。以此为前提,人工智能生成物应当作为人利用人工智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康德哲学:科学与道德的背离和统一——兼论科学伦理观的哲学基础
收藏 引用
人文杂志 1993年 第2期 58-64页
作者: 方军 <哲学研究>编辑部
“在我头上面的是灿烂的星空,在我心中的是道德律令”。镌刻在康德墓碑上的这句话,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康德这位近代德国哲学家的个性。康德倾其毕生探索自然的奥秘与道德律令的“绝对性”,由此也形成了他哲学体系中两条泾渭分明的主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康德哲学的定位:批判哲学、先验哲学和科学形而上学
收藏 引用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3期25卷 24-30页
作者: 汪希 同济大学哲学系 上海200092
人们容易将康德的批判哲学、先验哲学和科学形而上学混为一谈,实际上在康德那里,这是三个不同的方面。文章将借助黑格尔的视角试图证明:批判哲学作为扫清先验哲学的预先准备,它通向纯粹形式性的先验哲学;先验哲学则是对于先验认知逻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康德哲学中的实践概念
收藏 引用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7年 第1期59卷 78-83页
作者: 韩志伟 武汉大学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康德不仅在认识领域文现了一场革命,而且在实践领域也同样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建立起了道德形而上学。他通过论证纯粹性的实践形式法则,反思自主性的实践理性活动,阐释完满性的实践终极目的,为我们展示了纯粹先验的自由王国。由此,西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