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4 篇 期刊文献
  • 5 篇 学位论文
  • 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6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5 篇 文学
    • 25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23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12 篇 法学
    • 11 篇 社会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 篇 管理学
    • 3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哲学
    • 3 篇 哲学
  • 3 篇 教育学
    • 3 篇 教育学
  • 3 篇 艺术学
    • 3 篇 美术学
  • 2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 1 篇 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主题

  • 62 篇 形象转换
  • 7 篇 翻译
  • 6 篇 文学翻译
  • 5 篇 异化
  • 5 篇 归化
  • 4 篇 文化差异
  • 4 篇 习语
  • 3 篇 汉语
  • 3 篇 意译
  • 3 篇 英语
  • 3 篇 形象替换
  • 3 篇 直译
  • 3 篇 英汉翻译
  • 3 篇 原语
  • 3 篇 文化缺损
  • 3 篇 民族文化
  • 2 篇 文化内涵丢失
  • 2 篇 影像
  • 2 篇 艺术家
  • 2 篇 “异化”与“归化”译...

机构

  • 4 篇 辽宁大学
  • 2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2 篇 河北大学
  • 2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2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2 篇 陇东学院
  • 1 篇 兰州城市学院
  • 1 篇 吉林省汪清县第四...
  • 1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1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1 篇 洛阳工学院
  • 1 篇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
  • 1 篇 华北电力大学
  • 1 篇 复旦大学
  • 1 篇 湖南商学院
  • 1 篇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
  • 1 篇 中北大学
  • 1 篇 襄樊学院
  • 1 篇 曲阜师范大学
  • 1 篇 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4 篇 谢云才
  • 2 篇 汤慧
  • 2 篇 许能锐
  • 2 篇 张文倩
  • 2 篇 唐靖萍
  • 2 篇 楚至大
  • 1 篇 蒋均涛
  • 1 篇 黄鹏
  • 1 篇 郑穂嫔
  • 1 篇 翁春萌
  • 1 篇 陈杨钰
  • 1 篇 谢婉霞
  • 1 篇 xiren kurban
  • 1 篇 董天
  • 1 篇 肖志艳
  • 1 篇 刘东辉
  • 1 篇 曹建春
  • 1 篇 张优
  • 1 篇 田中娟
  • 1 篇 康家珑

语言

  • 6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形象转换"
6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论英汉翻译中的形象转换
收藏 引用
中国翻译 1998年 第4期 16-19页
作者: 乐金声 安徽师范大学·外语系
论英汉翻译中的形象转换乐金声翻译,就其本质而言,就是指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转换理论是翻译的基本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转换就没有翻译。近十年来,翻译转换理论的研究在国内外蓬勃兴起。美国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运用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翻译中的形象转换
收藏 引用
外语学刊 1989年 第5期 57-61页
作者: 王秉钦
翻译,就其本质而言,就是指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转换理论是翻译的基本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转换就没有翻译。近十年来,翻译转换理论的研究在国内外有长足的进展。美国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运用普通语言学理论系统地研究了翻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漫谈翻译的形象转换
收藏 引用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6年 第2期 47-49页
作者: 谢云才 辽宁大学
漫谈翻译的形象转换辽宁大学讲师谢云才文学翻译是把由一种语言塑造出的艺术形象用另一种语言重新塑造出来,即用不同的语言塑造同一形象,这就是所谓的形象转换。然而,两种语言间的形象转换并非照像那样一蹴而就,因为语言塑造的形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翻译中形象转换的语义模式
收藏 引用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 第5期36卷 77-81页
作者: 谢云才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沈阳110136
塑造艺术形象的文学语言,其词汇—语义变体具有某种特殊性。翻译过程中,这种词汇—语义变体在形象转换时存在着动态对应模式。就理解层面而言,该模式涉及原文语义结构的变体类型;就表达层面而言,则涉及两种语言形象内涵的语义转换机制。
来源: 评论
论汉语习语英译时的形象转换
收藏 引用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8年 第1期 94-95页
作者: 闫薇 中北大学外语学院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工具。这一表达工具在形式上所表现出的异同,是与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知识模式密切相关的,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植要于文化这一沃土。而各个民族的文化认知模式,赖其所成长和生活的文化语境,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体验和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文学翻译中的形象转换方法
收藏 引用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年 第6期23卷 129-131页
作者: 董天 汤新兰 华北电力大学外语学院 河北保定071000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北保定071002
探讨英汉文学翻译中形象转换的三种主要策略,即形象再现、形象替换、形象省略。从形象的四个特点出发(可感性、完整性、统一性和艺术感染性),评价了这三种转换策略各自的优点和缺陷,及其对英汉文学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来源: 评论
文学翻译形象转换的重塑性
收藏 引用
中国俄语教学 2011年 第3期30卷 80-84页
作者: 谢云才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文学翻译的本质是诠释并转换出源语文本的形象意义,其形式特征表现为形象转换的重塑性。翻译过程的表达层面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1.形象转换过程的各种视域融合;2.源语形象与译语形象互为表里的辩证关系;3.形象转换具有的重塑性。
来源: 评论
比喻翻译中的形象转换
比喻翻译中的形象转换
收藏 引用
作者: 向玲 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比喻是文学写作中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根据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和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比喻是以一事物描绘另一事物,因为两事物之间存在某种相似之处。总体而言,比喻可分为明喻和暗喻。使用比喻能够使作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学翻译中形象转换基本方式的理论依据
文学翻译中形象转换基本方式的理论依据
收藏 引用
作者: 肖志艳 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文学是一种用语言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文学离不开形象。所谓形象,本文所指的乃是阅读在读者脑海中所产生的影像或意向。汉英两大文化的共同点和巨大的差异性导致了这两门语言在形象和意义上出现了复杂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形象转换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考试周刊 2009年 第15期 85-86页
作者: 韩慧 襄樊学院外国语学院
习语是一个民族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其固有的文化特性使得其在翻译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抗译性。为此,译者在应用形象转换方式做习语翻译时,既要做到忠实地表达原习语的意义,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