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06 篇 期刊文献
  • 397 篇 专利
  • 64 篇 学位论文
  • 57 篇 会议
  • 14 篇 成果
  • 2 件 标准

馆藏范围

  • 1,34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61 篇 工学
    • 146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27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07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48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38 篇 生物工程
    • 3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5 篇 水利工程
    • 12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8 篇 林业工程
    • 7 篇 农业工程
    • 4 篇 冶金工程
  • 314 篇 医学
    • 237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24 篇 中西医结合
    • 3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8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5 篇 临床医学
    • 12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6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34 篇 农学
    • 58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38 篇 兽医学
    • 27 篇 畜牧学
    • 9 篇 作物学
  • 83 篇 理学
    • 33 篇 化学
    • 23 篇 生态学
    • 17 篇 生物学
    • 7 篇 大气科学
  • 26 篇 经济学
    • 24 篇 应用经济学
  • 17 篇 管理学
    • 9 篇 公共管理
    • 5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主题

  • 943 篇 微生物法
  • 53 篇 药代动力学
  • 43 篇 叶酸
  • 42 篇 丙烯酰胺
  • 36 篇 高效液相色谱法
  • 34 篇 血药浓度
  • 31 篇 生物素
  • 30 篇 生物利用度
  • 27 篇 化学法
  • 26 篇 药动学
  • 26 篇 药物动力学
  • 23 篇 生物等效性
  • 19 篇 维生素b12
  • 19 篇 聚丙烯酰胺
  • 19 篇 测定
  • 18 篇 泛酸
  • 17 篇 不确定度
  • 17 篇 抗生素
  • 16 篇 生产工艺
  • 15 篇 废水处理

机构

  • 26 篇 江南大学
  • 17 篇 浙江工业大学
  • 16 篇 河南医科大学
  • 12 篇 中山医科大学
  • 10 篇 北京中检葆泰生物...
  • 9 篇 清华大学
  • 9 篇 温州医学院
  • 9 篇 华南理工大学
  • 9 篇 浙江大学
  • 9 篇 云南大学
  • 9 篇 江苏理工学院
  • 8 篇 大连理工大学
  • 8 篇 太原理工大学
  • 8 篇 江苏南天农科化工...
  • 8 篇 郑州大学
  • 8 篇 河南大学
  • 7 篇 安徽农业大学
  • 7 篇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7 篇 东北农业大学
  • 6 篇 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4 篇 印霞棐
  • 14 篇 梁国斌
  • 12 篇 马统勋
  • 12 篇 郑裕国
  • 11 篇 赵香兰
  • 11 篇 方芳
  • 10 篇 卜庆婧
  • 10 篇 刘佳明
  • 10 篇 常惠联
  • 10 篇 陈坚
  • 10 篇 林伟
  • 10 篇 高天垒
  • 10 篇 刘龙飞
  • 9 篇 顾稀平
  • 9 篇 王淼
  • 9 篇 沈瑞华
  • 9 篇 沈寅初
  • 8 篇 杨涛
  • 8 篇 赵文杰
  • 8 篇 黄民

语言

  • 1,338 篇 中文
  • 2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微生物法"
134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微生物法生产丙烯酰胺的研究(Ⅱ)——腈水合酶催化反应动力学与失活动力学
收藏 引用
生物工程学报 2002年 第2期18卷 225-230页
作者: 陈跖 孙旭东 史悦 沈忠耀 赵建勋 孙小颖 清华大学化工系生物化工研究所 北京100084 山东胜利石油管理局 东营257019
在以丙烯腈为原料 ,微生物转化生产丙烯酰胺的过程中 ,酶催化反应是过程的关键。为了了解酶催化的动力学 ,本研究以自由细胞的酶为催化剂 ,进行了腈水合酶的反应动力学和失活动力学的研究。首先研究了菌体浓度、温度、pH值、丙烯腈浓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生物法生产丙烯酰胺的研究(Ⅰ)——腈水合酶产生菌株的培养和高活力的表达
收藏 引用
生物工程学报 2002年 第1期18卷 55-58页
作者: 陈跖 孙旭东 史悦 沈忠耀 赵建勋 孙小颖 清华大学化工系生物化工研究所 北京100094 山东胜利石油管理局 东营257019
研究了丙烯酰胺生产菌株的培养条件。通过对培养过程pH值调控、培养基补料以及诱导剂加入量的研究 ,使发酵液的腈水合酶的活力达到了 6 5 6 7u mL菌液。这一酶活是国内外所见报道中最高的。进一步进行了丙烯腈的酶催化水合实验 ,产物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生物法还原氯代苯乙酮制备手性醇
收藏 引用
微生物学报 2003年 第4期43卷 523-526页
作者: 欧志敏 吴坚平 杨立荣 岑沛霖 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杭州310027
Four strains of microorganisms which have activity of chloroacetophenone reduction were screened, in which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B5 showed the highest activity and good stereoselectivity. This strains showed differ...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生物法检测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对比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9年 第1期34卷 63-64,I0001,I0002页
作者: 李延华 王伟军 张兰威 马微 陈丽安 通化师范学院制药与食品科学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对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三种微生物检测进行比较,确定三种方对牛乳中常见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限、检测时间、检测成本、操作难易程度等关键参数,同时指出国标TTC在检测限方面,AOAC认证的BSDA在操作难易程度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生物法生产丙烯酰胺的生物催化剂——腈水合酶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化工学报 2001年 第10期52卷 847-852页
作者: 刘铭 焦鹏 曹竹安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生物化工研究所 北京100084
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微生物法生产丙烯酰胺的生物催化剂腈水合酶的结构、催化机理、光活性、热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腈水合酶的活性部位含有螯合的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 ;结合金属离子的活性中心在腈水合酶的催化反应中起着重要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生物法针对毒性位点降解黄曲霉毒素B_(1)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食品与机械 2023年 第3期39卷 226-232页
作者: 连胜青 钱鑫 刘楚岑 李良怡 孙长坡 周文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南长沙410004 稻米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长沙410004 湖南省特医食品加工重点实验室 湖南长沙410004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 北京102209
文章主要探究了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毒性位点及毒性机理,并对比了微生物法破坏AFB_(1)毒性位点从而降解AFB_(1)的优势。重点综述了微生物法中的脱毒酶对AFB_(1)的降解机制。同时,对脱毒酶联合其他方的复合应用进行展望。
来源: 评论
微生物法检测乳中抗生素残留及假阳性产生的原因
收藏 引用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5年 第8期31卷 93-96页
作者: 李延华 张兰威 王伟君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介绍了乳中抗生素残留检测的常用微生物法氯化三苯四氮唑、纸片、活性试验、试剂盒方,并从乳本身因素、外来因素2个角度分析实际检测过程中引起假阳性结果的原因,为乳中抗生素检测提供理论参考。
来源: 评论
微生物法分析天然抗氧化剂性能
收藏 引用
分析试验室 2003年 第5期22卷 63-66页
作者: 黎勇坤 李聪 古昆 陈远腾 尹家元 云南大学化学系 昆明650091
建立了微生物抑菌活性纸片试验,对葛根黄酮、诃子提取物、丹皮酚、竹叶黄酮等4种天然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竹叶黄酮、诃子、葛根具有较强的抗单线态氧能力,而丹皮酚抗单线态氧的能力较差。在不同的氧化还原微环境下,天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生物法生产对苯二甲酸进展
收藏 引用
工业微生物 2006年 第2期36卷 52-56页
作者: 徐亚蓉 郑裕国 沈寅初 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 杭州310014
对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TPA)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工业化学品,广泛应用于聚酯、纤维、涂料、粘合剂和薄膜等行业的生产,目前主要采用对二甲苯的化学氧化进行生产。本文综述了微生物法生产TPA的方和国内外的生产现状以及研究进展。
来源: 评论
微生物法对煤进行改性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煤炭转化 2002年 第1期25卷 23-27页
作者: 郝明芳 卢建军 李凡 朱素渝 谢克昌 一碳化学与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科学与技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硕士生030024
介绍了几种对硬煤和褐煤进行微生物改性的方、测试手段、改性效果和改性效果好的菌种,以及当前比较先进的菌种分离技术.通过微生物法对硬煤和褐煤进行改性,煤的溶解性有了一定的提高,其中有些方用于降解煤样.可以分离出芳香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