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08 篇 期刊文献
  • 10 篇 学位论文
  • 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2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0 篇 文学
    • 5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42 篇 哲学
    • 42 篇 哲学
  • 10 篇 艺术学
    • 5 篇 美术学
    • 2 篇 艺术学理论
    • 2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7 篇 教育学
    • 5 篇 教育学
    • 2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4 篇 法学
    • 4 篇 社会学
  • 3 篇 历史学
    • 2 篇 考古学
    • 2 篇 中国史
  • 2 篇 管理学
    • 2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工学
    • 1 篇 林业工程

主题

  • 127 篇 心物关系
  • 11 篇 《文心雕龙》
  • 8 篇 王阳明
  • 7 篇 刘勰
  • 5 篇 二元论
  • 4 篇
  • 4 篇 心物交融
  • 4 篇 王夫之
  • 4 篇 比兴
  • 3 篇 《诗品》
  • 3 篇 哲学
  • 3 篇
  • 3 篇 良知
  • 3 篇 中国诗学
  • 3 篇 斯宾诺莎
  • 3 篇 心与物
  • 3 篇
  • 3 篇 外物
  • 3 篇 心学
  • 2 篇 物感

机构

  • 5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4 篇 北京大学
  • 3 篇 复旦大学
  • 3 篇 延边大学
  • 3 篇 武汉大学
  • 3 篇 南开大学
  • 3 篇 中山大学
  • 2 篇 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 2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2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2 篇 香港城市大学
  • 2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2 篇 南京大学
  • 2 篇 湛江师范学院
  • 2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2 篇 山东大学
  • 2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2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2 篇 浙江大学
  • 2 篇 扬州大学

作者

  • 5 篇 马立鞭
  • 3 篇 张少康
  • 3 篇 陈迪泳
  • 2 篇 yang hao
  • 2 篇 毛正天
  • 2 篇 张万民
  • 2 篇 杨昊
  • 2 篇 樊露露
  • 2 篇 邬焜
  • 2 篇 杨国荣
  • 2 篇 wu kun
  • 2 篇 泓峻
  • 2 篇 刘良华
  • 1 篇 宋少华
  • 1 篇 陈岚
  • 1 篇 wang nai-bing
  • 1 篇 王文娟
  • 1 篇 曾旭彤
  • 1 篇 赵帅锋
  • 1 篇 乔根锁

语言

  • 12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心物关系"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心物关系与教育改革
收藏 引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 第3期48卷 88-97页
作者: 刘良华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教育变革总是伴随认识论或知识论的转型。认识论的基本分歧是心物二元论以及由此派生的先验论与经验论之争。认识论的分歧在中国教育哲学领域主要呈现为心学与理学之争,而西方教育哲学领域主要呈现为经验论与先验论之争或建构主义与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物关系解析中的曲折——徐复观、钱钟书、郭绍虞、王元化论《文赋》
收藏 引用
人文杂志 2010年 第6期 85-90页
作者: 王守雪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在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史上,《文赋》具有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它涉及到中国文论的根本观念——心物关系问题。近世徐复观、钱钟书、郭绍虞、王元化等学者,皆对此一问题极为重视,分别进行解析。然而在他们的解析中,显出中国文论核心观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物关系抑或人的存在?——基于美学角度论王阳明“岩中花树”回答的核心问题
收藏 引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 第4期63卷 428-432页
作者: 王进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人的存在问题而不是心物关系问题,构成王阳明"岩中花树"问答的核心问题。人的存在先于心物关系,它是"关系"得以建立的前提和条件;心物关系问题的实质是意识与存在的问题,王阳明在回答中则将之转换为人的存在问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物关系中的生命意识——《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
收藏 引用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1期45卷 123-129页
作者: 陈迪泳 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广东湛江524048
《文心雕龙》和《诗品》不约而同地描绘了文学活动中心对物的勃发过程:萌动于咏情、发展于尚气和重兴、旨归于爱秀,心物关系理论蕴含刘勰和钟嵘共同的生命意识——感物的社会责任。刘勰在回归自然、回归儒家和道家的回归意识驱使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唯理论哲学在心物关系问题上的思想发展
收藏 引用
求是学刊 2005年 第4期32卷 35-40页
作者: 赵林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湖北武汉430072
自笛卡尔以来,心物关系就成为唯理论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关涉到二元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本体论立场,而且与唯理论的认识论原则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梳理笛卡尔、马勒伯朗士、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人在该问题上的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心雕龙·知音》之心物关系刍议
收藏 引用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年 第7期 159-160页
作者: 刘小玲 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
心物关系,即指文学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它贯穿于《文心雕龙》的创作论、鉴赏论、文体论和文道论。本文将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借用"心理距离"说的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心物关系作一次全新的的阐释。
来源: 评论
有无与善恶 ——从心物关系看阳明四句教
有无与善恶 ——从心物关系看阳明四句教
收藏 引用
作者: 赵帅锋 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阳明四句教自提出不久,即有天泉之争。争论的主角——钱德洪和王畿,不仅是阳明高足,同时也是阳明亲炙弟子,二人对四句教所产生的“四有”、“四无”的不同理解,虽经阳明“天泉证道”,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弥合他们之间争论,并最终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王阳明心物关系论探析
王阳明心物关系论探析
收藏 引用
作者: 王明华 西藏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阳明早年立圣人之志,格物失败后对“朱子格物论”始有疑难,直至在龙场危难困境中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方才解开之前种种通“志”之疑惑。龙场所悟之道的凝练便是“心即理”。“心即理”是统贯阳明心学之基,其将世间万物统摄于人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物关系问题的解决: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
收藏 引用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5期19卷 52-58页
作者: 刘丽霞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上海200433
西方哲学史上,自笛卡尔至胡塞尔的认识论范式内,对主观意识如何认识外物的认识论难题,有四种不同的解决方式:实在论、内在观念论、先验观念论以及先验现象学。胡塞尔1906年首次提出了认识批判,它来自康德但又在其先验现象学框架内对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物关系中的生命意识--《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
心物关系中的生命意识--《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
收藏 引用
“文艺学新问题与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
作者: 陈迪泳 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文心雕龙》和《诗品》不约而同地描绘文学活动中心对物的勃发过程:萌动于咏情、发展于尚气和重兴、旨归于爱秀,心物关系理论蕴含刘勰和钟嵘共同的生命意识——感物的社会责任。刘勰在回归自然、回归儒家和道家的回归意识的驱使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