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目的 1.1.引进、修订儿童心理行为障碍偏见量表(Biases Toward Children With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Scale,BTCWPABDS),并评价其信效度。 1.2.描述广州市部分人群对心理行为障碍儿童所持有的偏见态...
详细信息
1.研究目的 1.1.引进、修订儿童心理行为障碍偏见量表(Biases Toward Children With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Scale,BTCWPABDS),并评价其信效度。 1.2.描述广州市部分人群对心理行为障碍儿童所持有的偏见态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偏见的策略。 2.研究方法 2.1.采用Brislin的翻译模式,翻译形成儿童心理行为障碍偏见量表中文版,应用中文版BTCWPABDS对415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评估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2.2.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1162名医护人员、教师、护理学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及社区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心理行为障碍偏见量表中文版、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 3.研究结果 3.1.修订后中文版儿童心理行为障碍偏见量表包含20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 sα系数为0.83,量表总的重测信度为0.76(P<0.01)。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两个因子,条目的因子负荷为0.26~0.66(P<0.05),两个因子的组合信度分别为0.81、0.66;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2因素模型拟合良好:NFI=0.84, IFI=0.93,TLI=0.90,CFI=0.93,χ2/df=1.67,RMSEA=0.048,均符合测量学要求。 3.2.研究对象的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量表平均得分为(16.14±2.40)分,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0.7%。 3.3.研究对象的儿童心理行为障碍偏见量表中文版总均分为(3.27±0.58)分,0.5%的人群对心理行为障碍儿童“有很大偏见”,23.2%的人群“有部分偏见”,74.9%的人群“只有很小的偏见”,1.4%的人群表示“完全没有偏见”。 3.4影响人们对心理行为障碍儿童偏见态度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精神心理卫生知识。 4.研究结论 4.1.中文版儿童心理行为障碍偏见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测评不同人群对心理行为障碍儿童的偏见态度的评估工具。 4.2.研究对象对心理行为障碍儿童持不同程度的偏见。人们对心理行为障碍儿童的异常行为和疾病归因持消极态度,但对其疾病的预后及治疗效果持乐观态度。 4.3.研究对象的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较高。 4.4.研究对象为女性,精神心理卫生知识越丰富,对心理行为障碍儿童的偏见越小;研究对象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对心理行为障碍儿童的偏见越大。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