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儿童预防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改编指南(2024版)》是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肿瘤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上海一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于2023年8月共同发起。采用ADAPTE方法对国际近2年及国内所有肿瘤儿童预防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指南进行全面检索、评价、遴选和整合,遵循现有指南改编理论框架,同时增加中国证据,制定出基于高质量国际指南的针对中国肿瘤儿童预防CINV的改编指南。本指南最终形成了与预防急性期和延迟期CINV相关的8个临床问题和46条推荐意见,以规范我国肿瘤儿童预防CINV临床诊疗决策。
目的筛查择期开颅肿瘤术后患者发生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基于该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2023年9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择期开颅肿瘤术...
详细信息
目的筛查择期开颅肿瘤术后患者发生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基于该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2023年9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择期开颅肿瘤术的2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ONV分为PONV组和非PONV组,采用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危险因素,构建PONV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该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校准曲线以及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性别、慢性胃炎史、脑血管疾病史、术后疼痛、手术时间、ASA分级均是择期开颅肿瘤术患者发生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这6项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81(95%CI:0.821~0.942,P<0.001),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较好,且Nomogram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稳定性。结论性别、慢性胃炎史、脑血管疾病史、术后疼痛、手术时间、ASA分级是择期开颅手术患者易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Nomogram模型可直观、简便地为择期开颅肿瘤术后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术后PONV风险预测。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