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 篇 学位论文
  • 3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 篇 教育学
    • 7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8 篇 情境公开性
  • 2 篇 道德经历
  • 2 篇 亲社会行为
  • 2 篇 道德心理许可效应
  • 2 篇 道德行为
  • 2 篇 建议采纳
  • 2 篇 不道德行为
  • 1 篇 期望印象
  • 1 篇 自我标签
  • 1 篇 社会规范
  • 1 篇 主观社会阶层
  • 1 篇 印象管理动机
  • 1 篇 亲环境行为
  • 1 篇 道德自我知觉
  • 1 篇 印象管理
  • 1 篇 敬畏情绪
  • 1 篇 自我信号
  • 1 篇 欺骗
  • 1 篇 道德一致性效应
  • 1 篇 道德许可效应

机构

  • 3 篇 山东师范大学
  • 1 篇 西南大学
  • 1 篇 宁波大学
  • 1 篇 福州大学
  • 1 篇 山东政法学院
  • 1 篇 山东省枣庄市特殊...
  • 1 篇 济南大学
  • 1 篇 山西大学
  • 1 篇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

作者

  • 2 篇 魏巍
  • 2 篇 胡卫红
  • 1 篇 wu wenxin
  • 1 篇 wang jing
  • 1 篇 漆丹
  • 1 篇 白丽英
  • 1 篇 樊沛君
  • 1 篇 邓仁锋
  • 1 篇 deng renfeng
  • 1 篇 hu weihong
  • 1 篇 bai liying
  • 1 篇 李方
  • 1 篇 du xiulian
  • 1 篇 li fang
  • 1 篇 zhao min
  • 1 篇 吴文昕
  • 1 篇 杜秀芳
  • 1 篇 du xiufang
  • 1 篇 杜秀莲
  • 1 篇 杨怡娜

语言

  • 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情境公开性"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情境公开性的调节作用
收藏 引用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年 第2期13卷 74-81页
作者: 赵敏 吴文昕 邓仁锋 白丽英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 福州350108
为探讨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情境公开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设计了2(道德自我知觉:道德启动组/不道德启动组)×2(情境公开性:匿名/公开)的被试间实验,通过回忆范式操纵被试的道德自我知觉,并使用独裁者博弈测量其亲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情境公开性与印象管理动机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心理科学 2022年 第5期45卷 1198-1205页
作者: 杜秀芳 胡卫红 王静 李方 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济南250024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信阳464300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济南250358
实验1和实验2分别探讨在公开与匿名条件下期望印象和印象标签对建议采纳的影响。结果表明:(1)期望印象会影响建议采纳,在公开情境中,当个体期望形成温暖的印象时,会更多采纳建议;当个体期望形成能力印象时,建议采纳程度更低。(2)印象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情境公开性对大学生道德心理许可效应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特殊教育 2021年 第7期 82-88页
作者: 杜秀莲 魏巍 山东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 济南250014 山东省枣庄市特殊教育学校 枣庄277142
个体先前的道德经历增加了其后来的不道德行为或者减少了道德行为,这被称为道德心理许可效应。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讨情境公开性对道德心理许可效应的影响。实验1考察了道德经历与情境公开性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情境公开性与印象管理动机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情境公开性与印象管理动机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作者: 胡卫红 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建议采纳在决策领域中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研究热度。近年来关于建议采纳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以往研究侧重于从决策者建议者双方特征,如:认知方式,信心等,或者从任务难度,建议本身等方面探讨影响建议采纳的因素。建议采纳不只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情境公开性对道德心理许可效应的影响
情境公开性对道德心理许可效应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作者: 魏巍 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以往的道德经历对后来的道德行为存在消极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是波动的,即个体以前的道德经历增加了其后的不道德行为;或者个体以前的道德经历减少了其后的道德行为,这两种现象都称为道德心理许可效应。前者是对不道德行为的许可,后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敬畏情绪对中学生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情境公开性和社会规范的作用
敬畏情绪对中学生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情境公开性和社会规范的作用
收藏 引用
作者: 杨怡娜 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我们一直以来都对环境问题持续关注,众所周知,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益于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可以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地球的生态平衡。然而,我们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频繁见诸报端,肆虐的雾霾、沙化的土地以及融化的冰川等无一不在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主观社会阶层与自我信号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主观社会阶层与自我信号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作者: 樊沛君 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行为,包括助人行为、利他行为、分享、安慰、合作、捐助、关心等,对个人自尊提升、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重要作用,因此,亲社会行为一直都是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社会阶层是由个人的物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社会奖惩对欺骗行为的影响
社会奖惩对欺骗行为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作者: 漆丹 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欺骗是指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给予他人错误的信息或隐瞒相关信息的行为。以往大量研究探讨了哪些方式可以减少个体的欺骗行为,其中,奖励和惩罚是影响欺骗行为的一种重要的方式。然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金钱或者代币形式的物质奖励或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