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00 篇 期刊文献
  • 3 篇 会议
  • 2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50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63 篇 教育学
    • 262 篇 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132 篇 文学
    • 13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9 篇 法学
    • 27 篇 社会学
    • 1 篇 民族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6 篇 理学
    • 1 篇 生物学
  • 6 篇 工学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软件工程
  • 5 篇 医学
    • 2 篇 中医学
    • 2 篇 中西医结合
  • 3 篇 哲学
    • 3 篇 哲学
  • 3 篇 历史学
    • 3 篇 中国史
    • 1 篇 考古学
  • 2 篇 管理学
    • 1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505 篇 意动用法
  • 291 篇 使动用法
  • 158 篇 词类活用
  • 71 篇 现代汉语
  • 71 篇 文言文
  • 70 篇 以动用法
  • 69 篇 形容词
  • 63 篇 古代汉语
  • 54 篇 名词活用
  • 44 篇 古汉语
  • 42 篇 名词作状语
  • 41 篇 宾语
  • 33 篇 形容词活用
  • 31 篇 为动用法
  • 31 篇 名词活用为动词
  • 27 篇 通假字
  • 27 篇 实词
  • 26 篇 宾语前置
  • 26 篇 语法现象
  • 23 篇 《古代汉语》

机构

  • 6 篇 中央电大
  • 5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4 篇 陕西中医学院
  • 4 篇 陕西理工学院
  • 2 篇 河北师范大学
  • 2 篇 湖北中医学院
  • 2 篇 浙江舟山普陀中学
  • 2 篇 贵州省铜仁一中
  • 2 篇 浙江师大中文系
  • 2 篇 内蒙古电大
  • 2 篇 东北师范大学
  • 2 篇 内蒙古大学
  • 1 篇 广西武鸣国营东风...
  • 1 篇 广东省潮安县龙湖...
  • 1 篇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
  • 1 篇 湖南新化县工职中...
  • 1 篇 华北油田一中
  • 1 篇 凯里学院
  • 1 篇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
  • 1 篇 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7 篇 方文一
  • 6 篇 朱振家
  • 4 篇 周俊根
  • 4 篇 刘忠华
  • 3 篇 董鸥
  • 3 篇 子朗
  • 3 篇 郭攀
  • 3 篇 杨尚贵
  • 3 篇 姜有荣
  • 2 篇 王聚元
  • 2 篇 吕雪玲
  • 2 篇 张际元
  • 2 篇 杨建生
  • 2 篇 栾锦秀
  • 2 篇 刘九瑞
  • 2 篇 马成岗
  • 2 篇 谢磊
  • 2 篇 阙万松
  • 2 篇 薛恭穆
  • 2 篇 李振国

语言

  • 50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意动用法"
505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排序:
动词的意动用法补议
收藏 引用
语文学习 1983年 第10期 54-56页
作者: 李锡澜
文言语法实词活用中的使动和意动用法历来不列动词的意动用法一项,教材也不作说明,教者学者常感困惑。周慧颖同志曾就这问题做过精辟的论述(见本刊1982年第6期《动词有意动用法吗?》)。最近有人又问到这个问题。除介绍他阅读周同志的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古汉语中“以……为……”句看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收藏 引用
滨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8年 第2期 3-5页
作者: 张亦堂 蔡晓光
自“使动”和“意动”之说建立以来,各家古代汉语著述无不讲到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但对两种用法的适用范围,看法并不一致。即使用法相同的一些例句,甚至同一个例句,有的认为是使动,有的认为是意动。如:“孟尝君客我。”(《战国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医古文教学使动、意动用法辨析
收藏 引用
卫生职业教育 2004年 第2期22卷 126-127页
作者: 陈洪 湛江卫生学校 广东湛江524000
医古文教学中,学生普遍感到难以区别使动句和意动句。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辨析;从活用词意义的性质是属于客观性还是主观性辨析,通过分析句子主、谓、宾之间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借助字面标志加以识别.通过变换句式结构加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名词意动用法另一种被忽视的形式
收藏 引用
语文知识 1994年 第6期 32-34页
作者: 邹高艾 湖南新化县工职中学
高中语文第三册(必修)关于名词的活用中阐述名词意动用法时说:"活用为有‘以……为’的动词。其特点也是必带宾语,这个表意动的名词同宾语并不构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翻译时可按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言文的使动、意动用法七十例
收藏 引用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 1981年 第1期 65-69页
作者: 王立山 科左中旗教育局教研室
文言文当中的使动、意动用法,是古汉语词类活用的一种特殊形式,比较难掌握。为了同志们在学习上的方便,这里收集,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例句七十条,供大家学习、参考(大部分例句是从中学语文统编教材中收集整理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医古文》教材中的若干欠妥注释谈意动用法
收藏 引用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1988年 第1期 50-51页
作者: 马兆熙
在各种版本的医古文教材中,编者对意动用法的举例、注释等,常有欠妥之处。现从教材中略举几则欠妥注释,结合谈一谈意动用法的认识,与同行们切磋商榷。例如: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扁鹊仓公列传》)1978年版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越国以鄙远”看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判断
收藏 引用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C版) 2018年 第3期 40-41页
作者: 董鸥 普陀中学
1“越国以鄙远”的“鄙”是什么用法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中,《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讲述了郑国的烛之武为挽救国家危亡而进行的一场外交斗争。文章的第3段,烛之武先是告诉秦穆公:“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古汉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比较
收藏 引用
语文知识 1997年 第8期 24-25页
作者: 张长江 河南许昌县教师进修学校
我们知道,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古汉语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且不易掌握;尤其是初学者,若不真正理解,就会产生歧义,给学习古代汉语带来障碍。动词、形容词、名词都有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都有意动用法。这些词,或使动或意动,交互用之。基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荀子》与《韩非子》意动用法之比较
收藏 引用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4期31卷 86-90页
作者: 方文一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金华321004
本文从意动用法及其特点两个方面进行比较,阐明《荀子》与《韩非子》的同异,说明在战国末期意动用法也是不算少的。
来源: 评论
古代汉语中“为动用法”与使动、意动用法的区别
收藏 引用
阴山学刊 2004年 第1期17卷 70-73页
作者: 刘忠华 陕西理工学院中文系 陕西汉中723000
古代汉语的“为动”与使动、意动用法有质的不同。为动句是用“主·谓·宾”结构(“S+V+M”)表示了“S+为+M+v”式表示的语文关系的内容,二者是同义句式,可以共时变换;在古代汉语中“主·谓·宾”结构具有多义性;使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