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 篇 哲学
    • 5 篇 哲学
  • 3 篇 法学
    • 3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艺术学理论

主题

  • 8 篇 感性辩证法
  • 3 篇 政治经济学批判
  • 3 篇 历史唯物主义
  • 2 篇 方法论
  • 2 篇 《哲学的贫困》
  • 1 篇 社会平等理想
  • 1 篇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
  • 1 篇 艺术符号学
  • 1 篇 经济学的本质弱点
  • 1 篇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
  • 1 篇 《巴黎手稿》
  • 1 篇 个体力量
  • 1 篇 消极辩证法
  • 1 篇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
  • 1 篇 符号学
  • 1 篇 理性辩证法
  • 1 篇 劳动辩证法
  • 1 篇 否定性辩证法
  • 1 篇 民间场域
  • 1 篇 重新认识

机构

  • 3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1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1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1 篇 上海财经大学
  • 1 篇 复旦大学
  • 1 篇 南开大学

作者

  • 3 篇 王绍梁
  • 1 篇 安静
  • 1 篇 he yun-feng
  • 1 篇 关春华
  • 1 篇 刘建江
  • 1 篇 姬海涛
  • 1 篇 王德峰
  • 1 篇 an jing
  • 1 篇 wang de-feng
  • 1 篇 wang shaoliang
  • 1 篇 liu jianjiang
  • 1 篇 何云峰
  • 1 篇 wang shao-liang

语言

  • 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感性辩证法"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中国现代艺术符号学的发生及其感性辩证法
收藏 引用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23年 第3期37卷 150-157页
作者: 安静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
中国现代艺术符号学与符号学同年诞生,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过程中,汉语“符号学”在注重认知关系的同时,特别强调感性的立场。艺术符号学与普通符号学之间形成“互生”的现象。我国20世纪早期文字符号的根本变革与最能够体现感性立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个体感性力量和“类”力量相互否定过程之描述——感性辩证法的真实内涵探究
收藏 引用
宁夏社会科学 2011年 第5期 130-134页
作者: 关春华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200433
马克思的感性辩证法不是物质辩证法。物质辩证法在本质上是一个认识论范畴,它无法把握人类历史的自我生成过程。感性辩证法实际上是"作为感性存在物"的人自我诞生的内在机制,是对生产关系如何从物质生产运动中产生出来的描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辩证法感性改造与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批判——以《哲学的贫困》为中心的考察
收藏 引用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1期77卷 90-99页
作者: 刘建江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武汉430074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不仅展开了对蒲鲁东的系列辩证法和黑格尔的理性辩证法的双重批判,而且对其进行了感性改造。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在于彻底揭露和批判其形而上学性质。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范畴抽象方法的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辩证法的批判与颠倒——以《巴黎手稿》为文本依据
收藏 引用
财经问题研究 2019年 第9期 12-21页
作者: 王绍梁 何云峰 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劳动辩证法学说给予了最严厉的批判。一是从本体论层面揭示了黑格尔理性辩证法的内在运动机制,即否定性的辩证法表现为“克服意识的对象的八个运动过程”,以“自我意识”为起点和终点,因而黑格尔对于历史运动的描述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方法论的深化重新认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流变
收藏 引用
湖北社会科学 2021年 第11期 5-14页
作者: 王绍梁 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 上海200234
任何思想,其方法论的不同决定了由这一方法论所引导出的理论成果的不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经历了感性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三次方法论的洗礼。这三次洗礼分别为马克思确立了"对抗性""历史性"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哲学的贫困》对于我们时代的意义
收藏 引用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 第6期16卷 5-11页
作者: 王德峰 复旦大学 上海200433
如何正确地理解《资本论》学说的性质,对于应对当代人类状况所呈现的紧迫的现实课题而言,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由于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一书实际上是《资本论》的真正导言,重新研读和阐释此书便成了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在当代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方法论的深化重新认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流变
收藏 引用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2年 第2期39卷 188-189页
作者: 王绍梁 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 上海200234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经历了感性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三次方法论的洗礼。这三次洗礼分別为马克思确立了“对抗性”“历史性”和“生产方式”的分析方法。正是在这三种不同的方法论指导下,“社会主义”才真正完成了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柏拉图辩证法的理论渊源——以《智者篇》为例
收藏 引用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6期21卷 7-9页
作者: 姬海涛 南开大学哲学系 天津300071
柏拉图的辩证法思想是在赫拉克利特的流变说、自然主义的自然本体论的基础上加以苏格拉底的概念学说提升而形成的;是在反对埃利亚学派的消极的辩证法、智者的驳斥术、否定的主观辩证法的过程中创立的。它是一种客观理念的辩证法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