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79 篇 期刊文献
  • 17 册 图书
  • 15 篇 学位论文
  • 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12 篇 电子文献
  • 2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61 篇 哲学
    • 261 篇 哲学
  • 54 篇 文学
    • 49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35 篇 教育学
    • 28 篇 教育学
    • 5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2 篇 体育学
  • 32 篇 法学
    • 24 篇 社会学
    • 5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 篇 政治学
    • 4 篇 民族学
  • 26 篇 历史学
    • 20 篇 中国史
    • 10 篇 考古学
  • 11 篇 管理学
    • 5 篇 工商管理
    • 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经济学
    • 3 篇 应用经济学
  • 3 篇 理学
    • 1 篇 地理学
    • 1 篇 生物学
    • 1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3 篇 工学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兵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医学
    • 3 篇 中西医结合
    • 2 篇 中医学
    • 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3 篇 艺术学
    • 3 篇 美术学
  • 1 篇 军事学
    • 1 篇 军队指挥学

主题

  • 413 篇 慧能
  • 140 篇 禅宗
  • 61 篇 《坛经》
  • 41 篇 神秀
  • 26 篇 弘忍
  • 25 篇 佛教
  • 19 篇 自性
  • 19 篇 神会
  • 18 篇 菩提树
  • 16 篇 坛经
  • 15 篇 禅师
  • 15 篇 禅法
  • 15 篇 佛教教派
  • 15 篇 佛教中国化
  • 14 篇 《六祖坛经》
  • 13 篇 六祖坛经
  • 13 篇 《金刚经》
  • 13 篇 六祖
  • 13 篇 中国佛教
  • 12 篇 禅学

机构

  • 11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0 篇 南京大学
  • 8 篇 韶关学院
  • 7 篇 中山大学
  • 6 篇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
  • 6 篇 山东大学
  • 5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
  • 5 篇 武汉大学
  • 5 篇 浙江大学
  • 4 篇 中国佛教协会
  • 4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3 篇 五邑大学
  • 3 篇 茂名学院
  • 3 篇 吉林大学
  • 3 篇 西北大学
  • 2 篇 台湾辅仁大学
  • 2 篇 西南大学
  • 2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2 篇 兰州大学
  • 2 篇 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8 篇 林有能
  • 7 篇 方立天
  • 5 篇 王学信
  • 5 篇 皮朝纲
  • 3 篇 蔡超
  • 3 篇 李旭
  • 3 篇 耿静波
  • 3 篇 姜文
  • 3 篇 潘永辉
  • 3 篇 李明山
  • 3 篇 董运庭
  • 3 篇 佚名
  • 3 篇 吴信良
  • 2 篇 宣炳三
  • 2 篇 伍先林
  • 2 篇 张岩
  • 2 篇 范敬宜
  • 2 篇 任汝平
  • 2 篇 马德
  • 2 篇 杨曾文

语言

  • 412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慧能"
4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慧能禅学在韩国--以知讷对《坛经》的理解为中心
收藏 引用
世界哲学 2014年 第3期 112-122,161页
作者: 李海涛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在罗末丽初时期,慧能禅学及其后学就开始源源不断地传入到韩国,形成了韩国佛教史上所谓的"九山禅门"。至高丽中期,普照知讷对既有的九山禅学及教学进行融会贯通,最终确立了韩国化禅宗——曹溪宗。从宗名上看,知讷所开创的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慧能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收藏 引用
文史哲 1997年 第2期 31-38页
作者: 田昌五 山东大学历史系 山东济南250100
一唐代佛教主要有四大宗派,即:唯识宗(又称法相宗)、华严宗、天台宗、禅宗。慧能是禅宗第六代祖师,简称六祖。他不识文字,所以不能诵经,但能发挥弹宗旨意,出口成经。现存《六祖坛经》就是他弘扬掸宗时由门人记录下来的不朽之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慧能的佛性思想及其演变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 1996年 第3期 33-37页
作者: 冯巽 中山大学哲学系
佛性是众生成佛的理论根据,属于佛学本体论(Ontology)范畴,它是随着大乘佛教空宗走向极端而产生的一个理论概念,后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佛学理论.在佛教史上,慧能以他超人的智慧建立了独具创新意义的佛性思想。
来源: 评论
慧能得法偈辨析
收藏 引用
中国宗教 2010年 第11期 68-70页
作者: 史继东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禅宗五祖弘忍,令门人作偈呈心,若有悟得佛法大意者,便可付之衣法。神秀作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认为神秀偈“见即未到,虽到门前,尚未得入”。慧能针对神秀偈另作偈语,得到五祖认可,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慧能评传 南宗开山祖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大师系列
1999年
作者: 李天道 魏春艳
来源: 评论
慧能“顿悟”说之评价
收藏 引用
世界宗教研究 1996年 第1期 33-39页
作者: 孔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慧能“顿悟”说之评价孔繁中国佛教史发展到慧能,经历了一场革新,这就是慧能"顿悟"说的提出。虽然在慧能以前就有佛家提出过"顿悟",然而只是到了慧能才对"顿悟"赋予新的内容。一、从慧能的偈说起要了解慧能的"顿悟"说,首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慧能与神秀关系辨析
收藏 引用
广东社会科学 2007年 第5期 147-152页
作者: 林有能 广东省禅文化研究会
一直以来,不少人认为神秀派人追杀慧能,所以南能北秀、南顿北渐是矛盾和对立的。这有失公允。其实,南北、顿渐的分野乃慧能、神秀身后之事,他们之间并无矛盾冲突。慧能是从人对佛性的理解和人的慧根秉赋来分别顿渐、从人的居住地域不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慧能与禅宗  1
收藏 引用
1997年
作者: 胡京国
来源: 评论
慧能大师禅心印 改变的关键在于警觉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心灵觉醒系列3
2003年
作者: 陆锦川
本书根据仿佛居士为解答众多读者的疑惑,而于不同场合、对应不同读者所讲述之数次录音整理编辑而成,包括“仿佛与慧能”、“仿佛示禅心”、“参禅与修道”、“非常与平常”、“成道与证道”五部分。
来源: 评论
慧能与中国文化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大思想家与中国文化丛书
2001年
作者: 董群
本书清晰地展示了慧能禅学的各方面内容,进一步揭示了慧能禅学既受儒、道文化滋养,又秉承释道传统,深得释道精髓,从而独立成宗,完成佛学中国本土化的学术过程。同时,书中也阐述了慧能禅学对后世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