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86 篇 期刊文献
  • 106 篇 学位论文
  • 41 篇 会议
  • 7 篇 专利
  • 2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64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88 篇 工学
    • 302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54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11 篇 矿业工程
    • 8 篇 水利工程
    • 5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5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土木工程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2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1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254 篇 理学
    • 126 篇 地质学
    • 117 篇 地球物理学
    • 7 篇 地理学
    • 3 篇 海洋科学
    • 2 篇 天文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系统科学
  • 6 篇 经济学
    • 6 篇 应用经济学
  • 3 篇 管理学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农学
    • 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635 篇 成因模式
  • 48 篇 矿床模式
  • 33 篇 白云岩
  • 28 篇 金矿床
  • 27 篇 地质特征
  • 23 篇 水文地球化学
  • 23 篇 地球化学
  • 21 篇 鄂尔多斯盆地
  • 19 篇 地球化学特征
  • 17 篇 温泉
  • 16 篇 热储温度
  • 16 篇 地热
  • 13 篇 同位素
  • 12 篇 地热系统
  • 12 篇 水化学
  • 11 篇 白云石化
  • 11 篇 地热资源
  • 10 篇 地下热水
  • 10 篇 水化学特征
  • 9 篇 分布特征

机构

  • 59 篇 中国地质大学
  • 48 篇 成都理工大学
  • 31 篇 中国石油大学
  • 20 篇 吉林大学
  • 19 篇 昆明理工大学
  • 13 篇 西南石油大学
  • 11 篇 南京大学
  • 11 篇 山东科技大学
  • 11 篇 西南交通大学
  • 10 篇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
  • 10 篇 西北大学
  • 9 篇 长安大学
  • 9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9 篇 长江大学
  • 8 篇 东华理工大学
  • 8 篇 北京大学
  • 7 篇 中国矿业大学
  • 7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
  • 6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6 篇 安徽理工大学

作者

  • 6 篇 张云辉
  • 6 篇 罗璐
  • 6 篇 李晓
  • 5 篇 李树同
  • 5 篇 zhang yunhui
  • 5 篇 杨峰田
  • 5 篇 王贵玲
  • 4 篇 liu bo
  • 4 篇 张杰
  • 4 篇 刘波
  • 4 篇 邵军
  • 4 篇 黄珣
  • 4 篇 luo lu
  • 4 篇 王岚
  • 4 篇 wang guiling
  • 4 篇 蔺文静
  • 4 篇 庞忠和
  • 4 篇 段忠丰
  • 4 篇 li xiao
  • 4 篇 du li

语言

  • 64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成因模式"
642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不同类型沉积盆地热演化成因模式探讨
收藏 引用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年 第2期27卷 15-17页
作者: 邱楠生 石油大学
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其地热分布、盆地热演化、热结构和深部岩石圈热状况都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大量资料总结了裂谷盆地、坳陷盆地和前陆盆地的地温演化成因模式。裂谷盆地的地热随地质历史的演化逐渐降低 ,在裂谷拉张阶段具有很高的热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Muglad盆地Sufyan凹陷下白垩统AG组2段沉积特征与成因模式
收藏 引用
岩石学报 2019年 第4期35卷 1213-1224页
作者: 袁圣强 史卜庆 客伟利 袁选俊 於拥军 潘春孚 邹荃 贺金胜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100083 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100034 中油国际尼罗河公司 喀土穆10687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海外业务部 涿州072750
下白垩统AG组2段(后简称AG2段)是苏丹Muglad盆地Sufyan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和最重要的含油层系。本文基于岩石学、测井相、地震相和地震属性研究,对Sufyan凹陷下白垩统AG2段沉积体系进行精细研究,结合其沉积期构造特征、古地貌特征、古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藏谷露高温地热系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
收藏 引用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 第3期41卷 382-392页
作者: 张萌 蔺文静 刘昭 刘志明 胡先才 王贵玲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石家庄050061 西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热地质大队 拉萨850032
通过对西藏谷露高温地热系统的热水进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来研究其成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热水为中偏碱性水,矿化度较高,化学类型主要为 Cl·HCO3-Na 型和HCO3·Cl-Na 型。热水在沿主要控热断裂上升途中与围岩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南京汤泉地下热水补给来源与成因模式
收藏 引用
地质通报 2023年 第11期42卷 2006-2013页
作者: 于丹丹 徐成华 骆祖江 顾问 周玲玲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 江苏南京210041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210098
南京汤泉地区地下热水资源丰富,阐明其补给来源及成因模式,对于地下热水的科学开发意义重大。采用水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热水与浅层冷水水化学组成差异明显,热储温度为63~75℃,循环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四川盆地灯影期沉积特征及槽-台体系成因模式
收藏 引用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 第5期48卷 513-524,590页
作者: 文龙 罗冰 钟原 马奎 严威 张玺华 李勇 彭瀚霖 李堃宇 周红飞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成都610041
以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为研究对象,探讨灯影期沉积格局及槽-台体系成因类型。综合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地震、地球化学等资料对灯影组沉积特征、槽-台体系类型及形成演化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灯影期的槽-台体系分为沉积型和侵蚀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渤南低凸起北斜坡构造脊成因模式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收藏 引用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 第3期48卷 317-325页
作者: 肖锦泉 江涛 付立 朱勇超 刘丹丹 官大勇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300459
以区域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为基础,研究渤南低凸起北斜坡构造脊的成因模式,结合油气成藏要素分析构造脊与油气的内在联系,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渤南低凸起北斜坡区在古近纪早期,由于洼隆效应形成了盆地基底构造脊;之后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国中、新生代盆地铀矿的成矿条件及成因模式探讨
收藏 引用
地质学报 1983年 第3期57卷 283-293页
作者: 陈功 邓金贵 田儒 陈戴生 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
本文根据成矿物质来源,矿床与地层构造、沉积建造、火山活动、盆地发展史等关系,把我国中、新生代盆地铀矿按矿床成因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成岩矿床,沉积改造矿床,后成(热水)矿床。各类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详见表1。本文结合相应实例着重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地质条件及成因模式探讨
收藏 引用
中国地质 2017年 第3期44卷 415-427页
作者: 苏丕波 梁金强 付少英 吕万军 龚跃华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7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 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南海北部陆坡区是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理想场所,资源潜力巨大。文章基于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成果,结合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地质背景,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温压稳定条件、气源形成条件、构造输导条件和沉积储集条件4方面,系统分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北京西山谷积山背斜地热系统成因模式及远景区预测
收藏 引用
地质通报 2019年 第8期38卷 1378-1385页
作者: 柯柏林 林天懿 李文 杨淼 刘庆 刘爱华 赵连海 北京市地热研究院
北京西山隆起区没有天然温泉出露。近年来,在谷积山背斜相继钻井发现了40~49℃的地下热水,但对地热系统成因尚无研究。运用地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热储为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岩溶裂隙水,热水为HCO3-Ca·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震后深切拉槽型泥石流成因模式、暴发特点与防治:以四川九寨沟牙扎沟为例
收藏 引用
现代地质 2021年 第3期35卷 744-752页
作者: 张卢明 杨东 周勇 刘鹏 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610061 四川省冶勘设计集团 四川成都610081
以四川九寨沟地区牙扎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次野外调查及历史资料的统计,详细研究该泥石流的暴发特点、临界雨量及暴发成因,在成因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泥石流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和输沙能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