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抗生素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导致的细菌对抗生素广泛耐药已经成为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医疗机构和医生的不良经济激励、缺乏抗生素合理使用专业知识等原因,成为我国医用抗生素的过度使用的重要原因。我国卫生行政部门也出台了 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来规范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抗生素处方。然而国内外学者发现,除了医疗机构和医生等供方的原因外,大众也存在诸多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行为,比如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主动索要抗生素、自我治疗时使用抗生素、自我使用抗生素预防疾病、无处方购买抗生素、在家中储备抗生素等。尽管供方是我国医用抗生素过度使用的重要角色,但需方的不合理使用行为同样重要,尤其在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整顿供方抗生素过度使用而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对需方抗生素使用行为的研究、教育和管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许多国家开展了面向大众的抗生素合理使用干预行动(campaign),从而提高了大众抗生素合理使用知识,改善了抗生素不合理使用行为。尽管我国已针对供方实施了连续的政策干预,但是目前尚无针对大众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干预行动研究。研究目的第一,通过横断面研究了解大学生抗生素合理使用知识、不合理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抗生素合理使用知识与使用行为以及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在大学生患自限性疾病的情景下,供方(医疗机构和医生)和需方(大学生)对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贡献。第二,以横断面研究结论为依据,以众创(crowdsourcing)、公众参与(publicengagement)和新媒体为主要干预要素,设计针对大学生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干预行动,尝试改善大学生的抗生素合理使用知识和行为。研究方法1.横断面研究采用立意抽样在全国六大地理分区各选取1省份,在每个省份中随机选择1所综合性大学,以调查当日上课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若干个班级对所有上课同学进行调查,直到每个学校的样本量达到1800人以上,最终共抽取大学生调查对象11192人。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调查大学生的抗生素合理使用知识(细菌耐药性意识、一般抗生素合理使用知识以及抗生素药品识别知识)、抗生素使用行为(医院就诊抗生素使用率、患者就医主动索要抗生素、患者自我治疗使用抗生素、自我使用抗生素预防疾病、家中储备抗生素以及药店无处方购买抗生素行为)。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2.干预行动研究本次干预行动以大学生为对象,在全国每个省份选择1-3所综合性大学,最终选取全国50所高校,共计约150万名大学生。干预时间为2016年4月1日至10月30日,为期7个月。干预行动的理论框架由众创、新媒体和公众参与三个主要元素构成。众创是通过大众的智慧来征集创意,被美国国立卫生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NIH)列为医疗卫生方面获取新思路的有效途径。整个干预行动以大学生众创抗生素合理使用健康教育作品为主线,包括征集作品、创作作品、专家评审、网络投票、决赛评选五个环节。在通过众创方式征集抗生素合理使用作品的同时,以健康传播学为指导,创造面向大学生和公众的健康教育场景和机会,传播抗生素合理使用知识,实施抗生素合理使用健康教育。公众参与贯穿于整个众创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吸引大学生参与并扩大干预行动的覆盖面。新媒体是整个众创过程的主要传播渠道。本研究采用了干预行动类型的研究设计,是一种基于真实环境而非试验环境的干预,因此干预效果不能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CONSORT进行报告。借鉴国际上常用的干预行动评估方法,本研究采用Glasgow提出的RE-AIM(Reach,Effectiveness,Adoption,Implementation,Maintenance;覆盖率、效果、采纳、实施、持续性)模型进行报告。该模型是近年国际上公认的用于测量真实环境下公共卫生干预效果的模型。本次评估参考了美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在评估大型政策或干预效果时所采用的干预前后实施两次横断面调查的方式。干预前后评估的样本抽取相同的群(大学),每个群内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大学生样本。抽样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选取样本群(大学):采用立意抽样在全国六大地理分区各选取1个省。在每个抽样的省份中随机选取1所参与干预行动的综合性大学,如果该综合性大学没有医学院,则同时再抽取一所参与干预行动的医学院校。第二阶段选取大学生样本:采用随机整群抽样,以当日上课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若干个上课班级,对上课的所有同学进行调查,直到每个学校的样本量达到1200人以上。考虑到医学生参与干预行动的比例较高,抽取样本量时确保医学生占比为25.0%左右。基线调查和干预后调查采用相同的抽样方法。本次干预行动研究已在世界卫生组织临床注册中心注册,编号为:ChiCTR-IOh-16009480。干预行动分为直接参与与间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