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71 篇 期刊文献
  • 82 篇 学位论文
  • 25 篇 成果
  • 23 篇 专利
  • 17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1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82 篇 工学
    • 262 篇 土木工程
    • 117 篇 建筑学
    • 55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5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水利工程
    • 3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2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2 篇 电气工程
    • 2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2 篇 城乡规划学
    • 2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2 篇 公安技术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软件工程
  • 4 篇 理学
    • 4 篇 地球物理学
  • 2 篇 法学
    • 2 篇 公安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农学
    • 2 篇 园艺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军事学
    • 1 篇 军队指挥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主题

  • 295 篇 抗震设计方法
  • 28 篇 抗震性能
  • 11 篇 基于性能
  • 10 篇 建筑结构
  • 9 篇 基于位移
  • 8 篇 地下结构
  • 7 篇 抗震措施
  • 7 篇 钢结构
  • 7 篇 框架结构
  • 6 篇 静力弹塑性分析
  • 6 篇 振动台试验
  • 6 篇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
  • 6 篇 拟静力试验
  • 5 篇 构造措施
  • 5 篇 加固
  • 5 篇 抗震设计理论
  • 5 篇 性能目标
  • 5 篇 数值模拟
  • 5 篇 地震作用
  • 5 篇 抗震设防目标

机构

  • 18 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15 篇 同济大学
  • 15 篇 青岛理工大学
  • 13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12 篇 东南大学
  • 9 篇 广州大学
  • 7 篇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
  • 6 篇 长安大学
  • 6 篇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
  • 6 篇 清华大学
  • 6 篇 重庆大学
  • 5 篇 北京交通大学
  • 5 篇 兰州交通大学
  • 5 篇 西南交通大学
  • 4 篇 湖南大学
  • 4 篇 大连理工大学
  • 4 篇 石家庄铁道大学
  • 4 篇 北京工业大学
  • 4 篇 现代设计集团上海...
  • 4 篇 中南大学

作者

  • 8 篇 刘文锋
  • 5 篇 杨必峰
  • 4 篇 姚谦峰
  • 4 篇 朱洁静
  • 3 篇 朱祝兵
  • 3 篇 卢智成
  • 3 篇 罗永峰
  • 3 篇 王淑涛
  • 3 篇 王元清
  • 3 篇 刘尊稳
  • 2 篇 陈兴冲
  • 2 篇 张坚
  • 2 篇 周练
  • 2 篇 高康
  • 2 篇 于海丰
  • 2 篇 张永山
  • 2 篇 简斌
  • 2 篇 王希珺
  • 2 篇 谢县
  • 2 篇 黄炜

语言

  • 31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抗震设计方法"
3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方法抗震加固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5年 第5期 078-081页
作者: 任炫知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德阳 618000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地区桥梁工程随之增加,大跨度桥梁工程逐渐开始成为我国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此类型桥梁工程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提升抗震设计效果,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工程使用安全性。鉴于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可恢复功能复合结构体系基于层间位移角谱的抗震设计方法
收藏 引用
建筑结构学报 2024年 第10期45卷 67-77页
作者: 武大洋 赵斌 杨国涛 邢丽丽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山东青岛266520 同济大学结构防灾减灾工程系 上海200092
针对可恢复功能结构的抗震韧性设计,需解决震后功能恢复需求与抗震韧性能力之间的量化问题。为此,以层间位移角为主要设计指标,采用拓展弯剪双梁模型初步建立了可恢复功能复合结构体系基于层间位移角谱的抗震设计方法。在设防和罕遇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能力谱的弯剪复合型金属阻尼器加固既有混凝土框架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
收藏 引用
工程力学 2024年 第7期41卷 78-87页
作者: 郭磊 王静峰 王涛 王翰斓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地震灾害防治应急管理部重点试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安徽合肥230009 安徽省先进钢结构技术与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 安徽合肥230009
随着近年来中国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不断提高,既有混凝土框架难以满足多水准抗震性能标准的要求,采用金属阻尼器加固既有混凝土框架可显著提高其抗震性能,有利于满足现有抗震性能目标,然而目前对于相应的的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刚度和位移带可更换构件RCS混合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收藏 引用
工程力学 2021年 第4期38卷 169-178页
作者: 门进杰 霍文武 兰涛 雷梦珂 史庆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西安71005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55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100021
带可更换构件的RCS混合框架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可恢复功能结构,其抗震设计方法尚不明确。基于其结构受力特性及现行抗震规范中性能水准的划分,提出了正常使用、耗能构件可更换、主框架可修复、生命安全及防止倒塌等5个性能水准,明确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钢木混合墙体抗侧性能试验及钢木混合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收藏 引用
建筑结构学报 2018年 第S2期39卷 191-197页
作者: 李征 王希珺 何敏娟 董文晨 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 上海200092 Department of Civil & Natural Resou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anterburyChristchurch 8041New Zealand
钢木混合结构是一种主要由钢框架、内填轻型木剪力墙和钢木混合楼盖组成的新型结构体系。分别对普通螺栓连接和高强螺栓连接的单榀钢木混合墙体进行了往复加载试验,对比了两种连接下墙体的破坏模式和荷载-位移关系。试验发现,与普通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地铁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差异性规律研究
收藏 引用
土木工程学报 2012年 第12期45卷 170-176页
作者: 陶连金 王文沛 张波 黄俊 刘璐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24
详细介绍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反应位移法、整体式反应位移法、强制反应位移法、张建民地震土压力方法、简化地震土压力方法、反应加速度法、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等地铁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结合以上各种抗震设计方法,计算不同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相对可靠度思想的DDBD抗震设计方法
收藏 引用
工程力学 2015年 第4期32卷 138-144页
作者: 简斌 谢县 廖平平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重庆400045
以我国现行规范设计结构隐含的性态目标的平均可靠度水准为基础,在DDBD方法中建立了相对可靠度理论体系,并提出了具体方法。在该文所提具体方法中,对于任一性态目标,均转化为以多遇地震作为预期地震风险水平进行可靠度计算,且DDBD法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统一倒塌风险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建筑结构学报 2022年 第2期43卷 13-20页
作者: 罗开海 保海娥 左琼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013
为了研制基于一致倒塌风险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法,首先对建筑结构地震倒塌风险表征参数及其控制水准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工程设计与控制中,可采用规范GB 50011—2010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作为倒塌的判别标准,采用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抗震设计方法及塑性铰
收藏 引用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 第6期39卷 1320-1330页
作者: 石若利 罗靓 潘志成 张军 孙志颖 顾淑娴 李其伦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云南昆明650504 南昌航空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江西南昌330063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410000
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和施工便利等优点,满足“建筑工业化”的要求,因而被广泛应用在高层建筑中。基于混凝土的塑性-损伤模型与钢材的弹塑性混合强化模型,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方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STRC)柱的三维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地震波条件下海底管线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石油学报 2005年 第2期26卷 115-118,121页
作者: 孙政策 段梦兰 张文 贾旭 粟京 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上海200433 中国海洋石油研究中心 北京100027
目前工程设计中使用的海底管线抗震设计方法给出的地震应力值偏大,计算结果与管线结构参数和埋设深度等几乎没有关系。理论分析及海底管线的实际埋设环境证明,在一般海底管线工程的设计地震条件下,约束海底管线的土壤很容易进入塑性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