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435 篇 期刊文献
  • 191 篇 学位论文
  • 31 篇 会议
  • 9 篇 专利

馆藏范围

  • 1,66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63 篇 文学
    • 75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1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4 篇 新闻传播学
  • 456 篇 教育学
    • 454 篇 教育学
    • 2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71 篇 法学
    • 129 篇 社会学
    • 46 篇 民族学
    • 1 篇 政治学
  • 26 篇 医学
    • 2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 篇 中医学
    • 1 篇 中西医结合
  • 26 篇 管理学
    • 23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工商管理
  • 22 篇 工学
    • 7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电气工程
    • 1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18 篇 历史学
    • 12 篇 中国史
    • 8 篇 考古学
  • 14 篇 理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1 篇 哲学
    • 11 篇 哲学
  • 4 篇 艺术学
    • 2 篇 美术学
    • 2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1,657 篇 指示代词
  • 238 篇 人称代词
  • 176 篇 疑问代词
  • 111 篇 现代汉语
  • 77 篇 结构助词
  • 70 篇 形容词
  • 51 篇 用法
  • 47 篇 语气词
  • 46 篇 第三人称代词
  • 45 篇 古代汉语
  • 42 篇 主语
  • 40 篇 语法功能
  • 38 篇 判断词
  • 37 篇 宾语
  • 32 篇 数字用法
  • 32 篇 惯用语
  • 32 篇 不定代词
  • 32 篇 科技论文
  • 31 篇 that
  • 31 篇 物主代词

机构

  • 27 篇 山西大学
  • 20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18 篇 山西师范大学
  • 16 篇 湖南师范大学
  • 15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3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12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11 篇 南京大学
  • 11 篇 东北师范大学
  • 10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10 篇 北京大学
  • 10 篇 南昌大学
  • 9 篇 暨南大学
  • 9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9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
  • 8 篇 四川大学
  • 8 篇 武汉大学
  • 7 篇 西南大学
  • 7 篇 延边大学
  • 7 篇 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7 篇 石毓智
  • 6 篇 姜经志
  • 5 篇 应学凤
  • 5 篇 蒋华
  • 5 篇 李勤
  • 5 篇 田宇贺
  • 5 篇 黎路遐
  • 5 篇 史秀菊
  • 4 篇 张远
  • 4 篇 陈明洁
  • 4 篇 刘希乐
  • 4 篇 菲儿
  • 3 篇 林序达
  • 3 篇 曹炜
  • 3 篇 周绪全
  • 3 篇 汪化云
  • 3 篇 朱振家
  • 3 篇 李爱华
  • 3 篇 高安柱
  • 3 篇 许之衡

语言

  • 1,648 篇 中文
  • 10 篇 日文
  • 8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指示代词"
1666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排序:
浙江海盐沈荡话指示代词的功能不对称性
收藏 引用
方言 2012年 第2期34卷 155-161页
作者: 张薇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海盐沈荡话的指示代词是"双层二分",其近指代词和远指代词指示域和指示功能上均发生虚化,但虚化程度存在差别。其标记模式与普通话指示代词的差异体现了不同的认知模式。
来源: 评论
不同启发方式影响儿童理解、运用指示代词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2年 第1期8卷 59-64页
作者: 马杰颖 华南师大心理学系
一、引言指示代词“这”、“那”、“这边”、“那边”等的指称对象具有相对不固定性,对它们的理解、运用要随语言环境的变化而转变。儿童对指示代词的理解、运用常出现指称对象固定化的错误,常以自己为参照而未能从说话者角度来理解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诗经》中指示代词“其”指示程度的意义和作用
收藏 引用
语文研究 2003年 第1期 38-42页
作者: 邓昌荣 韶关学院中文系 广东韶关512005
关于古代汉语用于形容词前的“其”的词性、意义和作用 ,语法学界历来众说纷纭。作者从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对“其”的训释中得到启示 ,对《诗经》中“静女其姝”类句子里的“其”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 ,并联系先秦及后代的同类语言现象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江西境内赣方言指示代词的近指和远指
收藏 引用
中国语文 2003年 第6期 496-504页
作者: 陈敏燕 孙宜志 陈昌仪 南昌大学宣传部 330047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南昌大学文学院 330047
江西境内赣方言指示代词可分为二分、多分、近指远指不分3种类型。指示代词较有特色的别义手段有3种:变读、音长音强、"A的A"式或"AA"式。近指区别性语素的组合有9类27种,远指区别性语素的组合有15类35种。近指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陕西凤翔方言指示代词“个”的读音、功能和来源
收藏 引用
方言 2023年 第1期45卷 20-27页
作者: 张永哲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西安
陕西凤翔方言指示代词“个_(1)”[k_(E)■]“个_(2)”[ku_(E)■]分别表示近指和远指。本文从指代、句法两方面描写“个”的功能,并与周边方言比较,探讨其读音与来源。“个_(1)”[k_(E)■]“个_(2)”[ku_(E)■]分别由“这个_(1)”“兀个_...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汉语方言指示代词三分现象初探
收藏 引用
语言研究 2002年 第2期22卷 8-14页
作者: 汪化云 黄冈师范学院中文系 湖北省黄冈市438000
汉语方言指示代词“三分”现象中的“第三个指示代词”,有的是远指代词在使用中的特殊变化形式,并不是另一个指示代词;有的是定指词,与近指、远指代词不在同一个平面;有的可能是共同语远指代词在方言中的叠置,从历时的角度看,这是一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丹阳陵口方言的指示代词“辣”
收藏 引用
语言科学 2014年 第4期13卷 414-422页
作者: 周国鹃 苏州大学文学院 江苏苏州215123
丹阳陵口话中除了有表示近指、远指的"隔"、"过"以外,还有一个指代词"辣"可以表示远指,且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很高。文章在对"辣"进行详尽描写的基础上发现,"辣"主要用于虚指,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湖北黄梅话的指示代词
收藏 引用
方言 2002年 第4期24卷 322-330页
作者: 卢烈红 武汉大学中文系 武汉430072
黄梅话的指示代词很有特色,呈现典型的三分局面。本文对黄梅话的指示代词进行详细描写。
来源: 评论
常德沧山话的指示代词“兀”
收藏 引用
汉语学报 2017年 第2期 51-56页
作者: 徐前师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省汉语方言与文化科技融合研究基地 411201
"兀"是见于宋元文献的指示代词。山西、陕西等省多地方言里,"兀"主要表远指,湖南双峰话"兀"也表远指,常德沧山话"兀"主要表近指。沧山话里"兀"因用法和语义的不同而发生变读。沧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布依语指示代词的弱化用法和语法功能上的特点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 1994年 第2期14卷 132-142页
作者: 曹广衢 贵州民族学院民语系
望谟县布依语的指示代词,近指用ne31、远指用te24,分别跟汉语的“这”和“那”相当。 本文分析ne31和te24这两个指示代词的一些弱化用法和语法功能上的特点,引用的布依语例句都是从布依文课本和布依语专著中摘录下来的。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