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34 篇 期刊文献
  • 21 篇 学位论文
  • 7 篇 报纸
  • 4 篇 会议
  • 2 篇 科技报告

馆藏范围

  • 1,16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093 篇 法学
    • 944 篇 政治学
    • 339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1 篇 社会学
    • 16 篇 法学
    • 9 篇 民族学
    • 1 篇 公安学
  • 77 篇 管理学
    • 46 篇 公共管理
    • 16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5 篇 工商管理
    • 7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40 篇 经济学
    • 27 篇 应用经济学
    • 13 篇 理论经济学
  • 35 篇 教育学
    • 32 篇 教育学
    • 2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20 篇 文学
    • 20 篇 新闻传播学
  • 12 篇 历史学
    • 7 篇 中国史
    • 4 篇 世界史
    • 1 篇 考古学
  • 9 篇 哲学
    • 9 篇 哲学
  • 4 篇 工学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矿业工程
    • 1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3 篇 军事学
    • 3 篇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
  • 3 篇 艺术学
    • 2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 篇 医学

主题

  • 1,168 篇 政治协商制度
  • 372 篇 多党合作
  • 350 篇 中国共产党领导
  • 265 篇 多党合作制度
  • 222 篇 民主党派
  • 198 篇 中国共产党
  • 151 篇 人民政协
  • 139 篇 中国
  • 114 篇 政党制度
  • 112 篇 基本政治制度
  • 94 篇 参政议政
  • 86 篇 参政党
  • 82 篇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77 篇 民主监督
  • 77 篇 统一战线
  • 65 篇 政治制度
  • 57 篇 中共中央
  • 55 篇 民主政治
  • 46 篇 政协工作
  • 45 篇 三个代表

机构

  • 12 篇 武汉大学
  • 8 篇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
  • 7 篇 人民日报
  • 7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7 篇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
  • 6 篇 复旦大学
  • 6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6 篇 农工党中央
  • 6 篇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
  • 6 篇 北京社会主义学院
  • 5 篇 全国政协
  • 5 篇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
  • 5 篇 全国人大常委会
  • 5 篇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
  • 5 篇 中共中央党校
  • 4 篇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
  • 4 篇 《中国政协》
  • 4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4 篇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
  • 4 篇 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9 篇 贾庆林
  • 6 篇 何鲁丽
  • 5 篇 蒋正华
  • 5 篇 佟一
  • 5 篇 许嘉璐
  • 5 篇 杨雪燕
  • 4 篇 胡锦涛
  • 4 篇 蔡永飞
  • 4 篇 廖继红
  • 4 篇 楚庄
  • 4 篇 梁丽萍
  • 4 篇 尤俊意
  • 4 篇 朱永新
  • 4 篇 周铁农
  • 4 篇 殷啸虎
  • 3 篇 陈瑞清
  • 3 篇 张梅颖
  • 3 篇 俞可平
  • 3 篇 王学荣
  • 3 篇 刘延东

语言

  • 1,16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政治协商制度"
116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政治协商制度法治化的路径分析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 2011年 第2期 108-117页
作者: 殷啸虎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上海200020
政治协商制度法治化是政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政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最终结果。政治协商制度法治化的根本目的,是保障政协依法履行职能。那些认为政治协商制度不能"法治化"的观点,实际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政治协商制度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收藏 引用
政治学研究 2007年 第2期 8-11页
作者: 梁丽萍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制度安排与理论建构方面,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多重契合性。但是,政治协商制度从其在宪法中所处的地位来看,这一制度的组织结构及其相应功能还存在着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就必须完善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政治协商制度与现代政治文明
收藏 引用
政治与法律 2004年 第5期 26-30页
作者: 殷啸虎 华东政法学院 上海200042
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代中国在长期政治实践中形成的处理政治事务、协调政治关系的一项民主制度设计,它的发展与完善同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并且直接反映了政治文明进步。当代中国的民主本质上是一种协商性民主。在当代中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政治协商制度刍议
收藏 引用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9年 第2期20卷 76-77页
作者: 郭晓飞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它与其他基本制度一起,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认识这一点,有助于完善政治协商制度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来源: 评论
协商民主视角下政治协商制度的价值均衡
收藏 引用
求实 2009年 第11期 56-59页
作者: 李煜兴 东南大学法学院 江苏南京211189
我国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具有天然契合之处。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协商性民主政治的具体机制,也是协商民主的生动体现。政治协商制度在保障公众民主权利的同时构建和谐的民主秩序,在维护社会实质公平的同时实现民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收藏 引用
求是 2009年 第8期 3-6页
作者: 秋石
政党是当代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政治发动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适合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的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历史必然性·伟大独创性·巨大优越性——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收藏 引用
求是 2006年 第13期 13-16页
作者: 刘延东 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团结奋斗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国古典民主政治思想及在政治协商制度中的体现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 2016年 第5期36卷 31-37页
作者: 郭翀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博士生湖北武汉430072
我国古典民主政治经历了萌芽、转承、确定和衰落的历史演变过程。探讨我国"仁"、和而不同、民本思想、宗教文化、法制观念等古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我国古典民主体制的特点,从古典民主政治的历史实践中总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收藏 引用
求是 2009年 第21期 3-10页
作者: 贾庆林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进一步强调了多党合作和人民政协事业在党的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推进多党合作和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来源: 评论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论解读:三种理论的比较
收藏 引用
江苏社会科学 2011年 第5期 107-112页
作者: 朱海英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讲师430072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中国政治协商制度作普适性的理论阐释。比较多党合作制政党理论、协商民主理论和法团主义理论对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解释,可以发现多党合作制实乃中国的宪政结构,在现实的情景变化中没有突破性的发展。协商民主理论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