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15 篇 期刊文献
  • 49 篇 学位论文
  • 4 篇 会议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26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84 篇 文学
    • 9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85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3 篇 新闻传播学
  • 44 篇 法学
    • 26 篇 社会学
    • 12 篇 政治学
    • 1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7 篇 艺术学
    • 16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8 篇 美术学
    • 2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 篇 艺术学理论
  • 20 篇 历史学
    • 17 篇 中国史
    • 5 篇 考古学
    • 2 篇 世界史
  • 10 篇 哲学
    • 10 篇 哲学
  • 10 篇 教育学
    • 9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4 篇 管理学
    • 3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3 篇 工学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软件工程
  • 3 篇 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中医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主题

  • 269 篇 政治隐喻
  • 14 篇 隐喻模式
  • 11 篇 概念隐喻
  • 10 篇 政治话语
  • 8 篇 隐喻
  • 6 篇 意识形态
  • 5 篇 批评隐喻分析
  • 4 篇 隐喻翻译
  • 4 篇 党的二十大报告
  • 4 篇 普京
  • 3 篇 认知语言学
  • 3 篇 话语分析
  • 3 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 3 篇 中国形象
  • 3 篇 功能
  • 3 篇 政治语篇
  • 3 篇 翻译策略
  • 3 篇 历史书写
  • 2 篇 中国共产党
  • 2 篇 对比研究

机构

  • 8 篇 北京外国语大学
  • 7 篇 大连外国语大学
  • 6 篇 西南大学
  • 6 篇 黑龙江大学
  • 5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5 篇 北京大学
  • 5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5 篇 吉林大学
  • 5 篇 湖南文理学院
  • 4 篇 暨南大学
  • 4 篇 吉林师范大学
  • 4 篇 复旦大学
  • 4 篇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
  • 4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4 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4 篇 上海外国语大学
  • 4 篇 西安外国语大学
  • 3 篇 浙江工商大学
  • 3 篇 曲阜师范大学
  • 3 篇 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5 篇 陈勇
  • 4 篇 孙福庆
  • 3 篇 liang na
  • 3 篇 huang qiang
  • 3 篇 chen yong
  • 3 篇 梁娜
  • 2 篇 张岩
  • 2 篇 卢婷婷
  • 2 篇 li weiran
  • 2 篇 曹春春
  • 2 篇 黄秋林
  • 2 篇 吴建伟
  • 2 篇 zhang xin
  • 2 篇 黄蔷
  • 2 篇 sun fu-qing
  • 2 篇 朱磊
  • 2 篇 wu jianwei
  • 2 篇 李美芹
  • 2 篇 李蔚然
  • 2 篇 张昕

语言

  • 267 篇 中文
  • 2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政治隐喻"
26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体认语言学视角下的政治隐喻英译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翻译 2025年 第1期46卷 142-148页
作者: 李瑛 张正敏 西华大学
本文基于体认语言学,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语料,分别从现实、认知、语言三个层面探究政治隐喻英译的特征及策略。研究发现:1)认知层面隐喻英译占比最高(51.61%),方法涉及译出本体、译出喻底、替换隐喻和改成明喻等;其次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认知意象、跨语映射与中国政治隐喻的英译——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例
收藏 引用
外国语文 2025年 第1期41卷 108-121页
作者: 黄蔷 重庆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重庆400050
政治隐喻政治主体通过隐喻思维对政治现实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的重要手段。隐喻翻译是关涉语言与语境、经验与现实、文化与文本、生理与心理,基于“二次相似性”的复杂的认知推理加工和隐喻意象跨语转化过程。在不同映射关系和条件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古典政治隐喻诗意象群的建构与情境式教学设计——基于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课的教学实践探索
收藏 引用
语文学习 2025年 第2期 24-30页
作者: 茹菲 高嘉敏 王刚 林怡昕 黄潇潇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一、问题缘起在中国古典诗学传统中,政治隐喻诗通过意象符号系统构建双重表意空间,形成独特的诗性政治话语。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对早期诗歌“语法”的研究表明经典意象在历时性演进中形成具有文化共识性的符号系统。叶嘉莹也强调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框架与场景--认知语言学视域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政治隐喻研究
收藏 引用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5年 第2期32卷 48-57,111页
作者: 黄蔷 重庆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政治隐喻通过“框架”和“场景”赋予政治议题特定的阐释视角和叙事脚本,参与政治现实的建构和政治认知的塑造,从而推动重大的政治议程。论文从认知语言学维度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隐喻进行全面考察,对其中始源域共鸣值最高的前五种政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智与勇的对决——汉代“二桃杀三士”图像中的政治隐喻
收藏 引用
美术学报 2025年 第1期 62-70页
作者: 侍行 朱浒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汉画“二桃杀三士”最早出现在西汉晚期,应当是受刘向编纂《晏子春秋》的影响,此图文均属政治劝诫性质。刘向用此故事劝诫元、成二帝,免受权臣、外戚干政,以免王权旁落。汉画中晏子与齐景公形象比较固定,晏子是孔子门徒中“智”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政治隐喻和文本矛盾:重读《芭巴拉少校》
收藏 引用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8年 第6期 12-18页
作者: 赵国新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北京100089
萧伯纳的代表作《芭巴拉少校》具有高度政治隐喻性质,它暗中回答了19世纪以来马修·阿诺德等文人和学者热衷于探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未来的英国由谁来统治?安德谢夫家族企业的继承人问题,本质上是未来英国统治阶级的人选问题。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政治隐喻的劝说话语意图探析
收藏 引用
东岳论丛 2010年 第3期31卷 82-84页
作者: 曹春春 周青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山东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济南250101
隐喻一直运用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政治领域的隐喻更具有其独特的文体功能和语用功能。隐喻的各种功能不仅展示了隐喻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更能加深人们对隐语本质的认识。隐喻的运用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和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政治隐喻视域下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本质属性探析
收藏 引用
思想教育研究 2021年 第5期 83-89页
作者: 刘志礼 韩晶晶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大连116024
政治隐喻视域下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以隐晦含蓄的形象姿态悄然登场,并呈现出多重样态:意象隐喻基于容器图式框架构建文化自由主义,意图稀释主流文化;映射隐喻依赖相似性原则联结经济自由主义,妄图摧毁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内涵隐喻借助规约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政治隐喻的历时分析——基于《人民日报》(1978-2007)两会社论的研究
收藏 引用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9年 第5期 91-96页
作者: 黄秋林 吴本虎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外语系 315212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321004
本文通过对30年来《人民日报》两会社论中概念隐喻的历时分析,探讨改革年代中国共产党如何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改变各类概念隐喻的构成及其使用形态,阐述自己的执政理念,以便更有效地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政治隐喻与历史重构:读赫塔·米勒的《心兽》
收藏 引用
外语教学 2015年 第2期36卷 76-79页
作者: 刘积源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南京210023
《心兽》是当代德语女作家赫塔·米勒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以冷峻、碎片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普通民众生活、抗争的图景。作品以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种种"恐惧"为线,通过无处不在的隐喻展示特殊时代的人性与道德内涵。本文通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