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00 篇 期刊文献
  • 18 篇 会议
  • 12 篇 学位论文
  • 1 篇 科技报告

馆藏范围

  • 33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31 篇 历史学
    • 121 篇 中国史
    • 39 篇 世界史
    • 21 篇 考古学
  • 127 篇 文学
    • 99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8 篇 新闻传播学
  • 51 篇 法学
    • 35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4 篇 政治学
    • 17 篇 社会学
    • 2 篇 民族学
  • 27 篇 哲学
    • 27 篇 哲学
  • 27 篇 教育学
    • 25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10 篇 管理学
    • 4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2 篇 公共管理
  • 9 篇 艺术学
    • 5 篇 美术学
    • 4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2 篇 理学
    • 2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医学
    • 1 篇 中医学

主题

  • 331 篇 整理国故
  • 118 篇 胡适
  • 38 篇 新文化运动
  • 22 篇 国学
  • 16 篇 五四新文化运动
  • 14 篇 中国传统文化
  • 14 篇 梁启超
  • 14 篇 再造文明
  • 14 篇 国故学
  • 13 篇 文学革命
  • 12 篇 科学方法
  • 12 篇 陈独秀
  • 12 篇 国学研究
  • 11 篇 章太炎
  • 11 篇 鲁迅
  • 10 篇 中国文化
  • 9 篇 郭沫若
  • 9 篇 实验主义
  • 9 篇 顾颉刚
  • 8 篇 马克思主义

机构

  • 20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1 篇 北京大学
  • 9 篇 四川大学
  • 6 篇 复旦大学
  • 6 篇 南京大学
  • 5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
  • 5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4 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4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4 篇 天津师范大学
  • 4 篇 山东大学
  • 4 篇 上海大学
  • 4 篇 武汉大学
  • 4 篇 南开大学
  • 3 篇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3 篇 安徽大学
  • 3 篇 清华大学
  • 3 篇 青岛大学
  • 3 篇 苏州大学
  • 3 篇 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8 篇 罗志田
  • 7 篇 张越
  • 5 篇 王存奎
  • 5 篇 谢桃坊
  • 5 篇 卢毅
  • 4 篇 胡明
  • 4 篇 秦弓
  • 4 篇 欧阳哲生
  • 3 篇 郑大华
  • 3 篇 杜蒸民
  • 3 篇 洪峻峰
  • 3 篇 罗检秋
  • 3 篇 李浴洋
  • 3 篇 朱文华
  • 3 篇 魏绍馨
  • 3 篇 wang cun-kui
  • 2 篇 周晓平
  • 2 篇 薛子燕
  • 2 篇 吴二持
  • 2 篇 雷颐

语言

  • 33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整理国故"
33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新文学如何发明“古典”——以“整理国故”为视角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2025年 第2期 35-42页
作者: 鲍国华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建制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并列作为二级学科,除文艺学外,其余三个二级学科均呈现出研究领域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其中,从古代到现代,表面上符合时序,似乎顺理成章。但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整理国故"与五四新文化
收藏 引用
教学与研究 2000年 第1期 36-43页
作者: 罗检秋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北京100006
整理国故"所蕴含的存疑与平等意识,明显地汲取了五四民主精神; 整理国故"所采用的实证主义方法,体现了五四的科学精神; 整理国故"与 文学革命"有机互动,深化了 文学革命"的内涵; 整理国故 "的思想主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整理国故——俞剑华画籍研究之方法论概述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8年 第3期 98-103页
作者: 荆琦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民国初年由胡适所倡导的"整理国故"运动,以理性批判的精神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美术理论家俞剑华自觉将"整理国故"的主张运用到画籍研究中,提出了"消极之整理"与"积极之建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整理国故与民国文论的体系书写
收藏 引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2期44卷 84-92页
作者: 贺根民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 广西南宁530001
从浩如烟海的古代书籍中披沙拣金,建构相对严密的文论体系,民国文论的体系书写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西学检讨下的自行调整活力,显示民族文化应对时代感召旺盛而顽强的生命力。划定概念的义界、安排文论的撰写体例、重新设置文类秩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整理国故的动因、视野与方法
收藏 引用
天津社会科学 2007年 第3期 107-114页
作者: 秦弓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整理国故不仅是现代文学史、学术史上的一座丰碑,而且,对于当代来说也是一本厚重的启示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传统具有极大的魅力,近现代文化转型之际总是向传统溯源,以寻求心理慰藉与动力资源;国学是动态的开放的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整理国故与新文学秩序的建立
收藏 引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6期31卷 682-687页
作者: 王本朝 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重庆400715
现代中国的思想、学术和文学都在努力争得自己的位置,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由“整理国故”引起的现代思想与学术间的论战,也带来了文学话语的争夺。整理国故作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个学理问题,而且关系到新文学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试论民国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缺失
收藏 引用
史学理论研究 2004年 第4期 100-108页
作者: 卢毅 北京师范大学 邮编:100875
民国时期风行一时的“整理国故运动”在建立了中国现代学术新范式的同时 ,也存在着某些严重的缺失 ,这具体反映在考据史学的局限以及疑古思潮的偏颇两方面。而这两方面的缺失 ,恰恰说明胡适所倡导的“整理国故运动” ,终究只是一场“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形式革命”到“整理国故”——试论胡适对新文学的系统构建
收藏 引用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 第2期28卷 99-105,175页
作者: 牛鸿英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哲学思想是胡适一生荣辱得失的根源,方法论是其学术生命的核心。在实验主义和改良主义的哲学思想指导下,从“形式革命”的倡导到“整理国故”的躬身实践是胡适对新文学的系统思考和构建,展示了他立足文学自身考察文学的新观念和建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试论民国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衰歇
收藏 引用
学海 2005年 第1期 74-84页
作者: 卢毅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作为“整理国故运动”的三大中坚主体 ,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古史辨派”、史语所的学术路向虽有所歧异 ,但他们的方法大都不脱考据。由此出发 ,这个运动明显呈现出一种“非哲学”、“非史观”的倾向。今天看来 ,这固然对纠正当时的空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胡适整理国故平议
收藏 引用
历史研究 1992年 第2期 150-162页
作者: 耿云志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在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中,胡适提出整理国故的口号。当许多青年学者逐渐走上整理国故之路的时候,激进的人们把这看成是开倒车的行为。后来,甚至胡适自己也对青年提出了警告:不要过于向故纸堆用力,要把眼光移向活的材料,移向自然与社会。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