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00 篇 期刊文献
  • 31 篇 学位论文
  • 14 篇 会议
  • 10 篇 报纸
  • 1 篇 科技报告

馆藏范围

  • 65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55 篇 文学
    • 26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64 篇 新闻传播学
    • 2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90 篇 教育学
    • 84 篇 教育学
    • 6 篇 体育学
  • 88 篇 艺术学
    • 53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9 篇 美术学
    • 9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8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5 篇 艺术学理论
  • 55 篇 法学
    • 20 篇 民族学
    • 15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4 篇 社会学
    • 7 篇 政治学
    • 1 篇 法学
  • 38 篇 历史学
    • 30 篇 中国史
    • 13 篇 考古学
    • 4 篇 世界史
  • 20 篇 管理学
    • 8 篇 工商管理
    • 7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6 篇 经济学
    • 14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11 篇 工学
    • 3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1 篇 光学工程
    • 1 篇 建筑学
  • 10 篇 哲学
    • 10 篇 哲学
  • 4 篇 理学
    • 2 篇 地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4 篇 农学

主题

  • 656 篇 文化寻根
  • 35 篇 寻根文学
  • 24 篇 韩少功
  • 20 篇 传统文化
  • 17 篇 现代性
  • 12 篇 新时期文学
  • 12 篇 作家
  • 12 篇 中国文化
  • 10 篇 民族文化
  • 9 篇 中国传统文化
  • 9 篇 八十年代
  • 9 篇 中国
  • 9 篇 身份认同
  • 8 篇 地域文化
  • 8 篇 文学创作
  • 6 篇 张承志
  • 6 篇 李杭育
  • 6 篇 脉法
  • 6 篇 现代文明
  • 6 篇 当代文学

机构

  • 14 篇 西南民族大学
  • 7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6 篇 四川大学
  • 6 篇 北京大学
  • 6 篇 中华中医药学会国...
  • 5 篇 暨南大学
  • 5 篇 山东大学
  • 5 篇 郑州大学
  • 5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5 篇 寻根杂志社
  • 5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4 篇 河南大学
  • 4 篇 贵州大学
  • 4 篇 贵州民族大学
  • 3 篇 湖南大学
  • 3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3 篇 西南大学
  • 3 篇 兰州交通大学
  • 3 篇 西华大学
  • 3 篇 北京中学

作者

  • 16 篇 叶舒宪
  • 11 篇 吴雪丽
  • 4 篇 石隐
  • 3 篇 季红真
  • 3 篇 杨琳
  • 3 篇 蒋河
  • 3 篇 shi yin
  • 3 篇 刘登翰
  • 3 篇 杨亮
  • 2 篇 方克强
  • 2 篇 傅元峰
  • 2 篇 liu ying
  • 2 篇 白晓霞
  • 2 篇 王晓晨
  • 2 篇 胡春毅
  • 2 篇 song jianhua
  • 2 篇 耿国林
  • 2 篇 毛时安
  • 2 篇 李振声
  • 2 篇 韩少功

语言

  • 655 篇 中文
  • 1 篇 日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文化寻根"
65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从“风俗保群”到“文化寻根”——重审“寻根文学”中的文化再造问题
收藏 引用
扬子江文学评论 2025年 第2期 30-37页
作者: 钟媛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编辑部
引言。1914年8月10日,李大钊在《甲寅》杂志的第一卷第三号上发表《风俗》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从“风俗之力”论及“亡群”与“保群”的关系。他提出“夫群之存亡,非人体之聚散也……群之分子,既先天后天受此力之范制,因以成共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科学求真·文化寻根:“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实践
收藏 引用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5年 第4期 43-46页
作者: 张峰 福建省厦门市第九中学 361001
2024年义务教育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新教科书”)于秋季学期起正式投入实践中。新教科书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的内容改变较大,尤其是在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中融入了中华文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简牍探中华》:文化记忆与文化寻根
收藏 引用
传媒 2025年 第5期 66-69页
作者: 李琦 余奕青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在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过程中,文化记忆是文明意识的衍生,其表现为对历史的坚守,对传统的怀旧。文化记忆指向遥远的过去,又紧密地连接着当下与未来,帮助现代社会的个体与群体构建身份认同与归属感,人类文明亦因此在继往开来中走至今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场管理学的“文化寻根
一场管理学的“文化寻根”
收藏 引用
南方日报
作者: 戴雪晴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史学大家许倬云做学问一直都“遵循师训,符合行规”——先确定专题,收集资料,再以数据检验一些假设,并在若干假设中进行考证,最终得出结论。三十多年前,这位大名鼎鼎的历史学家一改学院式的教学风格,另辟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活化建筑,也是在文化寻根
活化建筑,也是在文化寻根
收藏 引用
台州日报
作者: 陈赛
这段时间以来,黄岩石窟人气爆棚,成了不少市民的假期打卡地。巨大神奇的天然岩画、错落有致的人工洞穴、历史与现代交融的艺术氛围……这座曾被岁月尘封的废弃矿场,以全新的打开方式,成为文化新坐标。其实,在黄岩石窟还未正式重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化寻根的学术意义与思想意义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3年 第6期 42-50页
作者: 叶舒宪
"现代性危机与文化寻根"是笔者参与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重大课题"新世纪全球文化格局与中国人文建设"中的子课题.承蒙一向关注文化思潮动向的《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的重视,本课题的主要中期成果得以"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化寻根与诗性启蒙——试论红柯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 2022年 第2期 150-158页
作者: 于京一 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红柯的小说世界始终洋溢着人性的温暖、闪耀着神性的光芒。他特别善于以感性世界的营构来提纯、升华出一种哲理化的生存境界,其艺术世界的核心簇拥着关于大地、生命、爱、自由等令人肃然起敬的词汇。其中,以《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化寻根:《大鱼海棠》的美学价值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 2017年 第6期 130-132页
作者: 王洋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辽宁大连116034
文化寻根是中国动画民族化创作的根本,是促使中国动画形成民族性格和艺术品格的关键。在好莱坞动画泛滥的当代,想要获得跻身动画电影市场的竞争力,保持自身的艺术独立性,往往需要从民族文化中汲取灵感和素材,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具有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化寻根的现代性焦虑———再探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的文化策略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 2011年 第5期 64-67页
作者: 杨亮 南开大学文学院
“新时期文学”从“文革”中走出,“伤痕一反思一改革”文学思潮的相继出现无疑舔舐着当代文学的创伤。但是,仔细品评新时期文学最初几年的文学创作,作家们审视世界的方式以及写作思路依旧延续“十七年”文学的整体方向,即主要采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化寻根与小众传播的价值关怀——韶山《韶乐》开发的历史依据与现实意义
收藏 引用
求索 2015年 第7期 164-168页
作者: 廖小芒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韶乐》是中国宫廷音乐中等级最高、运用最久的雅乐,也是古代礼乐制度的核心,它所提倡的崇尚肃雅、中正平和、注重音乐教化作用的音乐思想影响至今。韶山是因演奏《韶乐》而得名。在韶山研究与开发《韶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非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