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7 篇 期刊文献
  • 4 篇 会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4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6 篇 文学
    • 78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7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8 篇 法学
    • 15 篇 社会学
    • 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政治学
  • 18 篇 教育学
    • 18 篇 教育学
  • 14 篇 历史学
    • 14 篇 中国史
  • 4 篇 哲学
    • 4 篇 哲学
  • 3 篇 理学
  • 3 篇 工学
  • 3 篇 艺术学
    • 2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艺术学理论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主题

  • 142 篇 文论史
  • 12 篇 西方文论
  • 11 篇 中国古代文论
  • 11 篇 文学理论
  • 10 篇 中国
  • 9 篇 文论家
  • 8 篇 中国文论
  • 6 篇 《文心雕龙》
  • 6 篇 文心雕龙
  • 6 篇 批评史
  • 5 篇 文学史
  • 5 篇 中国文学批评史
  • 5 篇 《文赋》
  • 5 篇 古代文论
  • 4 篇 新时期
  • 4 篇 文艺理论
  • 4 篇 文艺思潮
  • 4 篇 曹丕
  • 4 篇 论文
  • 4 篇 八十年代

机构

  • 8 篇 苏州大学
  • 7 篇 四川大学
  • 4 篇 复旦大学
  • 3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3 篇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
  • 3 篇 北京语言大学
  • 3 篇 山西大学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2 篇 上海财经大学
  • 2 篇 兰州大学
  • 2 篇 湖北师范学院
  • 2 篇 山东大学
  • 2 篇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 2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武汉大学
  • 2 篇 山东师范大学
  • 2 篇 湖北民族学院
  • 1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1 篇 河北师范大学
  • 1 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作者

  • 8 篇 刘锋杰
  • 6 篇 曹顺庆
  • 5 篇 黄卓越
  • 3 篇 黄霖
  • 2 篇 王成
  • 2 篇 杜吉刚
  • 2 篇 wang cheng
  • 2 篇 张岩泉
  • 2 篇 夏中义
  • 2 篇 张永刚
  • 2 篇 吴学先
  • 2 篇 宋文慧
  • 2 篇 liu fengjie
  • 2 篇 张开焱
  • 2 篇 xia zhongyi
  • 2 篇 王基
  • 2 篇 樊德三
  • 2 篇 李桂奎
  • 1 篇 张振佩
  • 1 篇 曹毓生

语言

  • 14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文论史"
14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思想的创新与文论史的创新——以“理学”“心学”“实学”与抒情关系为证
收藏 引用
东吴学术 2025年 第1期 103-110页
作者: 刘锋杰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苏州大学文学院
在讨论“文论创新”时,人们的着眼点往往在文论史的脉络中进行。如讨论宋人的古文观,以唐人的古文观为对照;讨论清人的诗学观,以明人的诗学观为对照。看后起的文论有哪些不同于前人,从而将其视为创新。这当然是研究文论创新的一条路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诗文道流”说的人文意蕴与儒学文论史价值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 2014年 第2期 151-157页
作者: 郑伟 山西大学文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文道论思想是宋元文学理论的精髓,仅从文道二元合离的角度来作出辨析,这种发问方式本身并不适合宋学体用不二的文道关系原型,也就不足以充分理解它的人文意蕴与儒学文论史价值。从根本上讲,宋学文道论是将书写过程当作一种内证体验来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百年中国文论史案”研究论纲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 2005年 第6期 11-16页
作者: 夏中义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200240
来源: 评论
超越西方同类名著的中国巨著——评王锺陵教授新著《二十世纪中西文论史
收藏 引用
学术交流 2016年 第2期 179-186页
作者: 徐元熙
一王锺陵教授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的《中国中古诗歌》《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文学新方法论》,连续发生了轰动性影响,从而使他成为了文学研究革新的代表。
来源: 评论
文论史到心灵:一种民族性建构的途径
收藏 引用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5期24卷 28-32页
作者: 黄卓越 北京语言大学汉学研究所
对中国文论史、批评的研究在近十几年来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这不仅表现在因实证性技术的提高而带来的引人瞩目的成果收获上,也表现在围绕文论史、批评的当代价值所展开的广泛讨论上。如以“古代”(20世纪以前)这一概念为分限,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宏微并观 纵横比较 彰显中国——曹顺庆主编《中外文论史》评介
收藏 引用
中国比较文学 2014年 第1期 199-203页
作者: 黄维樑 澳门大学中文系
20世纪中国的文学学者,比较追赶潮流的,无不大用特用现代西方的文学理论来做研究。大家或对马克思主义马首是瞻,或对心理分析学心向往之,或对新批评惊艳如对巴黎新时装,或对弗莱(NorthropFrye)崇奉如对佛祖,或与结构主义结了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简单化思维模式的谬误──从西方文论史的研究谈起
收藏 引用
江海学刊 1994年 第5期 165-167页
作者: 刘庆璋 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简单化思维模式的谬误──从西方文论史的研究谈起刘庆璋一西方文论史研究中的简单化倾向首先表现为:以哲学观去推断文学观。因为一位文论家的哲学思想是唯心主义的,就简单否定其文论贡献。柏拉图的文论被认为“只有反动作用”,柏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论史便神飞——一学理者如是说
收藏 引用
知识 1992年 第5期 3-8页
作者: 王梓坤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
理科研究自然现象,文科研究人类社会,对象不同,内容各异;加以'吾生也有涯'因此彼此来往甚少,是容易理解的。有些学理的不很尊重文,认为那里科学性不够;
来源: 评论
从文学文论史——英美国家中国文论研究形成路径考察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研究 2013年 第4期 201-212页
作者: 黄卓越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 北京100083
英语世界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作为一个特殊的话域,不仅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被提升为汉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而且也引起了国内学者对之的积极关注与引介。然考之于整个英美汉学发展的历,并以19世纪初为起端,这一话域的确立实经历了一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东西融贯 探本溯源──读曹顺庆新著《中外比较文论史
收藏 引用
中国比较文学 1999年 第1期 138-141页
作者: 余华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