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52 篇 期刊文献
  • 40 篇 会议
  • 20 篇 学位论文
  • 5 篇 科技报告

馆藏范围

  • 71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02 篇 法学
    • 234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31 篇 政治学
    • 24 篇 社会学
    • 2 篇 法学
  • 94 篇 历史学
    • 78 篇 世界史
    • 21 篇 中国史
  • 74 篇 教育学
    • 72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64 篇 经济学
    • 41 篇 理论经济学
    • 24 篇 应用经济学
  • 31 篇 管理学
    • 10 篇 公共管理
    • 9 篇 工商管理
    • 7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5 篇 哲学
    • 15 篇 哲学
  • 15 篇 文学
    • 9 篇 新闻传播学
    • 3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3 篇 工学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农学
    • 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理学
    • 1 篇 生态学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主题

  • 717 篇 斯大林模式
  • 213 篇 苏联模式
  • 108 篇 社会主义
  • 66 篇 思想体系
  • 45 篇 毛泽东
  • 43 篇 社会主义国家
  • 42 篇 马克思主义
  • 41 篇 资本主义
  • 41 篇 苏联
  • 40 篇 新经济政策
  • 39 篇 苏联解体
  • 35 篇 戈尔巴乔夫
  • 30 篇 社会主义制度
  • 26 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
  • 25 篇 社会主义建设
  • 24 篇 十月革命
  • 23 篇 列宁
  • 23 篇 斯大林时期
  • 22 篇 社会主义革命
  • 22 篇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机构

  • 24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9 篇 北京大学
  • 9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9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7 篇 中共中央党校
  • 7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5 篇 山东大学
  • 5 篇 黑龙江大学
  • 5 篇 中国矿业大学
  • 4 篇 俄罗斯研究中心
  • 4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
  • 4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
  • 4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4 篇 曲阜师范大学
  • 4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4 篇 河南大学
  • 4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
  • 4 篇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
  • 4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
  • 3 篇 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3 篇 陆南泉
  • 9 篇 高放
  • 8 篇 叶书宗
  • 8 篇 沈宗武
  • 7 篇 周新城
  • 7 篇 吴恩远
  • 6 篇 左凤荣
  • 5 篇 孔寒冰
  • 3 篇 海涓
  • 3 篇 肖枫
  • 3 篇 郭春生
  • 3 篇 郑异凡
  • 3 篇 黄宗良
  • 3 篇 郑易平
  • 3 篇 张月明
  • 3 篇 刘国华
  • 3 篇 刘书林
  • 3 篇 辛程
  • 2 篇 赵明义
  • 2 篇 林建华

语言

  • 71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斯大林模式"
7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斯大林模式重评——必要性、方法及其他
收藏 引用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3年 第1期 59-64页
作者: 沈宗武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
在廓清几组极容易混淆的概念基础上 ,本文扼要地阐述了重评斯大林模式的必要性 ,提出了从落后国家现代化的角度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综合运用制度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跨学科研究的思路。
来源: 评论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意识形态根据及其核心话语
收藏 引用
探索与争鸣 2010年 第9期 20-24页
作者: 陈锡喜 上海社会科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主任博士生导师上海200062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有其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其主观原因主要是斯大林为其社会主义模式的合理性作辩护所构造的意识形态。这一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是把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的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视为人类历史发展的"线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斯大林模式的终结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
收藏 引用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996年 第3期 70-79页
作者: 曹廷清
斯大林模式的终结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曹廷清苏联的解体,从历史上看,其原因在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本身所包含的弊端及其所引起的社会危机。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是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斯大林执政时形成的,所以又称为斯大林模式,这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1999年 第4期 35-39页
作者: 沈宗武 中国社科院马列所
来源: 评论
斯大林模式的来龙去脉
收藏 引用
探索与争鸣 2009年 第2期 13-15页
作者: 郑异凡 中共中央编译局 俄罗斯研究中心
近年来,围绕中国社会主义所走过的道路,基于总结历史经验,学术界反思斯大林模式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产生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我们应予注意的是,当我们回顾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回顾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回顾蓬勃发展的改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斯大林模式与执政党的现代化
收藏 引用
探索与争鸣 2009年 第12期 111-114页
作者: 陈怡 中共上海市卢湾区委党校 讲师上海200023
斯大林模式虽然曾经在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政党自身的现代化问题,即没有适时地根据现代化的要求改革党的活动模式,找到党联系人民、控制权力的正确方法,最终导致了苏共覆亡。因此,苏共兴亡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斯大林模式是“历史的错位”吗?——与毛立言商榷
收藏 引用
马克思主义研究 1999年 第5期 88-93页
作者: 申中悟 中国社科院马列所
来源: 评论
斯大林模式的是与非
斯大林模式的是与非
收藏 引用
作者: 沈宗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缔造起来的社会主义模式,它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历来是学术研究的难点和学术争论的焦点。自1956年非斯大林化运动以后,对斯大林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就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斯大林模式为何被抛弃
收藏 引用
人民论坛 2011年 第13期 67-68页
作者: 陆南泉 杜美丽(采访整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人民论坛》编辑部
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变迁的原因应该从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中去寻找。党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来源: 评论
斯大林模式之弊端及对我们的启示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 2002年 第5期22卷 156-157页
作者: 孙以虹 陈娇云 江西师大马列部 江西师大思政部 江西南昌330027
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曲折前进,构成了该世纪历史画卷的主页.斯大林模式的推行起初对苏联及其它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起的作用是令人惊奇的.但是,随着经济规模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