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65 篇 期刊文献
  • 67 篇 学位论文
  • 17 篇 会议
  • 2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25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29 篇 管理学
    • 120 篇 工商管理
    • 7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5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公共管理
  • 123 篇 经济学
    • 123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28 篇 历史学
    • 24 篇 考古学
    • 20 篇 中国史
  • 21 篇 工学
    • 5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城乡规划学
    • 3 篇 建筑学
    • 3 篇 农业工程
    • 3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2 篇 水利工程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15 篇 理学
    • 5 篇 地理学
    • 5 篇 生态学
    • 3 篇 数学
    • 2 篇 地质学
  • 14 篇 文学
    • 14 篇 新闻传播学
  • 6 篇 法学
    • 4 篇 民族学
    • 2 篇 社会学
    • 1 篇 政治学
  • 5 篇 农学
    • 3 篇 林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艺术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军事学
    • 1 篇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

主题

  • 251 篇 旅游开发模式
  • 37 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
  • 16 篇 乡村旅游
  • 16 篇 可持续发展
  • 14 篇 旅游资源
  • 8 篇 旅游业
  • 6 篇 传统村落
  • 6 篇 空间分布
  • 6 篇 旅游产品
  • 6 篇 社区参与
  • 5 篇 旅游产业
  • 5 篇 生态旅游
  • 4 篇 旅游者
  • 4 篇 旅游规划
  • 4 篇 海南
  • 4 篇 空间格局
  • 4 篇 旅游
  • 4 篇 世界遗产地
  • 3 篇 地质公园
  • 3 篇 山地型

机构

  • 8 篇 成都理工大学
  • 7 篇 云南大学
  • 6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4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4 篇 四川大学
  • 4 篇 湘潭大学
  • 3 篇 河北师范大学
  • 3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3 篇 江西财经大学
  • 3 篇 云南师范大学
  • 3 篇 北京大学
  • 3 篇 河南大学
  • 3 篇 厦门大学
  • 3 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
  • 3 篇 贵州大学
  • 3 篇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 2 篇 西南大学
  • 2 篇 宁夏大学
  • 2 篇 信阳农林学院
  • 2 篇 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

  • 3 篇 闫丽丽
  • 2 篇 蒋悠
  • 2 篇 wang chun-yang
  • 2 篇 董恒年
  • 2 篇 陈丽华
  • 2 篇 张秋娈
  • 2 篇 路紫
  • 2 篇 张浩
  • 2 篇 dong heng-nian
  • 2 篇 chen li-hua
  • 2 篇 朱创业
  • 2 篇 罗伟航
  • 2 篇 贾笑沛
  • 2 篇 汪静
  • 2 篇 lin longfei
  • 2 篇 林龙飞
  • 2 篇 朱苏加
  • 2 篇 王纯阳
  • 2 篇 李慧
  • 2 篇 王丽

语言

  • 25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旅游开发模式"
25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乡村旅游开发对农户生计和社区旅游效应的影响——旅游开发模式视角的案例实证
收藏 引用
地理研究 2017年 第9期36卷 1709-1724页
作者: 陈佳 张丽琼 杨新军 李钢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西安710127 西北大学图书馆 西安710127
乡村旅游开发不可避免会重构人地关系,对农户、乡村社区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不同旅游开发模式直接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绩效。以三类乡村旅游地为例,在总结资源、管理和发展主体差异的基础上,发现其呈现三类模式,各自特征分别表现为社区集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格局及旅游开发模式
收藏 引用
经济地理 2019年 第6期39卷 205-213页
作者: 江娟丽 杨庆媛 张忠训 苏康传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重庆400715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重庆400715
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格局及旅游开发模式,是提高非物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水平的重要路径。采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分析法、Moran′s I指数分析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①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中医药资源空间分布、匹配类型与旅游开发模式
收藏 引用
地理科学 2023年 第12期43卷 2162-2172页
作者: 张广海 刘二恋 董跃蕾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山东青岛266100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中医药资源的面板数据及中医药旅游景点POI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及统计方法,从中药、中医、旅游3个维度,深入分析了中国中医药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其类型特征,并提出中国中医药资源旅游开发模式。结果表明: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碧峰峡旅游开发模式的意义——兼论“一般风景类土地资源”与“遗产资源”的旅游经营异同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1期32卷 41-47页
作者: 徐嵩龄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100732
对碧峰峡模式的性质和意义,有必要作出界定。碧峰峡模式是一般风景类土地资源的旅游开发与经营模式,不适用于遗产旅游经营,但遗产旅游经营可以在旅游服务、旅游营销、经营人才、旅游资源组合等方面向碧峰峡模式学习。碧峰峡模式揭示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异及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收藏 引用
青海民族研究 2020年 第1期31卷 73-79页
作者: 陈炜 杨连娇 南宁师范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 广西南宁530001 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广西南宁530001
选取青海省国家级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核密度分析、最邻近点指数分析、缓冲区分析,揭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类型以传统技艺类民俗类、民间文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国内外民族社区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收藏 引用
贵州社会科学 2016年 第8期 36-43页
作者: 李亚娟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武汉430079 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 湖北武汉430079
我国民族社区具有遗产性、民族性和乡村性三重特点,伴随着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民族社区的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模式已经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研究总结我国台湾地区自上而下的社区营造模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地震遗迹景观体系与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汶川地震遗址区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年 第S1期23卷 143-146页
作者: 覃建雄 唐勇 陈兴 张培 沈兴菊 薛熙明 西南民族大学区域地理与旅游发展研究所 四川成都610041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四川成都610059
如何发掘、保护、发挥和利用好地震堰塞湖景观资源及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潜在的独特作用,成为国内外亟待解决的重大科研课题。论文通过汶川地震遗址区地震新增地质景观(尤其是新增地质灾害景观和堰塞湖景观)的挖掘、识别、清理及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模式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家 2020年 第5期35卷 14-20页
作者: 梁学成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71012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城市旅游的快速发展,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已成为国内外城市化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一些典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实例分析,提出了"文化、功能、时间"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自然保护区环境主导型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自然保护区环境主导型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乌恩 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可持续发展”思想被旅游学界接受以后,“可持续旅游”研究就成了旅游学界的一个热点,但是,人们主要还是把“可持续旅游”当作一种发展的原则,或者是一种理想的旅游发展目标来看待。引发思考的是,能否建立起一个将“原则”和“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多方博弈的村落遗产地旅游开发模式形成机理研究——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
收藏 引用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3年 第1期43卷 14-24页
作者: 王纯阳 黄福才 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广东江门529020 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 广东江门529020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福建厦门361005
借助博弈论的思想和方法,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对村落遗产地旅游开发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为实现各自利益诉求所实施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建立两阶段博弈模型,试图找出博弈均衡,通过典型的博弈关系来剖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