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1 篇 期刊文献
  • 11 篇 学位论文
  • 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5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0 篇 农学
    • 41 篇 植物保护
    • 2 篇 林学
    • 1 篇 作物学
    • 1 篇 畜牧学
    • 1 篇 水产
  • 7 篇 理学
    • 6 篇 生物学
    • 1 篇 生态学
  • 3 篇 医学
    • 1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工学
    • 1 篇 生物工程

主题

  • 54 篇 时间-剂量-死亡率...
  • 15 篇 球孢白僵菌
  • 11 篇 毒力
  • 10 篇 生物防治
  • 9 篇 致病力
  • 8 篇 生物测定
  • 8 篇 桃蚜
  • 7 篇 金龟子绿僵菌
  • 5 篇 微生物防治
  • 4 篇 温度
  • 3 篇 增效作用
  • 3 篇 虫霉
  • 3 篇 小菜蛾
  • 3 篇 重组增效蛋白
  • 3 篇 甜菜夜蛾
  • 3 篇 毒力测定
  • 3 篇 产孢潜能
  • 2 篇 玫烟色棒束孢
  • 2 篇 侵染体
  • 2 篇 白僵菌

机构

  • 14 篇 浙江大学
  • 5 篇 湖南农业大学
  • 4 篇 安徽农业大学
  • 3 篇 河南科技学院
  • 3 篇 云南农业大学
  • 3 篇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 3 篇 吕梁学院
  • 3 篇 山西农业大学
  • 2 篇 华南农业大学
  • 2 篇 浙江农业大学
  • 2 篇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
  • 2 篇 福建国际旅行卫生...
  • 2 篇 武汉大学
  • 1 篇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
  • 1 篇 西南大学
  • 1 篇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1 篇 宁夏大学
  • 1 篇 福建省作物有害生...
  • 1 篇 韶关学院
  • 1 篇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作者

  • 4 篇 冯明光
  • 4 篇 袁哲明
  • 4 篇 李茂业
  • 4 篇 林华峰
  • 3 篇 刘树生
  • 3 篇 李正跃
  • 3 篇 田晶
  • 3 篇 陈斌
  • 3 篇 马瑞燕
  • 3 篇 ma ruiyan
  • 3 篇 任向辉
  • 3 篇 王运兵
  • 3 篇 韩日畴
  • 3 篇 tian jing
  • 2 篇 唐启义
  • 2 篇 ren xiang-hui
  • 2 篇 张中印
  • 2 篇 孟豪
  • 2 篇 张建明
  • 2 篇 han ri-chou

语言

  • 5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54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排序:
不同地理来源的球孢白僵菌对甜菜夜蛾幼虫的致死效应
收藏 引用
上海农业学报 2016年 第2期32卷 39-42页
作者: 周今一 杨俊华 蒋杰贤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201306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 上海201403
为探讨不同地理来源的球孢白僵菌对甜菜夜蛾种群的控制效果,测试了3个地区4株球孢白僵菌菌株孢子悬浮液对甜菜夜蛾2龄幼虫的致死效应,并对其致死效果进行了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在处理后第4—7天球孢白僵菌菌株B...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球孢白僵菌BbFZ51菌株对松墨天牛幼虫致病力分析
收藏 引用
福建林业 2024年 第4期39卷 34-37页
作者: 林文清 福建省莆田市林业局 福建莆田351100
为科学评价球孢白僵菌BbFZ51菌株对松墨天牛幼虫的致病力,通过不同浓度白僵菌BbFZ01菌株孢悬液接种3龄松墨天牛幼虫,使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TDM模型)分析白僵菌侵染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结果显示,供试各浓度(1.0×10^(9)、1.0&...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粉蚊夜蛾颗粒体病毒增效蛋白的增效作用
粉蚊夜蛾颗粒体病毒增效蛋白的增效作用
收藏 引用
全国生物防治暨第八届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
作者: 袁哲明 孟小林 刘树生 湖南农业大学植保系 武汉大学病毒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植保系
采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粉蚊夜蛾(Trichoplusia ni)颗粒体重组增效蛋白p96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感染棉铃虫幼虫的增效作用。结果显示:感染后11d,HaNPV+p96组的LC1.43×10~3多角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蚜虫疠霉与豌蚜在不同季节性光周期及恒变温组合下的互作反应
收藏 引用
昆虫学报 1998年 第2期41卷 0-0页
作者: 冯明光 T.J.Poprawski 浙江农业大学生物科学系 杭州310029 Texas A & M University Texas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Weslaco TX 78596 USA
在计算机控制模拟的温带地区秋末冬初自然温度与光周期组合条件下,作者对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与豌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互作关系进行了研究,试图探索该菌有无与越冬行为有关的前兆反应.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显示,恒...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