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1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2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 篇 文学
    • 9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8 篇 教育学
    • 8 篇 教育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主题

  • 21 篇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
  • 6 篇 读音
  • 5 篇 异读词
  • 3 篇 普通话审音委员会
  • 3 篇 语音规范
  • 2 篇 新闻事件
  • 2 篇 发酵
  • 2 篇 钓鱼岛争端
  • 2 篇 多音字
  • 2 篇 审音
  • 2 篇 文白异读
  • 2 篇 语言文字
  • 2 篇 生物作用
  • 2 篇 有机物
  • 2 篇 国家语委
  • 2 篇 外力
  • 2 篇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
  • 2 篇 历史
  • 2 篇 现代汉语
  • 1 篇 老师

机构

  • 3 篇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
  • 1 篇 江苏省邳州市第三...
  • 1 篇 启东市教育局教研...
  • 1 篇 普通话审音委员会
  • 1 篇 《汉语拼音小报》编...
  • 1 篇 江苏理工学院

作者

  • 2 篇 王晖
  • 2 篇 《咬文嚼字》编辑部
  • 1 篇 马孝义
  • 1 篇 尤敦明
  • 1 篇 赵贤德
  • 1 篇 张书岩
  • 1 篇 余孟熔
  • 1 篇 史孝宜
  • 1 篇 封常曦
  • 1 篇 周彩丽
  • 1 篇 杨兰峰
  • 1 篇 徐川山
  • 1 篇 陈南北
  • 1 篇 陈千里

语言

  • 2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2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第三编)
收藏 引用
语文建设 1962年 第12期 1-8页
普通话委员会在1957年10月和1959年7月发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正续两编。(见《中国语文》月刊1957年10月号和1959年7月号;又单行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年4月和1959年8月出版。)三年以来又陆续搜集了异读六百多条,经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摘要
收藏 引用
江苏教育 1986年 第24期 30-31页
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视部1985年12月27日《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精神,自《通知》公布之日起,文教、出版、广播等部门及全国其他部门、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的读、标、均以《普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订——兼答余建飞同志
收藏 引用
语文学习 1989年 第9期 41-41页
作者: 徐川山 《汉语拼音小报》编辑部
编辑同志: 新编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37页,对"确凿"的"凿"的注(zuo),与普通话委员会于1985年12月修订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凿zao(统读)"有悖。我校语文组早在两年前就根据《》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白异读与语规范
收藏 引用
语言文字应用 2013年 第S1期 156-163页
作者: 王晖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北京100010
文白异读普通话常见的一种异读现象,也是语规范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立足于普通话教学和测试实践,分析和讨论"血、露、剥、薄、蔓"等常见的文白异读现象,对文白异读的性质、《》的处理方法及语规范的原则进行探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白异读与语规范
收藏 引用
语言文字应用 2012年 第2期 87-94页
作者: 王晖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北京100010
文白异读普通话常见的一种异读现象,也是语规范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立足于普通话教学和测试实践,分析和讨论"血、露、剥、薄、蔓"等常见的文白异读现象,对文白异读的性质、《》的处理方法及语规范的原则进行探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荫”字的义演变及《》对“荫”字的处理——由“琼岛春荫”中“荫”的读法所想到的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字学报 2008年 第1期 261-267页
作者: 张书岩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100710北京
缘 起近日有群众就北海'琼岛春荫'中'荫'的读法提出疑问.从意义推断,'荫'在这里应该读yīn,但是许多规范类的字、典却没有收这个.那么,这个'荫'到底该读yīn,还是读yìn呢?可以明确回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赵贤德教授学术简介及代成果
收藏 引用
文化学刊 2016年 第9期 29-32页
作者: 赵贤德 江苏理工学院
赵贤德,男,汉族,中共党员,湖北省仙桃人。2000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进入武汉纺织大学工作,2003年升为讲师,2006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进入江苏理工学院工作,2009...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要谈“变”而色变——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原所长张世平谈“改拼”风波
收藏 引用
教育家 2019年 第9期 34-35页
作者: 周彩丽
近日,一则《播员主持人请注意,这些字的拼被改了》的文章引起热议。文章列出了一些古诗中被改的读,如"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一骑(qí)红尘妃子笑"等;此外,文章指出,过去在考试中会被判定错误的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解惑自有
收藏 引用
咬文嚼字 1997年 第4期 10-12页
作者: 封常曦
上海《报刊文摘》1996年12月5日第3版转载了《郑州晚报》盛晟的《欲查辞典好困惑》一文(见附文),指出“一些很常用的字在不同辞典里竟然会有不同注的现象”,例如:“呆板”的“呆”,或注为ai,或注为dai;“百色起义”的“百”,或
来源: 评论
建国以来语言文字工作综述
收藏 引用
殷都学刊 1994年 第4期 93-95页
作者: 马孝义
建国以来语言文字工作综述马孝义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对语言文字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根据语言文字工作的进展情况,把它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49年至1966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