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11 篇 期刊文献
  • 23 篇 学位论文
  • 1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4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82 篇 教育学
    • 176 篇 教育学
    • 3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3 篇 体育学
  • 97 篇 文学
    • 8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1 篇 新闻传播学
    • 7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56 篇 艺术学
    • 22 篇 美术学
    • 17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0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9 篇 艺术学理论
    • 4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49 篇 哲学
    • 49 篇 哲学
  • 41 篇 法学
    • 17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6 篇 社会学
    • 6 篇 政治学
    • 5 篇 法学
  • 24 篇 工学
    • 12 篇 建筑学
    • 4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城乡规划学
    • 3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4 篇 管理学
    • 18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工商管理
    • 2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2 篇 历史学
    • 10 篇 中国史
    • 2 篇 考古学
    • 2 篇 世界史
  • 5 篇 理学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农学

主题

  • 448 篇 本体性
  • 26 篇 教学内容
  • 13 篇 语言文字
  • 13 篇 语文教学
  • 12 篇 主体性
  • 12 篇 阅读教学
  • 9 篇 语文课程
  • 8 篇 语文知识
  • 8 篇 课堂教学
  • 7 篇 文学性
  • 7 篇 学科本质
  • 7 篇 教学目标
  • 7 篇 课堂
  • 6 篇 社会性
  • 6 篇 语文教学内容
  • 6 篇 教学设计
  • 6 篇 语文课
  • 5 篇 文学作品
  • 5 篇 文学批评
  • 5 篇 现代性

机构

  • 7 篇 山东大学
  • 7 篇 山东师范大学
  • 6 篇 北京大学
  • 5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5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5 篇 四川大学
  • 5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4 篇 中南民族大学
  • 4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4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4 篇 东北师范大学
  • 4 篇 深圳大学
  • 4 篇 湖南师范大学
  • 3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3 篇 西南大学
  • 3 篇 东南大学
  • 3 篇 南京大学
  • 3 篇 黑龙江大学
  • 3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3 篇 成都大学

作者

  • 4 篇 陈啸
  • 3 篇 于林龙
  • 3 篇 吴忠豪
  • 3 篇 贺雪峰
  • 2 篇 黄伟
  • 2 篇 赵雅晖
  • 2 篇 徐碧辉
  • 2 篇 王巧玲
  • 2 篇 赵超越
  • 2 篇 张祥云
  • 2 篇 仵埂
  • 2 篇 杨义
  • 2 篇 范国强
  • 2 篇 李洋
  • 2 篇 蔡福军
  • 2 篇 梅培军
  • 2 篇 刘进
  • 2 篇 钱理群
  • 2 篇 张凯成
  • 2 篇 陈会昌

语言

  • 44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本体性"
44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从戏剧性到本体性 论王评章的理论转变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 2025年 第1期 21-23页
作者: 蔡福军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 福建省戏剧家协会
王评章是享誉全国的戏曲理论家、评论家,他对文章要求极严,非深思熟虑、统揽全局不下笔。因此他的文章不多,至今只有两本不厚的专著《永远的戏剧性》和《戏曲本体的尊严与力量》,却一篇篇分量十足、掷地有声。王评章的理论文章好读、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戏剧性到本体性--论王评章的理论转变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 2025年 第2期 26-29页
作者: 蔡福军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 福建省戏剧家协会
王评章是享誉全国的戏曲理论家、评论家,他对文章要求极严,非深思熟虑、统揽全局不下笔。因此他的文章不多,至今只有两本不厚的专著《永远的戏剧性》《戏曲本体的尊严与力量》,却一篇篇分量十足、掷地有声。王评章的理论文章好读、耐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本体性流变与审美现局——转型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散文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2003年 第2期 19-23页
作者: 张育华 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
本文首先提出共时态的散文本体系统观 ,即文化的本位性、思维的超越性和文体的高弹性 ,并对转型期文化力量的干预如何引发本体结构变易作出简要分析 ;继而从主体文类学视角 ,审理了六大散文群落为基本格局的 90年代散文生态 ,并对其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本体阐释的“公共性”与公共阐释的“本体性
收藏 引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 第5期49卷 92-98页
作者: 崔欣欣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公共阐释论是在西方阐释学和中国古代阐释学的理论资源上提出的一种哲学阐释学。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本体论阐释学的“公共性”特征为公共阐释论的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公共阐释论以公共理性为根基以及对确定的认知真理性的追求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学的“本体性”与文学的“内在研究”——雷纳·威勒克批评思想的核心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评论 1992年 第1期 92-97页
作者: 胡苏晓 王诺 厦门大学中文系
雷纳·威勒克是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文学批评家。他与A·华伦合著的《文学理论》(1949)曾风行于世,是“西方文艺学具有权威性的杰出著作”。他的鸿篇巨制《现代批评史》(已出版6卷),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完备的、“无人堪与比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实践美学中“度”的本体性意义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 2024年 第7期56卷 153-160页
作者: 孔天伊 徐碧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北京102401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北京100732
实践美学基于人类生产-生活(即实践-实用)的基础上提出“度”的本体性,这里“度”并非“本体”本身,而是具有本体的某种特有属性,“是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第一范畴”;而“‘度’本体”之称将“度”定格为抽象的形而上的本源概念,忽视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麦克卢汉媒介本体性的人机融合分析
收藏 引用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9年 第1期35卷 27-32页
作者: 高慧琳 郑保章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辽宁大连116024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机器深度学习功能逐渐成熟,人们开始担心机器自主意识的发展可能导致人被机器所奴役,并对人类造成威胁。通过对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理论进行分析,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人机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斜杠青年”职业选择的本体性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青年研究 2019年 第7期 107-112页
作者: 王玉香 玄铮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省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
“斜杠青年”群体的出现是新媒体时代与青年群体特征有机融合的结果或现象,从青年本体性的角度进行解读更有利于理解与把握这一现象。“斜杠青年”主要可以分为迫于经济压力型、爱好特长型、能力所及型三种类别。其职业选择的本体性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创新性与本体性——论严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两大特色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1年 第9期 194-200页
作者: 朱德发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250358
最近拜读了严家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严本),颇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新颖感、厚重感、扎实感和深刻感;它不仅为文学史的重构提供了新鲜的经验和值得参照的书写范式,并且提出一些应该深入思考和探索的学术问题。严本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关于散文本体性的思考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 1995年 第4期 60-67页
作者: 楼肇明
关于散文本体性的思考楼肇明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