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077 篇 期刊文献
  • 70 篇 学位论文
  • 45 篇 会议
  • 10 册 图书
  • 6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1,205 篇 电子文献
  • 6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01 篇 哲学
    • 601 篇 哲学
  • 248 篇 文学
    • 199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8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28 篇 教育学
    • 121 篇 教育学
    • 5 篇 体育学
    • 2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86 篇 法学
    • 46 篇 社会学
    • 30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6 篇 政治学
    • 6 篇 民族学
    • 1 篇 法学
  • 82 篇 历史学
    • 67 篇 中国史
    • 16 篇 世界史
    • 8 篇 考古学
  • 49 篇 艺术学
    • 27 篇 美术学
    • 12 篇 艺术学理论
    • 6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4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24 篇 管理学
    • 16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工商管理
    • 3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7 篇 经济学
    • 4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4 篇 工学
    • 3 篇 建筑学
    • 2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土木工程
  • 3 篇 医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数学

主题

  • 1,208 篇 李泽厚
  • 91 篇 实践美学
  • 66 篇 美学思想
  • 63 篇 朱光潜
  • 56 篇 情本体
  • 55 篇 《美的历程》
  • 48 篇 美学
  • 43 篇 马克思主义
  • 38 篇 主体性
  • 36 篇 刘再复
  • 35 篇 积淀说
  • 27 篇 美学研究
  • 27 篇 美的本质
  • 25 篇 康德
  • 24 篇 蔡仪
  • 23 篇 中国美学
  • 23 篇 西体中用
  • 22 篇 美学理论
  • 21 篇 哲学
  • 21 篇 自然的人化

机构

  • 21 篇 北京大学
  • 19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18 篇 山东大学
  • 18 篇 武汉大学
  • 15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14 篇 复旦大学
  • 12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1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1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 11 篇 湖南师范大学
  • 10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10 篇 河北大学
  • 10 篇 清华大学
  • 10 篇 四川大学
  • 10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0 篇 黑龙江大学
  • 10 篇 苏州大学
  • 10 篇 南开大学
  • 9 篇 南京大学
  • 9 篇 北京语言大学

作者

  • 22 篇 李泽厚
  • 15 篇 刘悦笛
  • 14 篇 刘再复
  • 13 篇 杨斌
  • 13 篇 韩小龙
  • 10 篇 夏中义
  • 10 篇 han xiao-long
  • 7 篇 杨春时
  • 7 篇 刘绪源
  • 6 篇 彭富春
  • 6 篇 萧三匝
  • 6 篇 牟方磊
  • 6 篇 陈来
  • 5 篇 张伟栋
  • 5 篇 徐碧辉
  • 5 篇 杨泽波
  • 5 篇 潘知常
  • 5 篇 薛富兴
  • 5 篇 陈望衡
  • 5 篇 赵士林

语言

  • 1,20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李泽厚"
120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李泽厚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 2011年 第1期 1-1页
李泽厚,思想家、哲学家,湖南长沙人.生于一九三年六月,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从事中国思想史和哲学、
来源: 评论
“白话文百人百论”二十六 白话文百人百论之冯友兰、钱锺书、李泽厚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论坛 2025年 第2期 243-256页
作者: 李春阳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冯友兰冯友兰1895年生于河南省唐河县,父亲做过知县。早年入中国公学,1915年考取北京大学哲学门,与嵇文甫是同学兼同乡。师从陈黼宸(介石)、马叙伦,听过黄侃的《文选》《文心雕龙》课以及章士钊的《逻辑》课程。梁漱溟长冯友兰两岁,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李泽厚
收藏 引用
七彩语文 2022年 第7期 4-4页
作者: 汪李丹 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
提起李泽厚先生,我们首先想到的大概是他的美学著作《美的历程》。诚然,李泽厚是一位美学家,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再复评价他为“中国现代美学的第一小提琴手”。但是,李泽厚的成就并不止于此,他在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皆颇有造诣,并且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李泽厚与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因缘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收藏 引用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5年 第01期 139-151页
作者: 韩博韬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可以概括为“阶级观点”与“历史主义”的较量。其中李泽厚与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因缘可以视为当代中国学者成长历程的一个代表。学成于北大后,李泽厚曾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治史。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李泽厚中国美学史研究模式的三大特征
收藏 引用
文史哲 2023年 第6期 64-73,163页
作者: 韩清玉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山东济南250100
以《美的历程》《中国美学史》和《华夏美学》为范围考察李泽厚的中国美学史研究模式,可见其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实践论美学立场、审美意识史的研究视角、文化与思想相结合的书写方式等鲜明特征。这些特征既有美学观点上的独特性与创新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李泽厚哲学体系的门外描述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 2010年 第6期 200-201页
作者: 刘再复
我今天讲演,只写了提纲,并不刻意准备,更不想作大报告。只想把留在自己记忆中的最难忘的要点,把化入我血脉深处的李泽厚哲学“颗粒”先跟大家讲,以后有时间再慢慢把它提升、严谨化。我认为李泽厚的哲学体系由六个板块组成。这六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李泽厚美学概论
收藏 引用
2009年
作者: 刘再复
本书揭示了李泽厚美学的双向架构: 向外打通马克思与康德而创造了人类学主体实践美学; 向内打通儒、道、屈、禅而创造了中国美学研究的双璧《美的历程》与《华夏美学》。
来源: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图书 评论
李泽厚对《论语》的文本定位与思想阐释——以《论语今读》为中心
收藏 引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6期48卷 26-31页
作者: 李健胜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陕西西安710062
李泽厚视《论语》为中华文化"心魂"所在,《论语》也是他建构"第四期儒学"的主要经典依据。李泽厚认为《论语》并非是解读孔子思想的唯一文献依据,但《论语》的文本价值不容忽略。"《六经》注我"是《论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李泽厚美学思想述评
李泽厚美学思想述评
收藏 引用
作者: 刘广新 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美学大讨论中,李泽厚将“实践”范畴引入美学研究。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转向”在哲学史上的重大革命意义,将“实践”范畴引入美学研究也同样意义不凡,所以,李泽厚开创并作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这个美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李泽厚、刘纲纪署名的《中国美学史》第三卷规划始末——兼论中国美学史的“撰写模式”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2023年 第3期 82-88页
作者: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李泽厚、刘纲纪署名的《中国美学史》第一、第二卷,被认为是“填补了国内很长时期以来没有一部系统的中国美学史的空白,被公认为中国美学史的‘开山之作’,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1)。然而从美学发展史上看,李泽厚1980年出版的《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