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06 篇 期刊文献
  • 7 篇 会议
  • 2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1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0 篇 法学
    • 37 篇 社会学
    • 13 篇 民族学
    • 6 篇 法学
    • 1 篇 政治学
  • 19 篇 文学
    • 9 篇 新闻传播学
    • 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2 篇 哲学
    • 12 篇 哲学
  • 10 篇 教育学
    • 10 篇 教育学
  • 10 篇 管理学
    • 7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9 篇 历史学
    • 7 篇 中国史
    • 4 篇 考古学
    • 2 篇 世界史
  • 8 篇 经济学
    • 8 篇 应用经济学
  • 7 篇 艺术学
    • 3 篇 艺术学理论
    • 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美术学
  • 4 篇 工学
    • 3 篇 城乡规划学
  • 2 篇 理学
    • 1 篇 地理学

主题

  • 115 篇 格尔茨
  • 17 篇 深描
  • 13 篇 民族志
  • 12 篇 美国人类学家
  • 9 篇 地方性知识
  • 8 篇 人类学研究
  • 7 篇 人类学
  • 6 篇 文化人类学
  • 6 篇 解释人类学
  • 6 篇 内卷化
  • 6 篇 人类学家
  • 5 篇 内卷
  • 5 篇 文化的解释
  • 5 篇 文化
  • 5 篇 克利福德
  • 4 篇 阐释人类学
  • 4 篇 列维-斯特劳斯
  • 4 篇 符号
  • 3 篇 显著提高
  • 3 篇 中国儿童教育

机构

  • 7 篇 北京大学
  • 5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4 篇 上海大学
  • 4 篇 中山大学
  • 3 篇 复旦大学
  • 3 篇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
  • 2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2 篇 宁夏大学
  • 2 篇 西南政法大学
  • 2 篇 中南民族大学
  • 2 篇 广西大学
  • 2 篇 黑龙江大学
  • 2 篇 武汉大学
  • 2 篇 云南大学
  • 2 篇 贵州民族大学
  • 1 篇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
  • 1 篇 内蒙古师范大学
  • 1 篇 西南大学
  • 1 篇 普林斯顿大学
  • 1 篇 香港理工大学

作者

  • 3 篇 纳日碧力戈
  • 3 篇 杨雄
  • 3 篇 朱晓阳
  • 2 篇 陈力丹
  • 2 篇 song jingye
  • 2 篇 释然
  • 2 篇 李清华
  • 2 篇 胡鸿保
  • 2 篇 李梦迪
  • 2 篇 宋靖野
  • 2 篇 卢颖
  • 2 篇 宋红娟
  • 2 篇 萧俊明
  • 2 篇 王晶
  • 1 篇 song hongjuan
  • 1 篇 艾伦·戈登
  • 1 篇 徐薇
  • 1 篇 mou li-feng
  • 1 篇 倪燕
  • 1 篇 ping feng

语言

  • 11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格尔茨"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格尔茨从“记”到“写”的民族志实践
收藏 引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3期34卷 63-67页
作者: 宋红娟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湖北武汉430072
20世纪中后期,有关人类学民族志书写问题的讨论逐渐成为学科内热点话题之一,这实际上是在整个西方学术界认识论转向的影响下发生的。"记"和"写"代表民族志两种截然不同的写作概念,它们分别对应着两种认识论之下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格尔茨:作为文化体系的意识形态
收藏 引用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2期 38-42页
作者: 刘光斌 中山大学哲学系 广州510275
格尔茨采用深描的方法研究意识形态,并分析了意识形态的概念,主张从非价值取向的角度来研究意识形态,又要对意识形态进行评价;他批判了利益论和张力论这两种对意识形态的社会决定因素的研究方法,提出作为文化体系的意识形态的观点,主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格尔茨宗教思想视域下的花腰傣“祭社”
收藏 引用
前沿 2010年 第9期 146-149页
作者: 李银兵 黄琳 玉溪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云南玉溪653100
格尔茨在宗教研究中提出把研究宗教思想中形而上学的概念和具体的社会和心理作用相结合,以便达到更加准确认识宗教意义的研究理路。文章就是力图在准确理解其宗教研究思想基础上,着笔对花腰傣民族的宗教信仰"祭社"进行格尔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民族志文本生产与话语剧场创造——格尔茨《作品与生活》的文本现象学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研究 2013年 第4期 64-72页
作者: 李清华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在西方现代学科体系和知识论的话语系统中,民族志文本与文学文本分别从属于科学和艺术两个学科范畴。尽管存在着这种严划分,但其实二者之间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格尔茨的文本现象学,就对这种渊源关系进行了极富深度的阐发:卓越的民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化与文本的复象:格尔茨与民族志“诗学”形态的发生
收藏 引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 第3期43卷 120-128,186页
作者: 吴震东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湖北武汉430074
民族志诗学作为文学与人类学相交叉的理论研究形态,其关注的重点之一就是人类学研究中的诗性要素。自现代人类学研究以来,民族志研究的诗学倾向肇始于克利福德·格尔茨,其文学性首要体现于民族志文本的书写体制之中。它作为田野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格尔茨反思到艺术自觉:普世与特殊的中和
收藏 引用
民俗研究 2015年 第3期 25-28页
作者: 纳日碧力戈 毛颖辉 贵州师范学院 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 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
格尔茨逝世4年后,他的Life among the Anthros and Other Essays1于2010年出版。他在书中回顾自己的治学历程,总结自己的学术思想,评论人类学界内的公案和学科本身的发展,高度自觉,充满反思,富于启迪。萨林斯和奥贝塞克拉(Obeysekera)...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以阐释之名:格尔茨的符号论美学观
收藏 引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 第3期37卷 84-88页
作者: 魏嵘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 湖北武汉430073
格尔茨深受符号象征理论的启示,并将阐释人类学理论注入田野-民族志的文化分析中。在此种理论观照下,非西方族群的艺术现象和审美经验成为了一种象征符号,对于艺术符号的阐释解码便关涉着流动的文化意义和美学逻辑。他将艺术的理解置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格尔茨的宗教象征符号体系研究
格尔茨的宗教象征符号体系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李梦迪 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作为美国当代的人类学家,格尔茨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宗教,因此,格尔茨又是一位宗教人类学家。格尔茨不仅为人类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还提出了宗教学研究的新视角。格尔茨提出了“深描”理论,通过深描的方法来记录一个民族的宗教,真实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民族志文本与文学文本——格尔茨《作品与生活》的文本现象学
收藏 引用
民俗研究 2013年 第6期 14-21页
作者: 李清华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在西方现代学科体系和知识论的话语系统中,民族志文本与文学文本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区隔,它们分别从属于科学和艺术两个学科范畴。虽然如此,但二者间其实有着颇为深刻的渊源关系。格尔茨在《作品与生活:作为作者的人类学家》一书中发展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 ——格尔茨法律思想初探
论“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 ——格尔茨法律思想初探
收藏 引用
作者: 赵义申 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地方性知识”这一概念自从被提出之后就备受关注,格尔茨率先提出的“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的论断在法学界反响不小。推崇与质疑者皆有之。但关于格尔茨的“地方性知识”这一概念的系统研究却是少之又少。格尔茨主张任何行为都要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