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468 篇 期刊文献
  • 61 篇 学位论文
  • 33 篇 会议
  • 18 篇 报纸
  • 1 篇 科技报告

馆藏范围

  • 1,58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436 篇 法学
    • 1,331 篇 法学
    • 294 篇 公安学
    • 23 篇 政治学
    • 20 篇 社会学
    • 1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民族学
  • 91 篇 工学
    • 78 篇 公安技术
    • 4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 篇 软件工程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电气工程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79 篇 管理学
    • 33 篇 工商管理
    • 23 篇 公共管理
    • 15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7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2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51 篇 经济学
    • 47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20 篇 文学
    • 11 篇 新闻传播学
    • 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3 篇 教育学
    • 11 篇 教育学
    • 2 篇 体育学
  • 9 篇 哲学
    • 9 篇 哲学
  • 7 篇 医学
    • 5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3 篇 理学
    • 2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2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 2 篇 农学
    • 2 篇 兽医学

主题

  • 1,581 篇 案件事实
  • 160 篇 当事人
  • 140 篇 被告人
  • 99 篇 刑事诉讼法
  • 96 篇 证据
  • 79 篇 法官
  • 78 篇 人民法院
  • 69 篇 证据材料
  • 68 篇 检察机关
  • 67 篇 刑事诉讼
  • 65 篇 证人证言
  • 64 篇 民事诉讼
  • 60 篇 举证责任
  • 53 篇 司法机关
  • 48 篇 审查判断
  • 47 篇 司法实践
  • 46 篇 证明力
  • 46 篇 刑事案件
  • 45 篇 视听资料
  • 44 篇 民事诉讼法

机构

  • 61 篇 中国政法大学
  • 37 篇 西南政法大学
  • 34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22 篇 最高人民法院
  • 18 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12 篇 山东大学
  • 11 篇 北京大学
  • 11 篇 湘潭大学
  • 10 篇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
  • 10 篇 清华大学
  • 10 篇 华东政法学院
  • 10 篇 华东政法大学
  • 9 篇 四川大学
  • 8 篇 江苏师范大学
  • 7 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7 篇 南京大学
  • 7 篇 中南政法学院
  • 7 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7 篇 国家法官学院
  • 6 篇 黑龙江大学

作者

  • 16 篇 何家弘
  • 8 篇 张存建
  • 7 篇 熊志海
  • 6 篇 李浩
  • 5 篇 张子培
  • 5 篇 刘方荣
  • 4 篇 罗大华
  • 4 篇 刘静坤
  • 4 篇 陈卫东
  • 4 篇 裴苍龄
  • 4 篇 李建明
  • 4 篇 毕玉谦
  • 4 篇 龙宗智
  • 4 篇 梁开斌
  • 4 篇 孙再思
  • 4 篇 刘燕
  • 4 篇 卞建林
  • 4 篇 刘璐
  • 3 篇 张月满
  • 3 篇 刘品新

语言

  • 1,58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案件事实"
158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案件事实的人物建构——崔英杰案叙事分析
收藏 引用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9年 第2期15卷 152-160页
作者: 刘燕 中山大学法学院 广东广州510275
司法审判所依据的案件事实,不仅是证据的产物,更是一个叙事活动的产物,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其中关键的叙事策略。叙事者根据预设的人物形象及其价值定位,来运用证据等材料建构故事化的事实文本,并使用人物形象来诱导受众认同叙事者建构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案件事实的修辞建构
收藏 引用
浙江社会科学 2015年 第9期 60-69,158页
作者: 侯学勇 郑宏雁 山东政法学院 教授济南250014 济南市天桥区人民检察院 检察员济南250031
案件事实是诉讼主体在相互交涉过程中主观建构的产物,它既不是纯粹的客观存在,也并非任意的主观臆想,而是诉讼主体的主观认识与证据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案件事实的建构离不开语言,也就离不开修辞。诉讼主体对各种修辞策略的使用,决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案件事实,还是叙事修辞?——崔英杰案的再认识
收藏 引用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7年 第6期13卷 52-63页
作者: 刘燕 中山大学法学院 广东广州510275
作为审判依据的案件事实并非纯然得自证据,而是一种在修辞中完成的故事。证据所能得出是零散的、片段化的事件,事实则是情节化、戏剧化的全景叙事,根据相同的证据和已经获得确认的事件,可以形成不同的事实文本和判决结果。崔英杰案提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案件事实的形成及其法律判断
收藏 引用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7年 第2期13卷 14-27页
作者: 刘治斌 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西安710063
作为法律判断根据的案件事实区别于客观事实和规范事实,案件事实是在客观事实基础上依据规范的事实要件构筑的。案件事实及其判断既为法律规范所规定,又为社会生活实际所制约,兼有主客观共居的属性。案件审理中的事实认定与法律判断,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案件事实的叙事建构研究——以崔英杰案为例
案件事实的叙事建构研究——以崔英杰案为例
收藏 引用
作者: 刘燕 中山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作为审判依据的案件事实,并非一般人们所认识的那样,是直接来自于证据的产物,它在司法过程中的建构需要经过两个层面,证据的建构是第一个层面,而另一个长期受到法学理论忽视的,就是修辞和叙事等有目的的语言活动的层面。这篇论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案件事实与法律文书的叙事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5期36卷 48-52页
作者: 邓晓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武汉430073
在法律文书中,对案件事实进行叙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案件事实是一种法律事实,既包括客观存在的事物、事件及过程,也包括人们对事实的认识。法律文书中的叙事并非是对外在于人的客观事实的毫无保留的反映,而是不同的叙事者从各自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案件事实的层次与建构
收藏 引用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9年 第3期25卷 39-54页
作者: 杨贝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作为一种具有程序性的陈述,案件事实可以依据不同阶段的司法过程的性质被分为再现事实、证据事实、裁判事实三个层次。再现事实是所有参与诉讼的主体对案件事实的陈述,至少需要满足语义学上的客观性要求。证据事实是以证据为依据被再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司法过程中的案件事实论证
收藏 引用
法学家 2019年 第6期 45-59,192页
作者: 武飞 山东大学 ( 威海) 法学院
案件事实既是对事实存在的描述,也是对事实存在的评价。司法过程中的事实认定可以在理论上被区分为事实发现与事实论证。事实发现的过程是推论性和判断性的,它帮助法官初步获得事实认定结果;而事实论证的脉络则是回溯性的,它要求法官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龙筋凤髓判》中对案件事实的推理方法
收藏 引用
当代法学 2011年 第1期25卷 28-33页
作者: 夏婷婷 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 辽宁沈阳110034
案件事实认定的思维类型大致可以划分为原始思维、经验思维、逻辑思维三种,其中的经验思维可以说是中国司法史上认定事实的主要类型。类比推理的方法是中国古人惯常使用的说理方式。《龙筋凤髓判》的作者张鷟将类比推理的方法灵活运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法律修辞的司法运用:案件事实叙事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2期35卷 78-82页
作者: 张德淼 康兰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湖北武汉430073
修辞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具有认知属性。而案件形成过程中的修辞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语言的技巧,而且参与了案件事实的建构、演变以及最终的形成。近来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夏俊峰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分析的蓝本,该案背后所依据的案件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