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1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8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7 篇 历史学
    • 18 篇 中国史
    • 8 篇 考古学
  • 26 篇 法学
    • 22 篇 社会学
    • 3 篇 民族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公安学
  • 16 篇 教育学
    • 15 篇 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4 篇 文学
    • 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 篇 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3 篇 理学
    • 3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2 篇 哲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管理学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美术学

主题

  • 81 篇 武帝时期
  • 30 篇 汉武帝
  • 14 篇 匈奴
  • 10 篇 史记
  • 9 篇 司马迁
  • 7 篇 后汉书
  • 6 篇 桑弘羊
  • 5 篇 董仲舒
  • 5 篇 西汉
  • 5 篇 汉书
  • 5 篇 盐铁官营
  • 4 篇 西汉中期
  • 4 篇 富商大贾
  • 4 篇 汉景帝
  • 3 篇 呼韩邪
  • 3 篇 古代
  • 3 篇 官吏
  • 3 篇 五铢钱
  • 3 篇 盐铁会议
  • 3 篇 我国古代

机构

  • 1 篇 郸市文物管理处
  • 1 篇 书目文献出版社
  • 1 篇 江苏师范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
  • 1 篇 陕西理工大学
  • 1 篇 兰州大学
  • 1 篇 南涧通讯编辑部
  • 1 篇 建设银行内蒙古分...
  • 1 篇 汉阳陵博物馆
  • 1 篇 山东大学
  • 1 篇 湖南教育学院
  • 1 篇 郑州大学
  • 1 篇 呼和浩特文物事业...
  • 1 篇 福建省德化县尚思...
  • 1 篇 北京大学
  • 1 篇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 1 篇 北京经济学院
  • 1 篇 华中师大教科所

作者

  • 2 篇 王葆玹
  • 2 篇 苏诚鉴
  • 2 篇 周乾溁
  • 2 篇 岳庆平
  • 1 篇 王小刀
  • 1 篇 梁中效
  • 1 篇 王德柱
  • 1 篇 wang jing
  • 1 篇 曹河
  • 1 篇 高正荣
  • 1 篇 王雪农
  • 1 篇 欧阳小桃
  • 1 篇 何清谷
  • 1 篇 刘含若
  • 1 篇 宋超
  • 1 篇 闫华军
  • 1 篇 刘作奎
  • 1 篇 赵建强
  • 1 篇 曾维华
  • 1 篇 王建华

语言

  • 8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武帝时期"
8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武帝时期人事制度改革探析
收藏 引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9年 第6期28卷 42-47页
作者: 蒋亮平
在我国古代君王中,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改革人事制度上曾有许多作为。拙稿拟以仕进方面的改革为主线,对汉武帝时期的人事制度改革略陈管见。 (一)
来源: 评论
武帝时期的财经措施与工商业的发展
收藏 引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 第1期 89-93,96页
作者: 卢新建
对汉武帝时期财经措施的看法,历来观点不一,说法各异。近来有种意见认为汉武帝的财经措施“实际上则是在抑制商业和手工业,阻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究竟怎样评价汉武帝的财经措施与工商业的关系,我认为只有认识到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武帝时期的中外朝
收藏 引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 第2期 67-71页
作者: 韩养民
<正> 西汉中期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中外朝的形成。这一重要变化,多年来,在一些通史或秦汉史的专著以及历史教材中,都曾提及。但中外朝为什么会在汉武帝时期出现?它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成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武帝时期的官学之兴
收藏 引用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 第3期19卷 48-51页
作者: 赵沛 王宝萍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山东威海264209
武帝以前的经学尚处于私家传授阶段,教授弟子并非博士本职。也未有立博士弟子之制,当然,这并不影响博士招收私门弟子。武帝在长安设太学,置《五经》博士,为博士设弟子。从此,经学官学化。成为为西汉皇朝培养官员的重要机构,并在一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汉景武时期的削藩及其后果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辑刊 1993年 第6期 93-98页
作者: 岳庆平 北京大学历史系 100871
景帝即位,任用晁错削地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不削可力争不反,反亟不一定祸大;景帝削藩虽然成绩很大,但导致的七国之乱双方都受损失;削藩不一定非要付出不惜以削地而引起战争的代价。武帝吸取景帝之经验教训,采取了温和的推恩与削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汉代的察举制度
收藏 引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 第4期28卷 63-68页
作者: 王震亚
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推举人才为官的制度。汉代的察举制开始子文帝,真正形成选官制度则是在汉武帝时期。汉王朝通过察举选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不仅充实和加强了中央及地方封建统治机构,而且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起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天人三策与西汉中叶的官方学术——再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间问题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1990年 第6期 98-108页
作者: 王葆玹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春秋以后中国学术文化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过去学者大多认为其事发生于西汉武帝年间,持异议者仅数人而已。笔者曾撰文论证此事发生于武帝之后(见《哲学研究》1990年第1期)。最近,黄开国先生在《独尊儒术与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学术从百家争鸣时期向独尊儒术时期的转变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1990年 第1期 108-115页
作者: 王葆玹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说是中国学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正是由于它的发生,中国学术才由百家争鸣的时代过渡到独尊儒术的时代,从而形成一种长期延续的文化模式与思维方式。自从班固《汉书》提到“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以后,人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汉匈战争对两汉社会心态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史学理论研究 1997年 第4期 60-70页
作者: 宋超
汉匈战争对两汉社会心态的影响宋超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统一大漠南北,从而开启了匈奴与两汉王朝旷日持久的战争。汉匈在大漠翰海之上的争雄角逐整整经历了三个多世纪,对两汉社会的影响至为深远,也对社会心态的变化起到了重要的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议卜式
收藏 引用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 第4期20卷 107-108页
作者: 齐泰 文芳
西汉武帝时期的卜式,家居河南洛阳,青少年时,以田牧为业,父母双亡后,只身入山放牧十余年,养羊达千余头,置买田产,因而致富,从一个庶民,竟跃为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他一生的活动,《史记》、《资治通鉴》都有记载,虽笔墨不多,但已反映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