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70 篇 期刊文献
  • 27 篇 会议
  • 19 篇 学位论文
  • 11 篇 报纸
  • 7 篇 科技报告
  • 2 册 图书

馆藏范围

  • 935 篇 电子文献
  • 1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06 篇 历史学
    • 448 篇 中国史
    • 33 篇 考古学
    • 26 篇 世界史
  • 289 篇 文学
    • 17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84 篇 新闻传播学
    • 34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62 篇 法学
    • 44 篇 社会学
    • 11 篇 政治学
    • 7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 篇 法学
    • 1 篇 民族学
  • 49 篇 教育学
    • 45 篇 教育学
    • 3 篇 体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38 篇 管理学
    • 22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9 篇 公共管理
    • 5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工商管理
  • 26 篇 哲学
    • 26 篇 哲学
  • 18 篇 艺术学
    • 11 篇 美术学
    • 3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3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2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9 篇 理学
    • 6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2 篇 地理学
  • 5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5 篇 工学
    • 2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农学
  • 1 篇 医学

主题

  • 936 篇 汉学研究
  • 75 篇 汉学家
  • 74 篇 海外汉学
  • 73 篇 中国学
  • 50 篇 中国文化
  • 47 篇 北京外国语大学
  • 46 篇 西方汉学
  • 43 篇 中国研究
  • 36 篇 中国学研究
  • 27 篇 汉语教学
  • 25 篇 法国汉学
  • 25 篇 著名汉学家
  • 25 篇 中国文学
  • 24 篇 耶稣会士
  • 24 篇 汉学界
  • 22 篇 美国汉学
  • 20 篇 中国
  • 19 篇 东方学
  • 18 篇 孔子学院
  • 18 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机构

  • 82 篇 北京外国语大学
  • 29 篇 北京大学
  • 17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17 篇 北京语言大学
  • 15 篇 四川大学
  • 11 篇 复旦大学
  • 11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0 篇 清华大学
  • 10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9 篇 苏州大学
  • 9 篇 南开大学
  • 8 篇 南京大学
  • 7 篇 上海大学
  • 7 篇 <国际汉学>编辑部
  • 6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6 篇 河北大学
  • 6 篇 中国艺术研究院
  • 6 篇 山东大学
  • 6 篇 西南交通大学
  • 5 篇 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49 篇 张西平
  • 14 篇 张国刚
  • 13 篇 任大援
  • 8 篇 ren dayuan
  • 7 篇 李雪涛
  • 6 篇 zhang xiping
  • 6 篇 李学勤
  • 6 篇 阎纯德
  • 5 篇 季进
  • 5 篇 叶隽
  • 5 篇 李明滨
  • 5 篇 阎国栋
  • 4 篇 程章灿
  • 4 篇 柳若梅
  • 4 篇 张冰
  • 4 篇 任继愈
  • 4 篇 王晓丹
  • 4 篇 叶枝梅
  • 4 篇 张莉
  • 4 篇 陈桥驿

语言

  • 935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汉学研究"
93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汉学研究的魅力
收藏 引用
国际汉学 2025年 第2期 150-152页
作者: 任大援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
为纪念《国际汉学》创刊三十周年,本刊陆续收到不少同仁撰写的文章,不仅是对本刊的鞭策与鼓励,也成为从不同角度对汉学研究的总结篇章。加深了我们对汉学汉学研究学术价值的认识。改革开放之后,汉语语境中的汉学研究蔚然形成一个学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汉学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澳大利亚汉学研究为例
收藏 引用
国外理论动态 2016年 第2期 94-102页
作者: 陈吉荣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由于汉学研究具有再研究的特质,在阅读中国文献、收集整理汉学研究的原始资料、亲见中国事物、描述分析中国元素时,除研究者的个人学术兴趣之外,影响汉学研究工作的因素有很多。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在世界格局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汉学研究在瑞典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 1997年 第3期 47-49页
作者: 罗多弼
汉学研究在瑞典[瑞典]罗多弼一瑞典对中国的了解与研究,至少可追溯到17世纪。1654年瑞典人席欧平随荷兰商人首次到达中国的福建,回国后发表了其撰写的旅行报告,盛赞中国的文明与富庶。17世纪瑞典还出现了两篇以中国研究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汉学研究在荷兰
收藏 引用
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8年 第2期 110-117页
作者: 吴荣子
来源: 评论
汉学研究的发展、影响与交流——“汉学研究:海外与中国”学术座谈会综述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研究 2005年 第3期 177-180页
作者: 崔秀霞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 100083
2005年6月17日,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学研究所与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汉学研究:海外与中国"学术座谈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会议厅召开.北京语言大学黄卓越教授主持了会议,韩经太教授做了中心发言.此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联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1949年以来传教士与汉学研究评述
收藏 引用
兰州学刊 2015年 第1期 9-18页
作者: 赵晓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讲,最早步入全球化进程的是宗教。基督宗教四次来华,在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的历程中,传教士扮演了不可缺少的角色,他们对中国的研究和认识而形成的"汉学",对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图像"的构建、西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与顾彬对谈翻译与汉学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翻译 2014年 第2期35卷 52-60页
作者: 李雪涛 北京外国语大学
顾彬(Wolfgang Kubin, 1945- )系德国著名汉学家、诗人、作家、翻译家。曾任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教授。他的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思想史以及中国美学。2013年5月18日德意志语言与文学科学院(Deutsche Aka...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试论B.M.阿列克谢耶夫的汉学研究思想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研究 2005年 第3期 124-130页
作者: 吴泽霖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100875
阿列克谢耶夫汉学研究建立在对中国国情文化实际考察和作品译介研究基础之上,从而形成阿列克谢耶夫对中国历史文化及其发展特征的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他基于破除欧洲中心论的比较文化思想,力求使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得到有机的统一。
来源: 评论
卫礼贤的中国学术网络和汉学研究——从殖民特权到平等地位
收藏 引用
德国研究 2015年 第3期30卷 106-113+128页
作者: 罗梅君 张传泉 柏林自由大学东亚研究所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卫礼贤的中国学术网络和汉学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青岛时期(1899-1920年)、北京时期(1922-1924年)、法兰克福时期(1924-1930年)。在工作关系中,卫礼贤的地位由殖民特权走向相对平等。卫礼贤与长期以来受到歧视的中国学人建立了丰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加坡汉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国际会议文学研究概述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 1991年 第6期 69-73页
作者: 朱桦 华东师范大学
近些年来,汉学研究愈来愈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传播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推动国际汉学研究,发掘、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1991年6月18日至21日新加坡国立大学举办了“汉学研究之回顾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