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5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2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2 篇 文学
    • 8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4 篇 新闻传播学
  • 6 篇 历史学
    • 5 篇 中国史
    • 2 篇 考古学
  • 4 篇 法学
    • 4 篇 民族学
  • 3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3 篇 艺术学
    • 3 篇 美术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工商管理

主题

  • 25 篇 汉族传统文化
  • 3 篇 清世祖
  • 3 篇 康熙帝
  • 2 篇 乾隆
  • 2 篇 皇太极
  • 2 篇 中国绘画史
  • 2 篇 知识分子
  • 2 篇 影响
  • 2 篇 元杂剧
  • 2 篇 福临
  • 2 篇 士大夫
  • 2 篇 纳兰性德
  • 2 篇 陶渊明
  • 2 篇 汉文化
  • 1 篇 肖像画
  • 1 篇 北魏
  • 1 篇 少数民族地区
  • 1 篇 欧阳修
  • 1 篇 北方民歌
  • 1 篇 中国古代

机构

  • 1 篇 南京农业大学
  • 1 篇 兰州商学院
  • 1 篇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
  • 1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1 篇 哈尔滨理工大学
  • 1 篇 沈阳师范大学
  • 1 篇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
  • 1 篇 中南民族学院
  • 1 篇 上海大学
  • 1 篇 贵州大学
  • 1 篇 新疆社会科学院历...
  • 1 篇 云南民族学院
  • 1 篇 嘉应学院

作者

  • 1 篇 周湘瑞
  • 1 篇 唐纲
  • 1 篇 cao meng
  • 1 篇 吴永章
  • 1 篇 李树辉
  • 1 篇 温恬
  • 1 篇 刘德鸿
  • 1 篇 浣花
  • 1 篇 汪亓
  • 1 篇 温美姬
  • 1 篇 王晓卫
  • 1 篇 陈旭娟
  • 1 篇 王长青
  • 1 篇 张超英
  • 1 篇 li shu-hui
  • 1 篇 王洪源
  • 1 篇 黄懿陆
  • 1 篇 余秋雨
  • 1 篇 薄松年
  • 1 篇 关明国

语言

  • 2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汉族传统文化"
2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汉族传统文化及其对满族发展的影响
收藏 引用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5年 第11期 59-62页
作者: 曹萌 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沈阳110034
汉族传统文化是以儒道互补为内核,包括诸子百家、民族宗教等兼容并包的文化形态。在中华大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少数民族对汉族传统文化的学习、模仿和吸收在另一视角中形成了汉族传统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一点,在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火”在彝族传统文化汉族传统文化中的对比运用
收藏 引用
参花(上) 2020年 第7期 78-79页
作者: 陈旭娟 金文玉 四川师范大学
《查姆》和创世史诗记载,彝族与汉族、傣族、哈尼族等民族具有同源同根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彝族传统文化十月太阳历和汉族传统文化阴阳观对比,阐述火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地位和象征意义,"火"是如何在生活中使用以及所代表的含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元诗看“西北子弟”对汉族文化的认同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 1998年 第12期30卷 72-78页
作者: 周湘瑞 上海大学法学院
顾嗣立在《元诗选》中说:“有元之兴,西北子弟尽为横经。涵养既深,异才并出。云石海涯、马伯庸以绮丽清新之派振起于前,而天锡继之……于是雅正卿、达兼善、迺贤易之、余廷心诸人,各逞才华,标奇竞秀,亦可谓极一时之盛者欤。”并在选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述略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 1993年 第2期 78-90页
作者: 邓云乡
说起《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我过去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如从中国文化谈,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必须注意.从总的方面讲,《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漫长历史发展的产物,《红楼梦》是生长了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大树上所结的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元曲与少数民族文化
收藏 引用
民族文学研究 1991年 第1期9卷 32-38,31页
作者: 张应
元曲,就其音乐系统而言,是在唐宋以来民间歌曲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金元时期北方民间乐曲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而形成的格调高亢明快的新的乐曲系统;就其文学体制而言,包括由小令、套数和带过曲组成的散曲,和由多套曲组合而成的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北魏文明太后的族属及所受教育
收藏 引用
历史教学(下半月) 1998年 第1期 11-15,2页
作者: 王晓卫 贵州大学中文系
本文作者认为.北魏文明太后是胡化汉人与高丽人混血所生.其称制以前所受教育主要为北方部族文化,称制以后虽日益增多地接受了汉族传统文化,但对她在孝文帝汉化改革中的作用,似不应过高估计.
来源: 评论
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的几个问题
收藏 引用
民族研究 1989年 第5期 50-57页
作者: 杨荆楚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国内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多达10亿,占全国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人口有85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8%。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研究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来源: 评论
清世祖福临及其书画艺术
收藏 引用
满族研究 1995年 第1期 75-76页
作者: 王洪源
清世祖福临及其书画艺术王洪源清世祖福临1638—1661),法名行痴,字山臆,号痴道人、太和主人、体无需主人等。爱新觉罗氏,满族,盛京(今沈阳)人。他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九子,于清崇德三年(明崇侦十一年,1638年)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阴阳·五行·十二兽相配纪年法”非吐蕃所创
收藏 引用
敦煌研究 2006年 第1期 72-76页
作者: 李树辉 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阴阳、五行和十二地支均为汉族传统文化。汉文、粟特文和回鹘文文献的记载也表明,“阴阳·五行·十二兽(地支)相配纪年法”为汉族道家所创,是汉族僧侣所习用的纪年形式。如若根据创制者和最初的使用者命名,可称之为“汉族僧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纳兰性德姓名字号与诗词文集名考释
收藏 引用
文献 1994年 第3期 75-85页
作者: 刘德鸿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
纳兰性德是人所共知的诗词大家,清初文坛上闪耀着奇光异彩的明星,但对这位满族俊良硕彦的姓、名、字、号与诗词、文集名之意蕴,有关专家学者或避而不谈,或诠解失当。笔者不揣谫陋,试作考释,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