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03 篇 期刊文献
  • 86 篇 学位论文
  • 41 篇 会议
  • 6 篇 成果
  • 2 篇 专利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33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60 篇 理学
    • 217 篇 地质学
    • 66 篇 海洋科学
    • 14 篇 大气科学
    • 14 篇 生态学
    • 10 篇 地理学
    • 4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天文学
    • 1 篇 生物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38 篇 工学
    • 50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49 篇 水利工程
    • 35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8 篇 农业工程
    • 5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3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3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2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6 篇 农学
    • 16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6 篇 历史学
    • 4 篇 中国史
    • 2 篇 考古学
  • 4 篇 管理学
    • 3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工商管理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主题

  • 337 篇 沉积记录
  • 21 篇 人类活动
  • 20 篇 多环芳烃
  • 20 篇 古气候
  • 18 篇 气候变化
  • 17 篇 重金属
  • 12 篇 环境变化
  • 11 篇 青藏高原
  • 10 篇 全新世
  • 9 篇 构造隆升
  • 9 篇 环境演变
  • 9 篇 有机氯农药
  • 8 篇 沉积物
  • 8 篇 古环境
  • 8 篇 地球化学
  • 8 篇 鸭绿江口
  • 8 篇 有机碳
  • 7 篇 湖泊
  • 7 篇 新生代
  • 7 篇 太湖

机构

  • 31 篇 南京大学
  • 31 篇 中国地质大学
  • 24 篇 中国海洋大学
  • 22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6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15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10 篇 同济大学
  • 10 篇 辽东学院
  • 10 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
  • 10 篇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
  • 9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
  • 8 篇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
  • 8 篇 兰州大学
  • 7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
  • 7 篇 中山大学
  • 6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
  • 6 篇 成都理工学院
  • 5 篇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
  • 5 篇 成都理工大学
  • 5 篇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

作者

  • 11 篇 刘月
  • 10 篇 张干
  • 9 篇 liu yue
  • 9 篇 程岩
  • 8 篇 王苏民
  • 8 篇 cheng yan
  • 7 篇 王成善
  • 6 篇 zhang gan
  • 6 篇 祁士华
  • 6 篇 刘国卿
  • 6 篇 张振克
  • 6 篇 李富祥
  • 5 篇 薛滨
  • 5 篇 张亮
  • 5 篇 刘敬伟
  • 5 篇 张春鹏
  • 5 篇 李红军
  • 5 篇 高抒
  • 5 篇 高建华
  • 4 篇 李军

语言

  • 337 篇 中文
  • 2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沉积记录"
33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鸭绿江中游微塑料的沉积记录分析
收藏 引用
环境化学 2025年 第2期44卷 537-548页
作者: 范晓雪 程知欣 王谦 刘月 宋颖玲 尤再进 大连海事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连116026 辽东学院 理学院丹东118003 辽宁省大连水文局 大连116023 大连海事大学 港口与航运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大连116000
本研究借助于鸭绿江中游水丰水库水深40 m处的柱状样的测年结果,检测了相应年代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形态、颜色和粒径.分析表明鸭绿江中游的微塑料沉积过程主要依赖于生物残体附着的“压舱”作用、“动物摄食和排泄”作用和“海洋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绿华岛贻贝养殖区环境变化的沉积记录
收藏 引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 第2期 77-85页
作者: 肖美群 邓兵 张国森 杜金洲 毕倩倩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全国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241
为探究自2000年嵊泗县海水养殖业兴盛以来,绿华岛贻贝养殖区的环境变化,对其南部海湾的沉积物岩芯进行了沉积记录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2000年之前,总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减少了约23%,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含量也略有降低,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汉江上游沉积记录的东汉时期古洪水事件考证研究
收藏 引用
地理学报 2017年 第9期72卷 1634-1644页
作者: 查小春 黄春长 庞奖励 姬霖 王光朋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地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西安710062
总结近年来在汉江上游古洪水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洪水模拟计算方法,对汉江上游6个沉积剖面纪录的东汉时期古洪水事件进行了年代考证和洪水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文献记载的汉江上游东汉时期洪水影响范围、强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热带气旋沉积动力与沉积记录
收藏 引用
地学前缘 2017年 第4期24卷 124-133页
作者: 徐继尚 李广雪 田举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山东青岛266100 Oceanography Department Texas A&M UniversityCollege Station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山东青岛266100
热带气旋是全球最具破坏性的天气系统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热带气旋的异常活动受到了各国政府、民众和学术界广泛的关注。本文分析了热带气旋对海洋沉积物"从源到汇"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表明热带气旋是陆源沉积物、有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晚新生代以来天山北缘沉积记录及其稳定同位素变化的环境意义
收藏 引用
岩石学报 2008年 第4期24卷 689-698页
作者: 邓松涛 吴朝东 顾潇 郭召杰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晚新生代以来,天山北缘的沉积记录与天山的隆升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始-渐新世安集海河组主要沉积发育水平层理的绿色、灰绿色湖泊相泥岩;晚渐新世沙湾组中上部岩石组合特征为紫红色曲流河相砂岩、粉砂岩和砾岩夹层;早中新世塔西河组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沉积记录与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变化
收藏 引用
地学前缘 2009年 第5期16卷 1-14页
作者: 王成善 曹珂 黄永建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100083
地球表层系统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耦合和变化组成的复杂巨系统。白垩纪是地球表层系统研究的典范,在地球表层各圈层发生了众多重大地质事件。晚白垩世巨大的地幔热异常引起海底扩张速度变快,导致大量海底高原和海山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沉积记录研究的现代过程视角
收藏 引用
沉积学报 2017年 第5期35卷 918-925页
作者: 高抒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62
沉积记录是揭示地球演化的主要数据来源之一,地层学提供了宏观大尺度沉积记录的分析方法,而沉积学则提高了沉积记录的时空分辨率。但上述方法主要是针对沉积体系特征和现象信息的,而有关沉积体系过程和机制信息的提取还较为薄弱。通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沉积记录对白垩纪中国大陆古气候模拟的约束
收藏 引用
地学前缘 2009年 第5期16卷 29-36页
作者: 曹珂 王猛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100083
古气候模拟已经成为白垩纪古气候研究中不可替代的技术手段。但是目前中国白垩纪陆相古气候模拟的一些关键边界条件尚未完全确定。通过白垩纪沉积记录对中国大陆白垩纪古海陆边界和古地形做出约束。早白垩世,新疆西南部喀喇昆仑地区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汉江上游沉积记录的北宋时期古洪水事件文献考证
收藏 引用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8年 第4期45卷 488-496页
作者: 王光朋 查小春 黄春长 庞奖励 张国芳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地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陕西西安710119
基于对近年来汉江上游古洪水水文学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分析,结合文献记载和气候背景分析,对汉江上游5个沉积剖面记录的北宋时期古洪水事件进行了文献考证.研究结果表明,北宋时期为洪水频发期;洪水灾害的影响范围、灾情的严重性以及洪痕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川西-龙门山盆山系统走向差异演化的变形、隆升和沉积记录及关键构造变革期讨论
收藏 引用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 第3期48卷 257-282页
作者: 李智武 宋天慧 王自剑 童馗 武文慧 冉波 李金玺 邓宾 刘树根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610059
综合利用露头构造解析、地震剖面解释、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和沉降-沉积等资料,对川西-龙门山盆山系统沿走向的构造变形、差异隆升-剥蚀和沉积记录进行系统梳理,探讨龙门山冲断带和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的走向差异演化特征及其关键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