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49 篇 期刊文献
  • 5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5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2 篇 哲学
    • 42 篇 哲学
  • 39 篇 法学
    • 13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2 篇 政治学
    • 10 篇 社会学
    • 9 篇 法学
    • 2 篇 民族学
  • 30 篇 管理学
    • 15 篇 公共管理
    • 10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9 篇 工商管理
    • 2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0 篇 经济学
    • 17 篇 应用经济学
    • 3 篇 理论经济学
  • 20 篇 历史学
    • 17 篇 中国史
    • 1 篇 考古学
    • 1 篇 世界史
  • 10 篇 医学
    • 4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3 篇 临床医学
    • 2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2 篇 中医学
    • 2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中西医结合
  • 9 篇 教育学
    • 8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9 篇 文学
    • 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4 篇 新闻传播学
  • 3 篇 工学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农学
    • 1 篇 兽医学

主题

  • 154 篇 治人
  • 16 篇 修己
  • 10 篇 治法
  • 8 篇 孟子
  • 8 篇 孔子
  • 7 篇 安全防护
  • 7 篇 社会分工
  • 7 篇 儒家
  • 7 篇 治国
  • 7 篇 曾国藩
  • 5 篇 荀子
  • 5 篇 黄宗羲
  • 5 篇 国务院办公厅
  • 5 篇 劳心者
  • 5 篇 传染病
  • 5 篇 老子
  • 4 篇 人治
  • 4 篇 中国
  • 4 篇 治病
  • 4 篇 人民政府办公厅

机构

  • 3 篇 中国政法大学
  • 2 篇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
  • 2 篇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
  • 2 篇 清华大学
  • 2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2 篇 苏州大学
  • 2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
  • 2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2 篇 东北师范大学
  • 2 篇 山西中医药大学
  • 1 篇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
  • 1 篇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
  • 1 篇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
  • 1 篇 北京市应急办
  • 1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1 篇 苏州科技学院
  • 1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1 篇 河北师范大学
  • 1 篇 人社部法规司
  • 1 篇 湖南大学

作者

  • 5 篇 曾国藩
  • 4 篇 曾道解
  • 3 篇 王长华
  • 2 篇 张锐
  • 2 篇 农汉才
  • 2 篇 高建忠
  • 2 篇 余晖
  • 2 篇 刘伦
  • 2 篇 yun chun-xi
  • 2 篇 邵欣怡
  • 2 篇 孙东升
  • 2 篇 允春喜
  • 2 篇 李荣胜
  • 2 篇 张晓芳
  • 2 篇 赵玉君
  • 1 篇 薛子超
  • 1 篇 邵铁峰
  • 1 篇 丁健虹
  • 1 篇 li yang
  • 1 篇 付亚庶

语言

  • 15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治人"
15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黄宗羲论“法”与“治人
收藏 引用
哲学动态 2021年 第9期 43-51,128页
作者: 王格 上海财经大学哲学系
黄宗羲批评"有治人法"而宣称"有法而后有治人",这并非""与"法"之争,而是论证"法"在任何社会政体中具有比""更重要和更根本的作用,因此,政的改善应该首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中有百姓,治人己——闲说南宋名臣王十朋
收藏 引用
党的文献 2007年 第6期 89-90页
作者: 孙东升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审北京100017
有宋一代,名臣辈出。爱民敬民的王十朋便是其中之一。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浙江乐清,南宋高宗时进士。他少时学通经史、诗文远近闻名,但因南宋政腐败、科场黑暗,屡试不第。公元1157年3月,已46岁的王十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测天到治人─—《尚书》与中国古代安思想探源
收藏 引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 第1期31卷 27-31页
作者: 刘挺生 华东师范大学
本文作者认为《尚书》代表了中国文化从“测天”到“治人”的过渡,它已不再如神话那样主要叙述与自然斗争的业绩,而开始侧重于理社会的记录。不过“治人”一开始还是以“顺天”为其形式;至周代则达到了“尊天、敬德、保民”的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法与治人——中国古代的国方略
收藏 引用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1年 第4期29卷 181-187页
作者: 张晋藩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北京100088
法与治人是中国古代国理政的方法、谋略与措施。中国古代政家、思想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法为本,治人为用,二者相辅相成,综合理国家的经验和智慧,不仅在古代发挥了重要效用,对今天也有借鉴意义。
来源: 评论
在“法”与“治人”之间——黄宗羲“有法而后有治人”思想研究
收藏 引用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1期8卷 83-90页
作者: 允春喜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山东青岛266100
黄宗羲在继承先秦思想家的基础上,对一家之法与天下之法进行了区分,明确提出"有法而后有治人"的思想,强调法对于治人的优先地位。他对理想的法做了具体的设想,主张设置宰相,建立学校,恢复方镇,以外在的形式来限制君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对“劳心者治人,劳力者”的再认识
收藏 引用
甘肃社会科学 1994年 第5期 32-34页
作者: 杨利民
对“劳心者治人,劳力者”的再认识杨利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始于”是孟子社会政思想的重要命题,对后世产生过深刻影响.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这一思想被奉为圭臬,似乎已成千古不易之理。五·四运动以来,尤其是中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以仁治人性管理方法
收藏 引用
中国力资源开发 2005年 第5期22卷 62-63页
作者: 何苗 河南理工大学
儒家强调仁义和宽恕,“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是孔子思想的主线。儒家认为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荀子曾经深刻讲到:“力不若牛,行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能群也。”所以既然群那么重要,怎样才可以达到很好的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以“身”为中心的建构 ——论《大学》的“修己治人”思想
以“身”为中心的建构 ——论《大学》的“修己治人”思想
收藏 引用
作者: 何锴 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修己治人”,在孔子之时就有诸多阐述。此后孟子、荀子、《中庸》《大学》不同程度地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内核,《大学》在天下-国-家的序列之外确立了家-国-天下的序列,可以推测《大学》的成书应在孟子之后。《大学》以“三纲八目”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徐復觀論二重主體性的虛化與挺立:修己與治人之分的意義
收藏 引用
哲学与文化 2024年 第1期51卷 85-99页
作者: 賴柯助
徐复观於1942-1966之间发表了数篇论及儒家政思想的批判性文章,其中有关现实政中修己与治人之分、权源转化的反思性见解富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对此,本文将论证:(1)儒家要求统者以民的好恶为好恶的思想,涉及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宋代《中庸》经筵进讲与帝王修己治人
收藏 引用
中原文化研究 2022年 第4期10卷 50-56页
作者: 王琦 刘美芳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长沙410000
《中庸》经筵进讲及其向最高层的传播,是研究宋代《中庸》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邢昺为宋真宗讲《中庸》,到宋仁宗以之赐新及第进士,再到真德秀为宋理宗读《中庸》,并成为“四书”之一,《中庸》思想不断被诠释与挖掘。其“凡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