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6 篇 期刊文献
  • 2 册 图书
  • 2 篇 学位论文
  • 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4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8 篇 理学
    • 52 篇 物理学
    • 12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数学
    • 1 篇 天文学
  • 33 篇 工学
    • 27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机械工程
    • 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2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光学工程
  • 28 篇 历史学
    • 16 篇 中国史
    • 2 篇 世界史
  • 20 篇 哲学
    • 20 篇 哲学
  • 10 篇 文学
    • 4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8 篇 教育学
    • 8 篇 教育学
  • 4 篇 法学
    • 2 篇 社会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政治学
  • 4 篇 管理学
    • 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主题

  • 142 篇 海森伯
  • 44 篇 量子力学
  • 28 篇 物理学家
  • 26 篇 玻尔
  • 19 篇 矩阵力学
  • 17 篇 爱因斯坦
  • 16 篇 测不准原理
  • 13 篇 狄拉克
  • 13 篇 哥本哈根
  • 12 篇 测不准关系
  • 12 篇 量子论
  • 11 篇 原子弹
  • 10 篇 物理学
  • 9 篇 量子理论
  • 9 篇 薛定谔
  • 8 篇 波动力学
  • 7 篇 裂变武器
  • 7 篇 物理学史
  • 6 篇 经典物理学
  • 6 篇 泡利

机构

  • 6 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5 篇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
  • 5 篇 武汉大学
  • 4 篇 北京大学
  • 3 篇 复旦大学
  • 3 篇 中山大学
  • 3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2 篇 河北大学
  • 2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2 篇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
  • 2 篇 南京大学
  • 2 篇 华东石油学院
  • 2 篇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
  • 2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2 篇 西湖大学
  • 2 篇 石油大学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1 篇 山西省长治医学院
  • 1 篇 西安市小寨陕西教...
  • 1 篇 临沂师范学院

作者

  • 5 篇 杨振宁
  • 5 篇 王自华
  • 5 篇 戈革
  • 5 篇 桂起权
  • 3 篇 方在庆
  • 3 篇 关洪
  • 2 篇 张民仓
  • 2 篇 沈惠川
  • 2 篇 王较过
  • 2 篇 刘洪
  • 2 篇 曹南燕
  • 2 篇 厚宇德
  • 2 篇 文亚
  • 2 篇 吴从军
  • 2 篇 金惠敏
  • 2 篇 张桂华
  • 2 篇 王正行
  • 1 篇 梁颐
  • 1 篇 zhao zhong-qin
  • 1 篇 jin huimin

语言

  • 14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海森伯"
14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海森伯  2版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诺贝尔奖百年英杰:学生读本
2001年
作者: 王自华 桂起权
本书内容包括:“DNA因子中的古典主义色彩”、“少年海森伯”、“走出困境的种种尝试”、“他有一颗德国心”等。
来源: 评论
海森伯
收藏 引用
大学物理 1996年 第11期 49-49页
作者: 木白
海森伯(WernerKarlHeisenberg1901—1976)德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1920年进人慕尼黑大学学习,在索末菲、维恩、普林斯姆等著名科学家指导下攻读理论物理学.第一学期就在解释反常...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技术与感性——在麦克卢汉、海森伯和庄子之间的互文性阐释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 2015年 第1期35卷 84-97页
作者: 金惠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以麦克卢汉对海森伯和庄子的援引和评论为根基,以技术与感性为中心议题,本文试图建立起三位思想家之间的互文性阐释。在此互文性阐释中,海森伯徘徊在主体统一场和客体统一场之间,而麦克卢汉则径直从电子媒介技术走向主观统一场。庄子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海森伯与中国物理学界
收藏 引用
物理 2010年 第2期39卷 136-141页
作者: 金忠玉 王士平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 北京100048
著名物理学家海森伯曾于1929年访华,旋即被聘为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名誉研究员,成为中国近代物理学史上第一个获此荣誉的外籍学者.文章对他来华的具体时间作出推断,述及其与早期中国物理学界某些人士的因缘.
来源: 评论
海森伯与慕尼黑-哥廷根-哥本哈根三个科学共同体
收藏 引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 第3期 3-9+21页
作者: 王自华 桂起权 武汉大学哲学系!武汉 430072
海森伯从“量子工程师”索未菲那里学到了物理学,从“量子数学家”玻恩那里学到了数学,从“量子哲学家”玻尔那里学到了哲学。他是慕尼黑学派、哥廷根学派与哥本哈根学派这三个科学共同体联合培育的结果,具有人才学意义上的“杂交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海森伯的魔法与矩阵力学的创立
收藏 引用
物理 2024年 第7期53卷 488-495页
作者: 吴从军 西湖大学物理系新基石科学实验室 杭州310024
矩阵力学是量子力学第一种现代意义上的表述形式,创立于1925年,是在海森伯、玻恩、约当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量子力学给人类带来了基础认知层面上的革命,堪称提升了人类文明的层次。量子力学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脱胎于经典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海森伯:我的真正科学生涯从那个下午开始
收藏 引用
物理 2024年 第8期53卷 575-577页
作者: 海森伯 廖玮(译)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学院 上海200237
本文内容为海森伯回忆其于1922年夏天在哥廷根“玻尔节”听了玻尔关于量子理论的系列演讲,并且在一次演讲之后受玻尔邀约一起爬山散步中的交谈。这次交谈对海森伯的科学生涯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从这个回忆可以看到,当时的量子物理研究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海森伯与纳粹的铀计划
收藏 引用
物理 2002年 第3期31卷 171-175页
作者: 张民仓 王较过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西安710062
文章分析了海森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科学活动及 1941年在哥本哈根与玻尔会见的背景 ,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尽管海森伯是纳粹铀计划的负责人 ,但他实际上并未积极参与纳粹原子弹的研制 .
来源: 评论
海森伯鲜为人知的一段经历
收藏 引用
科学 2009年 第3期62卷 54-58页
作者: 时东陆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化工与材料工程系 俄亥俄州45221
初次见面1922年秋天一个晴朗的上午,德国格丁根大学物理系高才生、21岁的海森伯(***)夹着一本十分厚重的原子物理书,急匆匆地穿过校园。那天他特意穿上笔挺的灰色西装,并把领带结拉得很紧。海森伯有点紧张,甚至可以说特别地紧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W. 海森伯的学术和人品
收藏 引用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0年 第1期 63-74+80页
作者: 戈革 石油大学 教授
沃尔纳·卡尔·海森伯(Werner KarlHeisenberg,1901-1976)的大名在全世界物理学家中间是极其响亮的。例如“我的朋友”,伊瑞克(Erik (?),NBA的前任馆长)就坚决断言海森伯是本世纪第三位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泡利和狄喇克都得靠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