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构建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满意度指数模型(medical statistics course satisfaction index model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MS_CSI),对满意度指数模型进行信度和效度评估,探索课程满意度与主要预测变量和结果变量之间的...
详细信息
目的:构建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满意度指数模型(medical statistics course satisfaction index model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MS_CSI),对满意度指数模型进行信度和效度评估,探索课程满意度与主要预测变量和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课程满意重要性高而绩效低的因素,提出满意度提升的优先干预策略。以期为教学质量评估提供科学、可靠的测量工具,为教学满意度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高校正在接受课程学习且即将结课的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借鉴ACSI模型,结合教学特点,确定理论框架,广泛听取议题小组建议,确定初始潜变量和观测变量池。采用区分度分析法、Cronbach’sα系数法和相关系数法对观测变量进行筛选,保留的变量形成MS_CSI模型测试版。采用PLS-SEM构建MS_CSI模型测试版,分别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评估。对目标潜变量进行IPA分析,识别影响各目标潜变量重要性高而绩效低的主要方面。结果:(1)本研究共发放691份调查问卷,回收633份,回收率为91.61%。其中有效问卷618份,有效率为97.63%。(2)通过区分度分析法、Cronbach’sα系数法和相关系数法筛选观测变量,删除观测变量PQ7,PQ8和SC2,构建了含15个潜变量和29个观测变量的MS_CSI模型测试版。模型主体包含6个潜变量:学生期望、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学生满意、学生抱怨和学生信任。其中感知质量为二阶潜变量,包含9个一阶潜变量。(3)测量模型中,除支持服务Cronbach’sα系数为0.67外,其余各潜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70,CR在0.86~0.95之间。所有潜变量的外部荷载均大于0.708,各潜变量的AVE均大于0.50。所有观测变量对其相应潜变量的外部荷载均大于其在其他潜变量上的荷载量;除感知质量与学生满意、学生信任和感知价值的相关系数较高于感知质量的AVE平方根外,其余各潜变量AVE的平方根均高于与其他任意潜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感知价值与学生满意的HTMT略大于0.90外,其余变量间的HTMT均小于0.90,以上结果提示模型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结构模型中,感知质量指向学生满意的路径总效应最大(b=0.80,P<0.001)。在感知质量一阶潜变量中,指向学生满意效应最大的潜变量是教学内容(b=0.24,P<0.001)。模型预测学生满意的校正决定系数(Rad2 j)为0.77,预测相关性(Q2)大于0,感知质量预测学生满意的效应尺度(f 2)为0.37,均提示模型对于学生满意度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4)学生满意度指数中,临床医学专业为75.06分,护理学专业为72.87分,药学专业为72.71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为72.01分。(5)以学生信任为目标变量的IPA提示,学生满意与感知质量位于修补区,二者重要性高(分别为0.75和0.60),但绩效低(分别为75.28和77.22)。以学生满意为目标变量的IPA提示,感知质量位于修补区,其重要性高(0.80)但绩效较低(77.22)。以感知质量为目标变量的IPA结果提示,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重要性较高(分别为0.15和0.19),但绩效不佳(分别为75.26和63.64),位于修补区。结论:(1)MS_CSI模型测试版包含15个潜变量和29个观测变量。学生期望、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是学生满意的预测变量,学生抱怨与学生信任是学生满意的结果变量。感知质量由9个一阶潜变量组成,分别为总体质量、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式、教学态度、考核方式、教学效果、自主学习质量和支持服务。模型有效、可靠、且对学生满意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2)在《医学统计学》课程中,提升感知质量是改善和提高学生满意和学生信任的关键,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是课程感知质量提升的重点。图8幅,表19个,参考文献91篇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