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 篇 农学
    • 2 篇 植物保护
    • 1 篇 兽医学
  • 3 篇 医学
    • 1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主题

  • 6 篇 漂浮缓释剂
  • 2 篇 灭蚴
  • 2 篇 氯硝柳胺
  • 1 篇 抗紫外
  • 1 篇 药量
  • 1 篇 血吸虫尾蚴
  • 1 篇 茎基
  • 1 篇 新疆阿魏
  • 1 篇 林丹
  • 1 篇 响应面分析
  • 1 篇 漂白粉
  • 1 篇 有机氯杀虫剂
  • 1 篇 尾蚴活性
  • 1 篇 施药次数
  • 1 篇 稻田
  • 1 篇 plackett-burman设...
  • 1 篇 水田
  • 1 篇 bt

机构

  • 1 篇 赣南师范学院
  • 1 篇 福建农林大学
  • 1 篇 长江大学
  • 1 篇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1 篇 湖南省寄生虫病防...
  • 1 篇 哈尔滨医科大学
  • 1 篇 岳阳市君山纤维板...

作者

  • 1 篇 郑绿茵
  • 1 篇 范小林
  • 1 篇 郭黎
  • 1 篇 吴勇权
  • 1 篇 赵红梅
  • 1 篇 李恩铭
  • 1 篇 夏全斌
  • 1 篇 谈佩萍
  • 1 篇 钟秀丽
  • 1 篇 卢昊
  • 1 篇 杨海沅
  • 1 篇 赵志鸿
  • 1 篇 郭维
  • 1 篇 高昌富
  • 1 篇 胡莲英
  • 1 篇 张小娟
  • 1 篇 刘德祥

语言

  • 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漂浮缓释剂"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Bt高抗紫外突变株的筛选及其漂浮缓释剂分析优化
Bt高抗紫外突变株的筛选及其漂浮缓释剂分析优化
收藏 引用
作者: 张小娟 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能够在形成芽胞的同时产生伴孢晶体,对多个目的昆虫具有特异杀虫活性,由于对人畜无毒、不污染环境、不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目前世界上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的微生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漂白粉漂浮缓释剂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1年 第5期6卷 364-365页
作者: 刘德祥 钟秀丽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检验系病原教研室 黑龙江大庆163000
目的观察漂白粉漂浮缓释剂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杀灭效果。方法在室内静水条件下观察漂白粉漂浮缓释剂漂浮和释出有效氯情况;将漂白粉缓释剂按有效氯配制成不同浓度,注入培养板中,移入活尾蚴,解剖镜下观察尾蚴的存活时间;用不同浓度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阿魏漂浮缓释剂的制备及其对血吸虫尾蚴活性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0年 第4期29卷 45-47页
作者: 李恩铭 赵红梅 郭黎 卢昊 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湖北荆州434025
根据血吸虫尾蚴聚集于水面的生态特点,以新疆阿魏为原药,以锯末为载体,研制出新型阿魏漂浮缓释剂,该缓释剂可在水面漂浮30d,且对血吸虫尾蚴杀灭作用极显著(P<0.01),为控制血吸虫病的蔓延提供了有效途径。
来源: 评论
新型氯硝柳胺漂浮缓释剂的制备及灭血吸虫尾蚴活性
收藏 引用
化工时刊 2008年 第2期22卷 31-33页
作者: 郭维 郑绿茵 吴勇权 范小林 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有机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江西赣州341000
现有的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措施难以从根本上控制血吸虫病。为防止人群感染血吸虫病,根据血吸虫尾蚴聚集于水面的生态特点,以氯硝柳胺为原药,锯末为载体研制出新型氯硝柳胺漂浮缓释剂,漂浮缓释剂可在水面漂浮30天不下沉,药物缓慢释放,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氯硝柳胺漂浮缓释剂灭蚴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1998年 第6期10卷 330-332页
作者: 夏全斌 谈佩萍 杨海沅 高昌富 湖南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岳阳414000 岳阳市君山纤维板厂
为防止入群感染血吸虫病,根据血吸虫尾蚴大量聚集水体表面的生态特点,研制氯硝柳胺漂浮灭蚴新型。方法:以氯硝柳胺为原药,蔗渣纤维作载体,在纤维制板工艺基础上,调整配方,加入药物和助浮,改造工艺制成。结果:制成的药物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稻田水面漂浮缓释剂研究初报
收藏 引用
昆虫知识 1979年 第5期 200-204页
作者: 赵志鸿 胡莲英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目前稻田施药次数多,用药量较大,多采用毒土撒施和泼浇等施药法。因许多化学农药都具有脂溶性高、水溶性小的特性,为能用水稀释,一般加工成可湿性,乳等,采用喷雾或撒施法,但除少量沾附于稻株外,大部分均落入田水中,或沉于土表。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