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1 篇 期刊文献
  • 29 篇 学位论文
  • 8 篇 会议
  • 4 篇 科技报告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13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2 篇 历史学
    • 60 篇 中国史
    • 23 篇 世界史
    • 12 篇 考古学
  • 52 篇 文学
    • 28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4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2 篇 新闻传播学
  • 11 篇 法学
    • 7 篇 政治学
    • 4 篇 民族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艺术学
    • 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 篇 美术学
  • 1 篇 医学
    • 1 篇 中医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主题

  • 133 篇 燕行录
  • 17 篇 朝鲜
  • 7 篇 清代
  • 6 篇 金昌业
  • 6 篇 朝鲜王朝
  • 6 篇 中朝关系
  • 6 篇 燕行使
  • 6 篇 域外汉籍
  • 5 篇 清朝
  • 5 篇 朝鲜使臣
  • 5 篇 笔谈
  • 4 篇 热河日记
  • 4 篇 文化交流
  • 4 篇 朝鲜语
  • 4 篇 朝贡体制
  • 4 篇 朴趾源
  • 3 篇 柳得恭
  • 3 篇 沈阳
  • 3 篇 咏史诗
  • 3 篇 洪大容

机构

  • 11 篇 北京大学
  • 7 篇 延边大学
  • 6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6 篇 山东大学
  • 5 篇 暨南大学
  • 4 篇 南京大学
  • 4 篇 武汉大学
  • 4 篇 浙江大学
  • 3 篇 北京大学中文系
  • 3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3 篇 鲁东大学
  • 3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2 篇 高丽大学
  • 2 篇 内蒙古师范大学
  • 2 篇 复旦大学
  • 2 篇 兰州大学
  • 2 篇 浙江工商大学
  • 2 篇 宁波大学
  • 2 篇 北京外国语大学
  • 2 篇 四川大学

作者

  • 7 篇 漆永祥
  • 5 篇 杨雨蕾
  • 5 篇 王元周
  • 5 篇 谢士华
  • 4 篇 师存勋
  • 3 篇 qi yongxiang
  • 3 篇 王政尧
  • 3 篇 xie shihua
  • 3 篇 程芸
  • 3 篇 shi cun-xun
  • 2 篇 lan jih-chang
  • 2 篇 陈冰冰
  • 2 篇 young-hee bae
  • 2 篇 朴现圭
  • 2 篇 蓝日昌
  • 2 篇 郭婷婷
  • 2 篇 何永智
  • 2 篇 黄雅诗
  • 2 篇 王碧凤
  • 2 篇 邱瑞中

语言

  • 13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燕行录"
133 条 记 录,以下是111-120 订阅
排序:
“天朝”与“朝天”——高丽奉事金、元用语略考
收藏 引用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10年 第1期 134-147页
作者: 张建松 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
朝鲜王朝与中国明、清两朝的使节来往非常密切。朝鲜称出使明朝为"朝天",出使清朝则为""。与此相应,出使明朝的使称为《朝天》,而前往清朝的使则称《燕行录》。这里,称呼的不同代表着朝鲜对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途程考——周流河考
收藏 引用
历史地理 2008年 第1期 318-328页
作者: 黄普基
清代朝鲜使臣每年定期出赴京朝拜。出的时间一般是十月,十二月二十八日前到达北京,各类公务处理完毕,于第二年正月踏上回程。而使臣每次出都有记,因而留下了《燕行录》这部连续性很好的资料。这为研究地名的变更提供很好的信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清代中朝文士笔谈原因论略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16年 第2期 128-134页
作者: 陈俐 徐毅 南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孔子学院 南通大学文学院 南通大学研究生院 南通大学中韩文化研究中心
中朝文士笔谈文献学术价值较高,内容极为丰富。笔谈产生原因纷繁而复杂:它是两国文士深入交流最为便捷的方式,其私密性可以避免交流内容的外泄;清代中期,对儒家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使两国文士展开笔谈;在清代前期和后期,刺探情报是朝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徐庆淳翰墨缘——以《梦经堂日史》为中心
收藏 引用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24年 第4期 56-59页
作者: 王碧凤 黄善萍 广州美术学院 暨南大学
清成丰六年(1856),朝鲜进香陈慰使团的一员徐庆淳(1804-?)出使清朝,与晚清文人周棠、方朔、李士菜,以及画家钮东皋等人结下翰墨情缘。他记此次所见书法真迹及其与清朝文人、书画家的交往史实,集成《梦经堂日史》,从中可以提炼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海峡两岸对使洪大容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收藏 引用
青年文学家 2010年 第20期 106-107+111页
作者: 李慧洋 厦门大学历史系
洪大容是中韩关系史和韩国思想史的重要人物,两岸学术界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从文学、实学思想、自然科学、文化交流等多重面相进研究,但尚未有综述性文章对此进总结。本文试图对国内的研究状况进梳理总结,探讨已有的论点,以此展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韩文化产业的协力方案探究
收藏 引用
青年文学家 2015年 第15期 158-159+161页
作者: 梁钊 韩国国立庆北大学
1、国家战略的文化产业启示本文先从国家战略上试图找寻文化产业化的原则和可方案以及有效途径。笔者认为不必梳理浩瀚的历史,也不必堆叠诸多空虚理论,而是要从实际出发,以小观大,从近来国家领导人的言中切实地找寻答案。因为国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浅析清代社会文化——以宗藩体制下的朝鲜使节团与我国的民间交流为例
收藏 引用
小小说月刊 2023年 第10期 196-198页
作者: 王群 延边大学 吉林 延吉 133002
清朝通过两次武力征服,于崇德二年与朝鲜订立"丁丑条约"正式建立了中朝宗藩关系.朝鲜使节团作为宗藩关系发展的缩影,朝鲜使者除了完成其政治使命之外,还进了广泛的文化交流,并记在《燕行录》当中.《燕行录》作为朝鲜王朝...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老稼斋日记》字词考
收藏 引用
汉字文化 2020年 第S01期 29-30,51页
作者: 郭婷婷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610207
《老稼斋日记》使用了一些少见于明清文献以及各类辞书的朝鲜语字词,它们或是直接借用汉字音义记朝鲜语词汇,或是在汉字基础上改换偏旁造字。这些字词不仅体现了文献的语言特色,也是我们解读、研究文献的关键。
来源: 评论
《崔溥〈漂海〉评注》指瑕
收藏 引用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 第10期34卷 112-115,129页
作者: 谢士华 曾昭聪 暨南大学文学院 广东广州510632
朝鲜时代崔溥所著《漂海》是一部重要的燕行录著作,学术价值很高。葛振家《崔溥〈漂海〉评注》是研究《漂海》的重要参考资料,但在注释、句读、校勘等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此书启示我们:对域外汉籍的研究、整理需要学界专业人士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朝鲜咏史汉诗中袁崇焕形象塑造的三个反衬
收藏 引用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6期40卷 27-36,94,95页
作者: 师存勋 琼台师范学院文学院 海南海口571127
朝鲜咏史汉诗中的袁崇焕形象塑造有着三方面的反衬。首先是对“呕血台”暨努尔哈赤军事失利之表述,其所反衬者乃袁崇焕之智勇。其次是之于祖大寿变节降清和祖氏牌楼之“嗤点”,它反衬着袁崇焕之“忠义”。最后是就明末政治腐败所抒...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