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1 篇 期刊文献
  • 29 篇 学位论文
  • 8 篇 会议
  • 4 篇 科技报告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13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2 篇 历史学
    • 60 篇 中国史
    • 23 篇 世界史
    • 12 篇 考古学
  • 52 篇 文学
    • 28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4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2 篇 新闻传播学
  • 11 篇 法学
    • 7 篇 政治学
    • 4 篇 民族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艺术学
    • 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 篇 美术学
  • 1 篇 医学
    • 1 篇 中医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主题

  • 133 篇 燕行录
  • 17 篇 朝鲜
  • 7 篇 清代
  • 6 篇 金昌业
  • 6 篇 朝鲜王朝
  • 6 篇 中朝关系
  • 6 篇 燕行使
  • 6 篇 域外汉籍
  • 5 篇 清朝
  • 5 篇 朝鲜使臣
  • 5 篇 笔谈
  • 4 篇 热河日记
  • 4 篇 文化交流
  • 4 篇 朝鲜语
  • 4 篇 朝贡体制
  • 4 篇 朴趾源
  • 3 篇 柳得恭
  • 3 篇 沈阳
  • 3 篇 咏史诗
  • 3 篇 洪大容

机构

  • 11 篇 北京大学
  • 7 篇 延边大学
  • 6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6 篇 山东大学
  • 5 篇 暨南大学
  • 4 篇 南京大学
  • 4 篇 武汉大学
  • 4 篇 浙江大学
  • 3 篇 北京大学中文系
  • 3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3 篇 鲁东大学
  • 3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2 篇 高丽大学
  • 2 篇 内蒙古师范大学
  • 2 篇 复旦大学
  • 2 篇 兰州大学
  • 2 篇 浙江工商大学
  • 2 篇 宁波大学
  • 2 篇 北京外国语大学
  • 2 篇 四川大学

作者

  • 7 篇 漆永祥
  • 5 篇 杨雨蕾
  • 5 篇 王元周
  • 5 篇 谢士华
  • 4 篇 师存勋
  • 3 篇 qi yongxiang
  • 3 篇 王政尧
  • 3 篇 xie shihua
  • 3 篇 程芸
  • 3 篇 shi cun-xun
  • 2 篇 lan jih-chang
  • 2 篇 陈冰冰
  • 2 篇 young-hee bae
  • 2 篇 朴现圭
  • 2 篇 蓝日昌
  • 2 篇 郭婷婷
  • 2 篇 何永智
  • 2 篇 黄雅诗
  • 2 篇 王碧凤
  • 2 篇 邱瑞中

语言

  • 13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燕行录"
133 条 记 录,以下是121-130 订阅
排序:
明清时期朝鲜士人的长城印象与观念--一项长城文化史的考察
明清时期朝鲜士人的长城印象与观念--一项长城文化史的考察
收藏 引用
丝绸之路的互动与共生学术研讨会
作者: 赵现海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明清时期,不断出使北京的朝鲜使,一方面出于好奇,另一方面为向朝鲜政权汇报中国情况,对沿途见闻大都进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在这之中,明辽东镇、蓟州镇长城不仅因其雄伟壮观,而给使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长城在明朝与蒙古、女真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登州与明末中朝海上丝路的复航——以朝鲜贡使安璥《驾海朝天》为文本
登州与明末中朝海上丝路的复航——以朝鲜贡使安璥《驾海朝天录》...
收藏 引用
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
作者: 陈长文 鲁东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鲁东大学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所研究室
关于古代登州在东方海上丝路中的地位,个别学者已有论及。2004年8月曾在蓬莱召开了"登州港与中韩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四年后的今天"登州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讨论会"又在蓬莱召开,这本身就说明登州在中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壬辰倭乱”时期的朝鲜“朝天”研究
“壬辰倭乱”时期的朝鲜“朝天录”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刘宝全 山东大学韩国学院
"朝天"和"燕行录"之于中韩关系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乃至东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课题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所公认。使节耳闻目睹而后记下来的"使"为后人提供了大量生动有趣的珍贵史料,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北京琉璃厂与清代中韩文化交流
北京琉璃厂与清代中韩文化交流
收藏 引用
“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04年年会
作者: 杨雨蕾 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
在清代中韩文化交流史上,北京琉璃厂扮演着颇为重要的角色。正是在这里,一些使臣和随员从事着访求朝鲜王朝政府及个人所需书籍的活动;也正是在这里,他们与清朝文人进着深层次的交往。有关情况国内史料记载甚少,且不受人关注。所
来源: 评论
18-19世纪中朝文人书画艺术交流研究
收藏 引用
东疆学刊 2021年 第4期38卷 33-38页
作者: 谢光辉 孟安康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 广州510000
18-19世纪中朝两国的使团来往是一个连贯、延续的过程,朝鲜朝使臣出使中国并进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通过资料梳理发现,书画艺术交流活动多集中在以洪大容、朴趾源、朴齐家、李德懋、柳得恭、金正喜等人为中心的“北学派”或具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朝鲜洪大容《乾净会友》与清代文人
收藏 引用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5期 94-98页
作者: 夫马进 张雯 日本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聊城252000
燕行录是研究前近代中韩关系的重要史料,其中18世纪朝鲜文人洪大容所著《乾净笔谭》的价值尤为贵重。洪大容于1765年随朝鲜使节团来到北京,与数名中国文人进笔谈,回国后将这一经历写成《乾净衕会友》,两年之后改编为《乾净笔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京琉璃厂市与朝鲜学人
燕京琉璃厂市与朝鲜学人
收藏 引用
第二届韩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
作者: 李元淳 李敦球 国史编纂委员会
序从清"顺治入关"至光绪6年(1645-1880)的236年间朝鲜王国对清朝实事大外交方针,每年派遣称作"三节年贡使"的"定期使"和各种"别使",并且还根据各种必要派遣"赍咨官"等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十八世纪朝鲜对明清通俗文化的接受与批判
十八世纪朝鲜对明清通俗文化的接受与批判
收藏 引用
北京论坛(201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变化中的价值与秩序: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
作者: 崔溶澈 高丽大学
历代韩国保持民族传统的固有文化,同时接受来自中原的汉文化用以国家发展的纲领,因此韩国历史可谓文化融合的最好典范,是成为东亚汉文化圈中的代表国家,因此宋朝曾经以小中华之称推许高丽王朝。朝鲜前期全面接受明朝的典章制度、教育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的思想与文本 李喆辅《丁巳日记》谫论
旅行的思想与文本 李喆辅《丁巳燕行日记》谫论
收藏 引用
作者: 章琦
本文首先论述了《丁巳日记》中强烈的华夷意识,然后论述了其敏锐的现实体察,最后论述了深厚的朱子学统以及沉重的政治对话
来源: 评论
夷齐论与朝鲜朝后期政治
夷齐论与朝鲜朝后期政治
收藏 引用
作者: 王元周
伯夷、叔齐千百年来作为节义精神的象征,不仅在中国,在朝鲜也有很大的影响。自高丽后期以来,忠臣义士多以伯夷、叔齐为榜样。到朝鲜朝后期,因提倡春秋大义而更加重视名分,伯夷、叔齐也更受推崇。朝鲜使过清节祠必前往瞻拜,朝...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