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1 篇 期刊文献
  • 29 篇 学位论文
  • 8 篇 会议
  • 4 篇 科技报告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13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2 篇 历史学
    • 60 篇 中国史
    • 23 篇 世界史
    • 12 篇 考古学
  • 52 篇 文学
    • 28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4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2 篇 新闻传播学
  • 11 篇 法学
    • 7 篇 政治学
    • 4 篇 民族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艺术学
    • 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 篇 美术学
  • 1 篇 医学
    • 1 篇 中医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主题

  • 133 篇 燕行录
  • 17 篇 朝鲜
  • 7 篇 清代
  • 6 篇 金昌业
  • 6 篇 朝鲜王朝
  • 6 篇 中朝关系
  • 6 篇 燕行使
  • 6 篇 域外汉籍
  • 5 篇 清朝
  • 5 篇 朝鲜使臣
  • 5 篇 笔谈
  • 4 篇 热河日记
  • 4 篇 文化交流
  • 4 篇 朝鲜语
  • 4 篇 朝贡体制
  • 4 篇 朴趾源
  • 3 篇 柳得恭
  • 3 篇 沈阳
  • 3 篇 咏史诗
  • 3 篇 洪大容

机构

  • 11 篇 北京大学
  • 7 篇 延边大学
  • 6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6 篇 山东大学
  • 5 篇 暨南大学
  • 4 篇 南京大学
  • 4 篇 武汉大学
  • 4 篇 浙江大学
  • 3 篇 北京大学中文系
  • 3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3 篇 鲁东大学
  • 3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2 篇 高丽大学
  • 2 篇 内蒙古师范大学
  • 2 篇 复旦大学
  • 2 篇 兰州大学
  • 2 篇 浙江工商大学
  • 2 篇 宁波大学
  • 2 篇 北京外国语大学
  • 2 篇 四川大学

作者

  • 7 篇 漆永祥
  • 5 篇 杨雨蕾
  • 5 篇 王元周
  • 5 篇 谢士华
  • 4 篇 师存勋
  • 3 篇 qi yongxiang
  • 3 篇 王政尧
  • 3 篇 xie shihua
  • 3 篇 程芸
  • 3 篇 shi cun-xun
  • 2 篇 lan jih-chang
  • 2 篇 陈冰冰
  • 2 篇 young-hee bae
  • 2 篇 朴现圭
  • 2 篇 蓝日昌
  • 2 篇 郭婷婷
  • 2 篇 何永智
  • 2 篇 黄雅诗
  • 2 篇 王碧凤
  • 2 篇 邱瑞中

语言

  • 13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燕行录"
133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燕行录”戏曲史料的学术价值初探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 2013年 第2期34卷 65-69页
作者: 程芸 武汉大学文学院
古代朝鲜使的"燕行录"中保存了大量的明清戏曲史料,有关城市商业演剧和宫廷承应演剧的记载尤其值得重视,可以弥补我国本土史料的某些不足。"燕行录"作为"域外汉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戏曲史料不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燕行录》中明代朝鲜使臣诗歌用汉典研究
《燕行录》中明代朝鲜使臣诗歌用汉典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葛丽艳 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燕行录》是元、明、清时期来京朝贡的朝鲜使团在使途中所写的使华,其体裁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诗歌、日记、小说、杂等。《燕行录》广泛地反映了异域人眼中的中国政治、经济、民俗、宗教、历史、人文等各个方面。而明朝时期,朝...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闵镇远《燕行录》研究
闵镇远《燕行录》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黄雅诗 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康熙五十一年(肃宗三十七年,1712),闵镇远(1664-1736)以谢恩副使之职出使清朝,踏上为期五个多月的旅程,为后人留下一部记载详实的使。阂镇远《燕行录》的名气,虽不如名动一时的《老稼斋日记》,内容的丰富细致也稍逊其他使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朝鲜汉籍文献研究 ——以1637-1664年间的燕行录为中心
朝鲜汉籍文献研究 ——以1637-1664年间的燕行录为中心
收藏 引用
作者: 张军山 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自清鲜“丁丑之盟”后,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此后朝鲜每年向清朝派遣了大批的使团。这些奔波于清鲜之间使者,根据自己所见所闻为后人留下了大量记载详实的使,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当时真实的社会画卷。本文以1637—1664年间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朝鲜赴京使臣的西洋认知(17-19世纪) ——以《燕行录全集》为中心
朝鲜赴京使臣的西洋认知(17-19世纪) ——以《燕行录全集》为中...
收藏 引用
作者: 刘香 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在朝贡制度下,朝鲜王朝每年都要向中国派遣多批定期或不定期的赴京使团。使臣们在出使中国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使,这些使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燕行录”。“燕行录”中记载了很多使臣在参观天主堂的过程中对天主堂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朝鲜士人视域下乾隆后期的清朝社会 ——以《燕行录》为中心
朝鲜士人视域下乾隆后期的清朝社会 ——以《燕行录》为中心
收藏 引用
作者: 吴锦花 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乾隆后期对朝鲜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18世纪中叶的朝鲜国内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两班贵族和普通民众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而同一时期的中国经过近一百五十余年的休养生息正处于强盛的乾隆时代。朝鲜使者亲眼见识到清代乾隆时期社会的繁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燕行录与知识及信息——知识及信息的收集与记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2021年 第2期 177-194页
作者: 陈在教 张珊 韩国成均馆大学汉文教育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燕行录看似内容纷繁,但由于记载的是相似路程中相似地区的见闻经历,导致出现近于重复和老套的守旧性,有时也剽窃或者大幅引用之前的燕行录。因此,尽管燕行录数量繁多,却很难发现崭新的内容。然而,这并非燕行录的缺点,相反,它印证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燕行录》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形象研究 ——以《日记》《记》《热河日记》为中心
《燕行录》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形象研究 ——以《燕行日记》《燕记...
收藏 引用
作者: 朴青梅 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本文以明清时期朝鲜朝赴京使臣入华纪——“燕行录”为基本资料,并参照明清和朝鲜朝的其他文献,以朝鲜朝赴京使臣为中心对十八世纪的中朝(韩)文化交流作一实证研究,从中发现,两种不同的文化如何在相互碰撞中求同存异,我们将通过朝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燕行录所载笔谈的文学形式研究——以洪大容与朴趾源为中心
收藏 引用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1年 第2期 221-229页
作者: 朴香兰 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笔谈不仅是考察18世纪中韩文人思想意识变化的重要文献,同时也是研究古典散文形式的宝贵资料。笔谈受到谈话者的思想、环境、时间等多种条件的限制,因此,试图单靠笔谈记来构建一部完整作品的话,则需独具匠心的文结构。本论文要对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燕行录》中的西山园林——“胡运百年”的双重象征
收藏 引用
韩国研究论丛 2014年 第2期 119-139页
作者: 王元周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清代在北京城西郊海淀一带修筑园林多处,形成"三山五园"的格局,这对清代朝鲜使人员有很大的吸引力,游览西山园林成为他们到北京后的例活动。但是他们游览西山园林并不止于赏景,还从尊明排清意识出发,将西山园林与清朝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