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1 篇 期刊文献
  • 29 篇 学位论文
  • 8 篇 会议
  • 4 篇 科技报告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13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2 篇 历史学
    • 60 篇 中国史
    • 23 篇 世界史
    • 12 篇 考古学
  • 52 篇 文学
    • 28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4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2 篇 新闻传播学
  • 11 篇 法学
    • 7 篇 政治学
    • 4 篇 民族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艺术学
    • 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 篇 美术学
  • 1 篇 医学
    • 1 篇 中医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主题

  • 133 篇 燕行录
  • 17 篇 朝鲜
  • 7 篇 清代
  • 6 篇 金昌业
  • 6 篇 朝鲜王朝
  • 6 篇 中朝关系
  • 6 篇 燕行使
  • 6 篇 域外汉籍
  • 5 篇 清朝
  • 5 篇 朝鲜使臣
  • 5 篇 笔谈
  • 4 篇 热河日记
  • 4 篇 文化交流
  • 4 篇 朝鲜语
  • 4 篇 朝贡体制
  • 4 篇 朴趾源
  • 3 篇 柳得恭
  • 3 篇 沈阳
  • 3 篇 咏史诗
  • 3 篇 洪大容

机构

  • 11 篇 北京大学
  • 7 篇 延边大学
  • 6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6 篇 山东大学
  • 5 篇 暨南大学
  • 4 篇 南京大学
  • 4 篇 武汉大学
  • 4 篇 浙江大学
  • 3 篇 北京大学中文系
  • 3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3 篇 鲁东大学
  • 3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2 篇 高丽大学
  • 2 篇 内蒙古师范大学
  • 2 篇 复旦大学
  • 2 篇 兰州大学
  • 2 篇 浙江工商大学
  • 2 篇 宁波大学
  • 2 篇 北京外国语大学
  • 2 篇 四川大学

作者

  • 7 篇 漆永祥
  • 5 篇 杨雨蕾
  • 5 篇 王元周
  • 5 篇 谢士华
  • 4 篇 师存勋
  • 3 篇 qi yongxiang
  • 3 篇 王政尧
  • 3 篇 xie shihua
  • 3 篇 程芸
  • 3 篇 shi cun-xun
  • 2 篇 lan jih-chang
  • 2 篇 陈冰冰
  • 2 篇 young-hee bae
  • 2 篇 朴现圭
  • 2 篇 蓝日昌
  • 2 篇 郭婷婷
  • 2 篇 何永智
  • 2 篇 黄雅诗
  • 2 篇 王碧凤
  • 2 篇 邱瑞中

语言

  • 13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燕行录"
133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排序:
简论《燕行录》与清代中朝文化交流
韩国学论文集
收藏 引用
韩国学论文集 1998年 320-327页
作者: 王政尧 赫晓林 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
有清一代,朝鲜使团的使清路线在清入关前后是有变化的。入关前,他们经辽阳到达盛京。清入关后至康熙十八年(1679)以前,他们的使清路线则经海州、牛庄、广宁、山海关,到达北京。康熙十八年后,改为辽阳、盛京、广宁至山海关,再到北京。朝...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谁赴松锦吊忠魂——《燕行录》的史料价值之七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2期37卷 112-119页
作者: 邱瑞中 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崇祯十四、十五年,明清在山海关外松锦前线的大决战,以明军丧师,主帅降敌结束,明朝从此失去了关外的优势。松锦战役的第二阶段,即崇祯十五年春,战事不多,清人以逼降为主。洪承畴、祖大寿投降后,其部下和当地百姓命运如何,中国现存的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明清鼎革期间清朝与朝鲜之间朝贡外交的实态——以《燕行录》为中心的考察
收藏 引用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17年 第2期 302-317页
作者: 陈波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明清鼎革期(1644-1683)是清朝与明朝残余势力争夺正统的殊死角力时期,不仅仅是中国内部“改姓易号”的朝代更替,也引发了东亚国际格局的大震荡.通过考察此期间朝鲜使人员所撰的三十五部“燕行录”,可以看出朝鲜外交工作的重心集中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燕行录”中的各类中国民俗
收藏 引用
中国俗文化研究 2013年 101-111页
作者: 劉順利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从宋朝开始出现的"燕行录"里面有大量的中国民俗记载,但内容繁多,分期混乱。本文依照古代吏、户、礼、工、刑、兵、学的分类将其大致归为7部,从中探察朝鲜半岛文人所写的路沿途中国民俗。
来源: 评论
《老乞大》与“燕行录
收藏 引用
华夏文化论坛 2017年 第1期 240-248页
作者: 张辉 李雯婧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朝鲜汉语教科书《老乞大》,产生于高丽朝(公元918—1392年)后期,历经官方多次'质正'形成系列版本及谚解本。从新发掘的材料来看,各版本语言依中国实际不断更新,其来源亦与朝鲜朝的'朝天'、''及《燕行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谚文本《燕行录》十七种解题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 2020年 第1期21卷 264-287页
作者: 漆永祥 李钟美 孙慧颖(译) 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韩国东国大学 不详
燕行录”是朝鲜半岛在高丽、朝鲜王朝时期出使中国的使臣所撰写的纪。据笔者目前所见,用朝鲜谚文抄成书的约有17种,共30余种版本(不含崔溥《漂海》与李邦翼《漂海歌》)。这些书籍中仅有少数有汉文版。因为谚文的特殊性与识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编纂体裁与使心理看“燕行录”的创作动机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 2019年 第2期19卷 272-296页
作者: 漆永祥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本文从“燕行录”的内容体裁、使的创作心态与动机等方面,对千余种“燕行录”做了较为详细的论析。认为“燕行录”或为觇国侦伺的秘密情报,或为观上国、交名士、赏风物、广异闻的纪,或记屈辱走在“蛮貊之国”的悲愤之情,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学术逆者的坚实脚印——漆永祥《燕行录千种解题》学术价值初识
收藏 引用
东疆学刊 2023年 第1期40卷 122-124页
作者: 刘勇强 北京大学中文系
翻开漆永祥教授的煌煌巨著《燕行录千种解题》,不由地联想到时下流的一个词“最美逆者”,它表彰的是那些在常人可能望而却步、闻风而逃的处境面前,勇于迎难而上的奉献者。漆永祥十数年对《燕行录》孜孜以求的钻研,就体现了这样一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泛海相传:以《燕行录》再解“戚继光斩子”事
收藏 引用
黑龙江史志 2023年 第7期 164-166页
作者: 孙凯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浙江宁波315000
戚继光从古至今就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极高的地位,其“斩子”的故事流传甚广,也被东亚周边国家所广泛接受,但究其源流,难以被考订是为现实或是艺术创作,更被定为悬案之一。早年间已有学者对该问题进一些考证,冠之以“后人附会”作为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燕行录》中的汉宋之争——以《笔谭》、《乾净衕笔谈》为中心
收藏 引用
中外交流 2017年 第35期 48-49页
作者: 李东泽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山东 济南 250358
作为朝鲜访华出使见闻的记,《燕行录》一直以来都是中朝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其中的《笔谭》、《乾净衕笔谈》两部'笔谈'作为中朝学者面对面交流的第一手资料,格外能体现两国学者在不同文化氛围和学术背景下的种种分歧.这些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