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45 篇 期刊文献
  • 256 篇 学位论文
  • 45 篇 会议
  • 28 篇 专利
  • 7 篇 成果
  • 4 篇 科技报告

馆藏范围

  • 68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81 篇 工学
    • 320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84 篇 城乡规划学
    • 68 篇 农业工程
    • 27 篇 水利工程
    • 24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22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20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8 篇 建筑学
    • 8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5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5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4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4 篇 林业工程
    • 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 篇 矿业工程
  • 413 篇 理学
    • 391 篇 生态学
    • 23 篇 地理学
    • 6 篇 数学
    • 3 篇 生物学
  • 207 篇 农学
    • 184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9 篇 林学
    • 9 篇 畜牧学
    • 9 篇 草学
    • 5 篇 作物学
  • 137 篇 管理学
    • 118 篇 公共管理
    • 10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9 篇 工商管理
  • 41 篇 经济学
    • 25 篇 应用经济学
    • 18 篇 理论经济学
  • 2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 1 篇 法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文学

主题

  • 657 篇 生态安全评价
  • 84 篇 psr模型
  • 44 篇 指标体系
  • 35 篇 生态安全
  • 30 篇 层次分析法
  • 29 篇 熵权法
  • 25 篇 土地利用
  • 25 篇 生态安全格局
  • 25 篇 土地资源
  • 25 篇 gis
  • 23 篇 dpsir模型
  • 21 篇 土地利用变化
  • 19 篇 景观格局
  • 14 篇 主成分分析
  • 13 篇 生态足迹
  • 13 篇 可持续发展
  • 12 篇 p-s-r模型
  • 12 篇 遥感
  • 11 篇 耕地
  • 10 篇 综合指数法

机构

  • 15 篇 甘肃农业大学
  • 15 篇 延边大学
  • 15 篇 辽宁师范大学
  • 14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14 篇 中国地质大学
  • 13 篇 兰州大学
  • 12 篇 长安大学
  • 12 篇 西南大学
  • 11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11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10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10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10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0 篇 中国矿业大学
  • 9 篇 内蒙古师范大学
  • 9 篇 东北农业大学
  • 9 篇 新疆大学
  • 8 篇 成都理工大学
  • 8 篇 福建农林大学
  • 8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作者

  • 6 篇 朱卫红
  • 4 篇 南颖
  • 4 篇 倪晓娇
  • 4 篇 贾艳红
  • 4 篇 赵军
  • 4 篇 夏建新
  • 4 篇 李晓兵
  • 4 篇 苗承玉
  • 4 篇 任志远
  • 3 篇 邹秀萍
  • 3 篇 wang manxiang
  • 3 篇 lu shaoyou
  • 3 篇 张青青
  • 3 篇 邓楚雄
  • 3 篇 伊坤朋
  • 3 篇 刘凯
  • 3 篇 马娟娟
  • 3 篇 常学礼
  • 3 篇 齐鹏
  • 3 篇 zou tiansen

语言

  • 68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生态安全评价"
685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排序:
河南省基于土壤-小麦系统的土壤Cr生态安全评价
收藏 引用
地质通报 2008年 第7期27卷 1060-1064页
作者: 何凤 李瑞敏 王轶 曹峰 胡永华 王志坤 万军伟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北京100081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河南郑州450008
利用农业地质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原理和河南黄淮平原土壤-小麦系统Cr元素的实测数据,获得了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Cr安全界限值,再用"实用临界值"对安全界限值进行修正,建立了评价标准值,并利用评价标准值对河南省的土地进行了Cr...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栅格尺度的生态安全评价生态修复——以酒泉市肃州区为例
收藏 引用
自然资源学报 2022年 第10期37卷 2736-2749页
作者: 王梓洋 石培基 张学斌 姚礼堂 童华丽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730070 甘肃省土地利用与综合整治工程研究中心 兰州730070
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的方针为导向,基于栅格尺度评价生态安全状态,并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有助于实施精准修复、降低生态修复成本以及增加生态修复效益。本文以酒泉市肃州区为例,从环境基底和人类干扰的视角遴选评价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GIS的典型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杂志 2008年 第1期27卷 135-139页
作者: 谢花林 江西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 南昌330032
以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为对象,基于GIS技术对典型农牧交错区进行了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1985—2000年有50%以上的总土地面积受到沙化和土壤侵蚀的危害,中西部地区的土壤侵蚀和东部地区的土地沙化依然严重;研究区1985...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半干旱区农业开发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以宁夏孙家滩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学报 2016年 第3期36卷 1099-1105页
作者: 叶达 吴克宁 刘霈珈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100083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35
生态环境脆弱的半干旱区,实施农业开发的核心目的是发展区域经济并维持生态安全,而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是实现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针对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法无法同时兼顾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的模糊性与随机性,以及特尔菲法、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生态足迹的中亚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收藏 引用
地理研究 2008年 第6期27卷 1308-1320页
作者: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木巴热克.阿尤普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830011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运用生态足迹压力指数模型,对中亚不同区域的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分别测算中亚四国的人均与区域总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和生态足迹压力指数。最后按照生态足迹压力指数来评价中亚各国生态安全状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鄂尔多斯市黄河流域旗县生态安全评价
收藏 引用
自然资源遥感 2023年 第4期35卷 139-148页
作者: 刘晓民 阿木古楞 杨耀天 刘勇 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呼和浩特010018 内蒙古黄河生态研究院 呼和浩特010020 黄河流域内蒙段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呼和浩特010018 鄂尔多斯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 鄂尔多斯017000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诊断其生态安全状态及主要驱动因素对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鄂尔多斯市黄河流域旗县2010—2020年社会统计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选取19项评价指标,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RS&GIS的长白山地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收藏 引用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5年 第1期15卷 343-349页
作者: 倪晓娇 南颖 赵国志 崔允秀 双鸭山市第三十一中学 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延边大学理学院地理系 吉林延吉133002 韩国首尔市立大学 韩国首尔130-743
以遥感影像数据、专题数据、DEM数据、气象站实测数据和统计数据为数据源,采用极差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RS&GIS等方法对长白山地区的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生态安全水平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整体由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DPSIR-EES模型的北回归线(云南段)生态安全评价
收藏 引用
水土保持研究 2021年 第3期28卷 291-298页
作者: 叶辉 王金亮 赵娟娟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昆明650500 云南省高校资源与环境遥感重点实验室 昆明650500 云南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昆明650500 云南省地图院 昆明650100
生态安全正逐渐成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可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人与自然永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北回归线(云南段)县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单元,结合DPSIR模型与EES模型,重点引入了矿产开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图们江地区生态安全评价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13年 第15期33卷 4790-4798页
作者: 南颖 吉喆 冯恒栋 张冲冲 延边大学理学院地理系 延吉133002
利用遥感及统计数据,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取22个评价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对图们江地区进行基于空间的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安全水平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表现为区域内东西两端生态安全水平较高并向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安徽省沿淮地区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
收藏 引用
应用生态学报 2006年 第12期17卷 2431-2435页
作者: 王振祥 朱晓东 石磊 李杨帆 汪家权 贾良清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93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合肥230009 安徽省环境保护局 合肥230061
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以安徽省沿淮地区为例进行了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根据安徽省沿淮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特点,提出社会经济作为模型组成部分的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定了17项评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