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与癌症发病率的不断攀升,癌症患者的照护需求也随之增加,家庭照护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照护行为和经历会给家庭照护者带来不同层面的影响,因此系统且全面地对中国癌症患者家庭照护者的照护经历和体验进行研究是极其必要的。目的系统整合与评价中国癌症患者家庭照护者的照护经历与体验。方法2021年1—5月,系统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Grew Literature in the Health Sciences、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与中国癌症患者家庭照护者经历有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05-23。采用2016版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纳入符合标准的质性研究,并采用质性Meta整合的方法对所有纳入研究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质性研究19篇(中文6篇和英文13篇),共计295例研究对象(家庭照护者)。其中,9篇文献质量评价结果为A级,偏倚风险很低;10篇评价结果为B级,偏倚风险较低。通过对19篇文献的研究主题进行整合分析,归纳整合为3个一级主题和15个二级主题,3个一级主题分别为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需求、照护的负担和照护的正向积极作用。结论通过对中国癌症患者家庭照护者照护经历的质性Meta整合,深入、全面地呈现了中国癌症患者家庭照护者的经历。本研究的结果能够助力完善满足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需求的医疗体制建设;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加强影响照护经历的积极因素,并且进行死亡和生命教育等干预措施来减轻文化因素对照护经历的负面影响。
《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是美国著名作家肯·克西60年代轰动一时的作品。对该作品的研究大都从心理、话语权力、女性主义视角进行分析。笔者结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从帝国、医学人...
详细信息
《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是美国著名作家肯·克西60年代轰动一时的作品。对该作品的研究大都从心理、话语权力、女性主义视角进行分析。笔者结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从帝国、医学人类学的视角对小说文本进行全新解读,分析作者设置在文中的两个隐喻空间:国内帝国主义与国际帝国主义,呈现小说作者对美国帝国霸权逆写的脉络,从而对认识美国帝国霸权文化提供了一定参考。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