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05 篇 期刊文献
  • 30 篇 学位论文
  • 10 篇 会议
  • 2 篇 科技报告

馆藏范围

  • 14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5 篇 管理学
    • 30 篇 公共管理
    • 27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工商管理
  • 47 篇 法学
    • 22 篇 社会学
    • 22 篇 民族学
    • 5 篇 政治学
  • 25 篇 历史学
    • 12 篇 考古学
    • 12 篇 中国史
    • 2 篇 世界史
  • 20 篇 工学
    • 13 篇 城乡规划学
    • 3 篇 水利工程
    • 3 篇 农业工程
    • 2 篇 建筑学
    • 1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9 篇 经济学
    • 14 篇 应用经济学
    • 7 篇 理论经济学
  • 6 篇 理学
    • 2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2 篇 生态学
    • 1 篇 地理学
    • 1 篇 地质学
  • 5 篇 文学
    • 3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4 篇 农学
    • 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147 篇 生计模式
  • 7 篇 生计资本
  • 6 篇 生态移民
  • 5 篇 文化变迁
  • 5 篇 生态环境
  • 4 篇 多元化
  • 4 篇 生活方式
  • 3 篇 乡村振兴
  • 3 篇 环境变迁
  • 3 篇 移民生产安置
  • 3 篇 文化适应
  • 3 篇 变迁
  • 3 篇 村落共同体
  • 3 篇 传统文化
  • 2 篇 社会空间
  • 2 篇 生计转型
  • 2 篇 农村
  • 2 篇 生计风险
  • 2 篇 日常生活
  • 2 篇 生活水平

机构

  • 13 篇 中山大学
  • 9 篇 云南大学
  • 7 篇 厦门大学
  • 6 篇 贵州大学
  • 4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4 篇 云南师范大学
  • 3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3 篇 复旦大学
  • 3 篇 华南农业大学
  • 3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3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3 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3 篇 河海大学
  • 3 篇 贵州财经大学
  • 2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2 篇 甘肃农业大学
  • 2 篇 江西财经大学
  • 2 篇 兰州大学
  • 2 篇 西南民族大学
  • 2 篇 贵州师范大学

作者

  • 3 篇 赵越云
  • 3 篇 何国强
  • 3 篇 康健
  • 3 篇 樊志民
  • 2 篇 周云水
  • 2 篇 he guo-qiang
  • 2 篇 刘敏
  • 2 篇 崔明昆
  • 2 篇 杨晓燕
  • 2 篇 曹大明
  • 2 篇 史俊宏
  • 2 篇 孙海芳
  • 2 篇 王毅杰
  • 2 篇 赵立娟
  • 2 篇 强舸
  • 2 篇 马赞甫
  • 2 篇 李雪
  • 2 篇 汪奔
  • 2 篇 王永平
  • 2 篇 徐杰舜

语言

  • 14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生计模式"
147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排序:
生态移民适应性生计模式研究
收藏 引用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年 第10期24卷 109-110页
作者: 史俊宏 赵立娟 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内蒙古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生计模式是人类谋生所采取的方式,生计模式的选择决定了人类的可持续生计。基于内蒙古牧区非自愿生态移民为考察对象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非自愿生态移民往往会采取纯农业经营型、纯补贴型、农业经营与打工混合型和纯打工型四种类型,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土地流转与农民生计模式转变——基于四川遂宁市的调查分析
收藏 引用
改革与开放 2017年 第9期 86-89页
作者: 熊红军 四川省蓬溪县吉星镇人民政府
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了规模经营的扩大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育。但土地也是农民获取经营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获取转移性支付的重要依据,是当前农民维持和改善生计最重要的生计资本,将来更有可能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农耕生计模式下的《生死场》文化批判
收藏 引用
新闻爱好者 2012年 第4期 78-79页
作者: 张容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文学院
现如今,萧红研究已经拓展到乡土、人道主义、哲学等多元领域,陈琳的《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文化观照——评〈生死场〉》、王智慧的《〈生死场〉:生命荒原的赤裸展现》等文章从文化反思与文化批判的角度解读《生死场》,为萧红研究开拓了新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云南省贡山县永拉嘎村生计模式的变迁研究
收藏 引用
青年时代 2019年 第22期 145-146页
作者: 宋福恒 云南大学民族与社会学学院 云南 昆明650032
永拉嘎村地处怒江大峡谷,独特的生态环境使当地人发展出一套丰富的地方性知识,充分实现了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精准扶贫下村民的生活得到改善,但村民的生计被动纳入到市场经济体系中,其生计模式从以前的低收入、低成本、低风险变为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模式影响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 第23期18卷 220-222页
作者: 尚前浪 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 昆明650221
民族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而乡村旅游的发展有能够极大的推动城镇化进程,从而实现旅游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文章从新型城镇化的背景出发,以西双版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民族地区生态移民生计模式变迁及困境研究
收藏 引用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 第3期 110-113页
作者: 隋艺 陈绍军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四川成都610041 河海大学移民研究中心 江苏南京210098
生态移民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生态移民理论、研究方法与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对民族地区不同民族社会文化语境下生态移民生计模式的变迁进行分析,找出生态移民生计恢复的困境,包括政府规划的可持续性、生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仙居采石歌的生计模式转型及其调适性——基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
收藏 引用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 第6期6卷 93-97页
作者: 王凯元 仙居县委党校 浙江仙居317300
群众通过集体生产劳动创造了劳动歌,它所体现的生计模式与产生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息息相关。本文考察了仙居采石歌所体现的传统采石生计的演化、特点和转型过程,发现生计模式具有调适性的特点,并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灵活调整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传统与现代:一个普米族村落生计模式的百年变迁史
传统与现代:一个普米族村落生计模式的百年变迁史
收藏 引用
首届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
作者: 赵越云 樊志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部传统农业遗产重点实验室
农村何处去,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学科背景与预设目标针对这一问题阐述着自己的见解,大体来讲,可分为两种:其一为以经济层面的改造为契机实现农村现代化;其二为以缅怀田园牧歌式的农村图景而发思古之幽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家庭生计模式与疫情下跨境婚姻家庭稳定性研究--基于滇东南M县的调查
收藏 引用
怀化学院学报 2022年 第3期41卷 48-53页
作者: 王顾言 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 云南昆明650504
云南省上千公里的国境线与缅甸、越南、老挝接壤,存在大量跨境事实婚姻家庭。自2019年疫情以来,边境地区严格管控的措施对这些跨境家庭产生了诸多影响。以拥有合法身份的家庭成员的数量为标准,可以将跨境婚姻家庭分为理想型、半理想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帕米尔的生计模式与现代化转型——对赫尔曼·克鲁兹曼帕米尔区域研究的思考
收藏 引用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 第6期38卷 26-30页
作者: 宋其然 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陕西西安710119
帕米尔自然环境的挑战与帕米尔人的应战催生了以农牧互动、多种经营、时令迁徙为特征的生计模式。在民族国家建构和外源性现代化过程中,帕米尔对其所在国现代化模式的依赖逐渐加深,民族国家国情同区域自然属性间的矛盾遂日益突出。迁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